一种石斑鱼池塘育苗苗种起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1185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斑鱼池塘育苗苗种起捕装置,包括有网箱,所述网箱为半封闭结构,在其顶部设置有敞口,所述敞口的边沿设置有浮子,使得网箱能够漂浮于水面上,所述网箱侧面还连接有至少一条过鱼管路,所述过鱼管路内壁还设置有向网箱侧倾斜的止回齿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利用石斑鱼鱼苗喜欢躲在池底管状结构中的生活习性,通过过鱼管路诱捕鱼苗,止回齿片使得鱼苗单向游向网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拉网收集,无需人工,只需定期收集网箱鱼苗即可,具备操作简单,成本低、收集率高,对鱼苗刺激小,鱼苗存活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斑鱼池塘育苗苗种起捕装置
本技术涉及鱼苗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石斑鱼池塘育苗苗种起捕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石斑鱼养殖产业的飞速发展,各方养殖和研究力量向石斑鱼聚焦,石斑鱼繁育主要包括网箱培育亲鱼和池塘生态育苗,现有的池塘生态育苗整体成活率在5%-10%的水平,育苗过程的关键期有很多,如破膜期、开口期、收翅期、鳞片期等,都是石斑鱼苗种存活的关键点,需要格外注意;经过上述各个时期后,存活的苗种已达到收苗规格,传统的收苗方式为排低水位后拉网收苗,这种收苗方式主要是将池塘鱼苗赶至拉网的网兜中,再从网里捞取,而石斑鱼鱼苗主要在水体中下层活动,变态为幼鱼后,全身被鳞,生活习性接近成鱼,聚群活动和抢食,喜栖息于池塘底部,胆小,环境变化时如人走近便迅速躲藏于附近遮蔽物后,使用传统拉网方式不易收集,强行拉网易导致鱼苗受伤,甚至造成鱼苗死亡,再次降低了鱼苗的成活率,而且传统拉网单次收集率不高,需要人工进行多次拉网操作,操作繁琐,费时费力,无形中增加了石斑鱼鱼苗的育苗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传统的拉网收苗造成的鱼苗损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斑鱼池塘育苗苗种起捕装置,包括有网箱,其特征在于:/n所述网箱为半封闭结构,在其顶部设置有敞口,所述敞口的边沿设置有浮子;所述网箱侧面还连接有至少一条过鱼管路;所述过鱼管路内壁还设置有向网箱侧倾斜的止回齿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斑鱼池塘育苗苗种起捕装置,包括有网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箱为半封闭结构,在其顶部设置有敞口,所述敞口的边沿设置有浮子;所述网箱侧面还连接有至少一条过鱼管路;所述过鱼管路内壁还设置有向网箱侧倾斜的止回齿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斑鱼池塘育苗苗种起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箱侧面以及底面均为网面结构,所述网箱还设置有支撑敞口的网箱上杆,所述浮子固定于网箱上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斑鱼池塘育苗苗种起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鱼管路包括有单向过鱼软管以及诱鱼管,所述止回齿片设置于所述单向过鱼软管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石斑鱼池塘育苗苗种起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齿片为的软性齿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林舒琥黄忠张海发林黑着杨育凯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广州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