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药用真菌菌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136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食药用真菌菌棒,包括菌棒本体,所述菌棒本体包括透明的塑料袋、填充在塑料袋内部的培养基、设置在塑料袋上的通气孔、设置在塑料袋的外侧壁且用于避免杂菌通过通气孔进入塑料袋内部的防护单元、设置在塑料袋上的接种单元;所述防护单元包括设置在塑料袋外侧壁上并与通气孔相适应的微孔滤膜、设置在微孔滤膜边缘的塑料贴膜,所述微孔滤膜对应于通气孔设置。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食药用真菌菌棒,不仅能够使得菌种接入菌棒的过程,变得更加安全,避免杂菌感染菌棒,而且还能使得接入菌种的过程中变得便捷、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药用真菌菌棒
本技术涉及菌类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药用真菌菌棒。
技术介绍
真菌,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仅仅依靠其自然产出,所获得的产量是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庞大需求的,故而,人们采取了人工种植的方式,即,模拟菌类的菌类的自然生长环境,将培养基做成棒状,在菌棒上种植菌丝,再将菌棒放置在模拟环境中使菌类生长。现有的菌类人工培植技术虽然已经较为成熟,菌类的产量也有了极大的提升,但在进行打孔、接入菌种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杂种污染,使得菌棒发生感染,且这一问题困扰着很多菌种种植户和相关企业。公布号为CN106973698A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菌棒,包括菌棒本体,所述菌棒本体包括透明塑料袋和填充于透明塑料袋内部的培养基,所述塑料袋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气孔和接种位;所述通气孔填充有微孔滤膜,所述微孔滤膜的孔径小于0.22um;所述接种位包括设置在塑料袋上的通孔和盖体,所述盖体覆盖通孔,使所述通孔密封。在现有菌棒的基础上,在现有菌棒的基础上均匀分布多个通气孔,在通气孔上填充微孔滤膜,并设置盖式接菌位,简化接种步骤,无需后续打孔通气,减少人工成本以及杂菌感染率。在菌棒本体的塑料带上预先设有多个接种位,这些接种位通过盖体密封,在食用菌接种时,无需人工手持打孔棒进行打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虽然可以解决接入菌种时的感染问题,但因为在通气孔上填充微孔滤膜进而达到隔绝杂菌的目的所需的填充技术的难度较大,也会增加使用者的生产成本;此外,由于圆形盖体通过与圆环状连接件螺纹连接,覆盖接种位的通孔,在接种时,需要旋转盖体,在接种后,通过盖体螺纹连接圆环状连接件再次密封接种位,在取下盖体和盖上盖体的过程都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故而会致使整体的生产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大大增加;而且,由于盖体与连接件之间并未设置其他的连接结构,故而,在取下或安装盖体的过程中,很容易不慎致使盖体掉落到地上,由于盖体的体积较小,故而寻找起来会十分麻烦,还需要对捡到的盖体进行清洗和消毒才呢狗继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食药用真菌菌棒,不仅能够使得菌种接入菌棒的过程,变得更加安全,避免杂菌感染菌棒,而且还能使得接入菌种的过程中变得便捷、高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药用真菌菌棒,包括菌棒本体,所述菌棒本体包括透明的塑料袋、填充在塑料袋内部的培养基、设置在塑料袋上的通气孔、设置在塑料袋的外侧壁且用于避免杂菌通过通气孔进入塑料袋内部的防护单元、设置在塑料袋上的接种单元;所述防护单元包括设置在塑料袋外侧壁上并与通气孔相适应的微孔滤膜、设置在微孔滤膜边缘的塑料贴膜,所述微孔滤膜对应于通气孔设置;所述接种单元包括设置在塑料袋上的多个接种孔、设置在塑料袋上并与接种孔相连通的接种筒、与接种筒套合连接的盖帽、设置在接种筒与盖帽的连接处用于增强密封性的密封套、设置在盖帽上的连接组件。进一步的,所述塑料贴膜的边缘与塑料袋通过单面胶带进行固定和密封。进一步的,所述塑料贴膜的边缘内侧壁与塑料袋通过双面胶进行固定和密封。进一步的,所述塑料贴膜的边缘内侧壁与塑料袋通过密封胶进行固定和密封。进一步的,所述微孔滤膜与塑料贴膜一体塑成。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为设置在相邻的盖帽之间的连接网体。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网体由柔性塑透明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网体与塑料袋包裹式连接,所述连接网体沿塑料袋的轴线方向设置有豁口。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套设置在盖帽的外侧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其一,若是直接采用一体塑成有微孔滤膜的菌棒塑料袋,不仅会增加菌种种植者的生产成本,而且也会导致本已生产但尚未出售、本已购买但尚未使用的传统式没有设置微孔滤膜结构的菌棒塑料袋的浪费,而一体塑成有微孔滤膜的菌棒塑料袋,由于其生产术门槛高于传统的菌棒塑料袋,故而短时间内所获得的产量难以满足菌种种植者的需求;但本使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采用的是在传统的菌种塑料袋覆盖上微孔滤膜的方式,故而,不仅技术门槛不高,而且不会对未使用的传统菌棒塑料袋造成浪费,因此,不仅能够作为过渡期的产品来使用,而且还能在新技术彻底成熟并量产后,作为成本预算有限的菌种种植者的另一种选择。其二,相较于多个盖体之间各自单独分离、盖体与接种通孔之间各自单独分离、盖体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通孔连接的技术方案,所存在的,需要对多个盖体单独操作、盖体易掉落丢失、螺纹连接耗时较多的缺陷;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由于利用了连接网体来将多个盖帽连接起来,故而能够达到避免单个盖帽掉落或丢失的目的,在将盖帽从接种筒上取下时,而盖帽与接种筒之间所采用了套合连接、并在盖帽上设置增强密封性的密封套的技术特征,也能够使得将盖帽盖在接种筒上时,更加简便易行,在将盖帽盖从接种筒上取下时,甚至能够借助于连接网体进行批量操作,即连接网体、套合连接的技术特征,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防护单元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接种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塑料袋的侧端沿轴线展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塑料袋;2、培养基;3、通气孔;4、微孔滤膜;5、塑料贴膜;6、接种孔;7、接种筒;8、盖帽;9、密封套;10、单面胶带;11、连接网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技术的内容,但本技术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食药用真菌菌棒,包括菌棒本体,所述菌棒本体包括透明的塑料袋1、填充在塑料袋1内部的培养基2、设置在塑料袋1上的通气孔3、设置在塑料袋1的外侧壁且用于避免杂菌通过通气孔3进入塑料袋1内部的防护单元、设置在塑料袋1上的接种单元;所述防护单元包括设置在塑料袋1外侧壁上并与通气孔3相适应的微孔滤膜4、设置在微孔滤膜4边缘的塑料贴膜5,所述微孔滤膜4对应于通气孔3设置;所述接种单元包括设置在塑料袋1上的多个接种孔6、设置在塑料袋1上并与接种孔6相连通的接种筒7、与接种筒7套合连接的盖帽8、设置在接种筒7与盖帽8的连接处用于增强密封性的密封套9、设置在盖帽8上的连接组件。所述微孔滤膜4的孔径小于0.22um。所述塑料贴膜5的边缘与塑料袋1通过单面胶带10进行固定和密封。所述单面胶带10为透明胶带。所述微孔滤膜4与塑料贴膜5一体塑成。所述连接组件为设置在相邻的盖帽8之间的连接网体11。所述连接网体11由柔性塑透明料制成。所述连接网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药用真菌菌棒,包括菌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棒本体包括透明的塑料袋、填充在塑料袋内部的培养基、设置在塑料袋上的通气孔、设置在塑料袋的外侧壁且用于避免杂菌通过通气孔进入塑料袋内部的防护单元、设置在塑料袋上的接种单元;/n所述防护单元包括设置在塑料袋外侧壁上并与通气孔相适应的微孔滤膜、设置在微孔滤膜边缘的塑料贴膜,所述微孔滤膜对应于通气孔设置;/n所述接种单元包括设置在塑料袋上的多个接种孔、设置在塑料袋上并与接种孔相连通的接种筒、与接种筒套合连接的盖帽、设置在接种筒与盖帽的连接处用于增强密封性的密封套、设置在盖帽上的连接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药用真菌菌棒,包括菌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棒本体包括透明的塑料袋、填充在塑料袋内部的培养基、设置在塑料袋上的通气孔、设置在塑料袋的外侧壁且用于避免杂菌通过通气孔进入塑料袋内部的防护单元、设置在塑料袋上的接种单元;
所述防护单元包括设置在塑料袋外侧壁上并与通气孔相适应的微孔滤膜、设置在微孔滤膜边缘的塑料贴膜,所述微孔滤膜对应于通气孔设置;
所述接种单元包括设置在塑料袋上的多个接种孔、设置在塑料袋上并与接种孔相连通的接种筒、与接种筒套合连接的盖帽、设置在接种筒与盖帽的连接处用于增强密封性的密封套、设置在盖帽上的连接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药用真菌菌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贴膜的边缘与塑料袋通过单面胶带进行固定和密封。


3.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东李艳龚守富杨奋杨洋
申请(专利权)人:信阳市菌福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克陶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