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13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包括种植区和设置于种植区上方的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底部设有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分布在种植区两侧;所述种植区一侧的混凝土基础上设置有承重立柱,承重立柱上方架设有承重横杆;所述种植区另一侧的混凝土基础上设置有斜跨支撑柱,斜跨支撑柱上方设有斜跨横板底部,斜跨横板与承重横杆之间连接有棚顶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大棚本体顶部安装倾斜设置的棚顶支架,棚顶支架斜跨于种植区的上方,并通过位于斜跨支撑柱上方的螺杆和套筒调整棚顶支架的倾斜角度,其不但有利于薄膜的铺设,而且,也有利于雨水的导流以及收集,便于将雨水用于葡萄灌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高效节水灌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
本技术涉及葡萄栽培设施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
技术介绍
目前,葡萄种植通常是露天给每株葡萄树搭建支架,让葡萄树在露天生长,但是,由于葡萄的果实生长期集中在每年的6、7、8月间,此季节正值我国的多雨季节,露天生长面临的各种突发自然环境对葡萄树的生长极为不利,导致葡萄的病害发生的十分严重。为了让葡萄在生长季节不受雨水浸淋、防病、防晚霜冻、防鸟害等,为葡萄搭建一个避雨栽培棚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的大棚通常采用竹木杆、水泥杆、轻型钢管或管材等材料做骨架,做成立柱、拉杆,拱杆及压杆,覆盖塑料薄膜而成为拱圆形的大棚,但是,拱圆形的大棚搭建复杂,不易管理,尤其是在雨季,其无法对雨水进行有效收集,并且,也无法将位于种植区上方的棚顶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以适应雨水的快速导流。因此,传统的避雨棚)又不适合葡萄树生长的需要。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包括种植区和设置于种植区上方的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底部设有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分布在种植区两侧;所述种植区一侧的混凝土基础上设置有承重立柱,承重立柱上方架设有承重横杆;所述种植区另一侧的混凝土基础上设置有斜跨支撑柱,斜跨支撑柱上安装有螺杆,螺杆上端螺纹连接套筒,套筒顶部连接铰接座,铰接座安装在斜跨横板底部,斜跨横板与承重横杆之间连接有棚顶支架,棚顶支架顶部铺设有若干斜跨拱杆,斜跨拱杆上方铺设有薄膜。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凝土基础由钢筋混凝土砌筑的结构,混凝土基础上形成有排水渠。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重立柱沿混凝土基础等间距分布且承重立柱与混凝土基础牢固结合;若干所述的承重立柱均通过卡箍连接承重横杆。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斜跨支撑柱与混凝土基础牢固结合,螺杆转动安装在斜跨支撑柱顶端内部的驱动腔内,螺杆底部安装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侧面啮合连接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安装在旋转轴上,旋转轴一端穿出斜跨支撑柱上轴孔后连接升降手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轴上还安装有棘轮,棘轮一侧设有锁止销。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筒顶部通过轴销连接铰接座,所述铰接座滑动安装在斜跨横板底部的滑槽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斜跨横板底部滑槽的横截面呈T型结构,且将横截面呈T型结构的铰接座安装于滑槽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棚顶支架由若干根相互垂直分布的横梁及纵梁组成,若干根所述的横梁连接于斜跨横板与承重横杆之间,若干根纵梁垂直于横梁且铺设于横梁上方,纵梁和横梁之间通过螺钉相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棚顶支架为倾斜设置,斜跨支撑柱一侧的棚顶支架高度承重立柱一侧的棚顶支架,棚顶支架的倾斜角度范围为30°-60°范围之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薄膜收卷的卷筒安装于斜跨横板上方的棚顶支架上,棚顶支架位于承重横杆的底侧连接有集水管,集水管通过输水管与种植区两侧的排水渠相连通。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在大棚本体顶部安装倾斜设置的棚顶支架,棚顶支架斜跨于种植区的上方,并通过位于斜跨支撑柱上方的螺杆和套筒调整棚顶支架的倾斜角度,其不但有利于薄膜的铺设,而且,也有利于雨水的导流以及收集,便于将雨水用于葡萄灌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高效节水灌溉。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实施例中棚顶支架的俯视图。图3为技术实施例中斜跨支撑柱上螺杆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技术实施例中斜跨横板与铰接座的横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混凝土基础、2-排水渠、3-种植区、4-承重立柱、5-承重横杆、6-卡箍、7-棚顶支架、8-斜跨支撑柱、9-螺杆、10-套筒、11-铰接座、12-轴销、13-驱动腔、14-从动齿轮、15-驱动齿轮、16-旋转轴、17-升降手轮、18-棘轮、19-锁止销、20-斜跨横板、21-横梁、22-纵梁、23-斜跨拱杆、24-薄膜、25-卷筒、26-集水管、27-输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图3,一种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包括种植区3和设置于种植区3上方的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底部设有混凝土基础1,混凝土基础1由钢筋混凝土砌筑的结构,混凝土基础1分布在种植区3两侧,所述混凝土基础1上形成有排水渠2,排水渠2用于对雨水导流,用于种植区3的葡萄种植时的灌溉;所述种植区3一侧的混凝土基础1上设置有承重立柱4,承重立柱4沿混凝土基础1等间距分布且承重立柱4与混凝土基础1牢固结合;若干所述的承重立柱4均通过卡箍6连接承重横杆5,承重横杆5架设在若干承重立柱4上方,用于将若干所述的承重立柱4顶部相连接;参见图1和图3所示,所述种植区3另一侧的混凝土基础1上设置有斜跨支撑柱8,斜跨支撑柱8与混凝土基础1牢固结合;所述斜跨支撑柱8顶端内部设有驱动腔13,驱动腔13内转动安装有螺杆9,螺杆9底部安装有从动齿轮14,从动齿轮14侧面啮合连接驱动齿轮15,驱动齿轮15安装在旋转轴16上,旋转轴16一端穿出斜跨支撑柱8上轴孔后连接升降手轮1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在升降手轮17驱动旋转轴16旋转时发生反向旋转问题,优选的,所述旋转轴16上还安装有棘轮18,棘轮18一侧设有锁止销19,在升降手轮17驱动旋转轴16旋转时,在锁止销19阻挡下,避免棘轮18发生反向转动,从而起到很好的逆止作用。所述螺杆9上端螺纹连接在套筒10内,套筒10内壁上设有与螺杆9相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所述套筒10顶部通过轴销12连接铰接座11,所述铰接座11滑动安装在斜跨横板20底部的滑槽内;参见图4所示,为了提高铰接座11沿斜跨横板20底部滑槽滑动的稳定性以及避免两者相对滑动时发生滑脱,优选的,所述斜跨横板20底部滑槽的横截面呈T型结构,且将横截面呈T型结构的铰接座11安装于滑槽内,从而保证了铰接座11在沿斜跨横板20底部滑槽滑动的同时不发生滑脱。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所述斜跨横板20与承重横杆5之间连接有棚顶支架7,棚顶支架7由若干根相互垂直分布的横梁21及纵梁22组成,若干根所述的横梁21连接于斜跨横板20与承重横杆5之间,若干根纵梁22垂直于横梁21且铺设于横梁21上方,纵梁22和横梁21之间优选螺钉相固定连接,以此形成结构稳定的棚顶支架7。所述棚顶支架7顶部铺设有若干斜跨拱杆23,斜跨拱杆23上方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包括种植区(3)和设置于种植区(3)上方的大棚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本体底部设有混凝土基础(1),混凝土基础(1)分布在种植区(3)两侧;所述种植区(3)一侧的混凝土基础(1)上设置有承重立柱(4),承重立柱(4)上方架设有承重横杆(5);所述种植区(3)另一侧的混凝土基础(1)上设置有斜跨支撑柱(8),斜跨支撑柱(8)上安装有螺杆(9),螺杆(9)上端螺纹连接套筒(10),套筒(10)顶部连接铰接座(11),铰接座(11)安装在斜跨横板(20)底部,斜跨横板(20)与承重横杆(5)之间连接有棚顶支架(7),棚顶支架(7)顶部铺设有若干斜跨拱杆(23),斜跨拱杆(23)上方铺设有薄膜(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包括种植区(3)和设置于种植区(3)上方的大棚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本体底部设有混凝土基础(1),混凝土基础(1)分布在种植区(3)两侧;所述种植区(3)一侧的混凝土基础(1)上设置有承重立柱(4),承重立柱(4)上方架设有承重横杆(5);所述种植区(3)另一侧的混凝土基础(1)上设置有斜跨支撑柱(8),斜跨支撑柱(8)上安装有螺杆(9),螺杆(9)上端螺纹连接套筒(10),套筒(10)顶部连接铰接座(11),铰接座(11)安装在斜跨横板(20)底部,斜跨横板(20)与承重横杆(5)之间连接有棚顶支架(7),棚顶支架(7)顶部铺设有若干斜跨拱杆(23),斜跨拱杆(23)上方铺设有薄膜(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础(1)由钢筋混凝土砌筑的结构,混凝土基础(1)上形成有排水渠(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立柱(4)沿混凝土基础(1)等间距分布且承重立柱(4)与混凝土基础(1)牢固结合;若干所述的承重立柱(4)均通过卡箍(6)连接承重横杆(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跨支撑柱(8)与混凝土基础(1)牢固结合,螺杆(9)转动安装在斜跨支撑柱(8)顶端内部的驱动腔(13)内,螺杆(9)底部安装有从动齿轮(14),从动齿轮(14)侧面啮合连接驱动齿轮(15),驱动齿轮(15)安装在旋转轴(16)上,旋转轴(16)一端穿出斜跨支撑柱(8)上轴孔后连接升降手轮(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云丽孙其宝陆丽娟周军永朱淑芳刘茂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清水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