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1002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声装置,包括振动系统、具有磁间隙的磁路系统以及至少两个支撑振膜,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发声振膜、固定于所述发声振膜且插入所述磁间隙中的音圈,所述支撑振膜与所述振动系统连接,并与所述发声振膜上下相对设置用于对所述振动系统形成弹性支撑;所述支撑振膜包括至少一层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声装置可以减小偏振,声学性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声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声转换
,特别涉及一种发声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技术发展迅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虚拟现实设备等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子产品中的相关配件也需要逐渐改进、更新,以满足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性能需求。发声装置是电子产品中重要的电声转换部件,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成声音。其用于构成电子产品的发声装置、听筒、耳机等零部件。其中,动圈式发声装置是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具体发声装置结构,其能够适应电子产品的各种发声需求。随着电子产品的技术发展,其逐渐开始采用智能功率放大器方案,提高发声装置的输出功率。相应地,发声装置在特定的应用情况下能够产生更大的振幅,声音输出更强。但是,现有的动圈式发声装置在大幅提高振幅后,会出现严重的偏振摇摆现象。这种偏振现象一方面会造成音圈、振膜等振动部件与发声装置中的其它静止部件之间发生碰撞;另一方面,会造成声音性能下降,电子产品的听音不良。因此,有必要对动圈式发声装置进行改进,减小偏振问题,或者改善声音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减小偏振,声学性能更好的发声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声装置,包括振动系统、具有磁间隙的磁路系统以及至少两个支撑振膜,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发声振膜、固定于所述发声振膜且插入所述磁间隙中的音圈,所述支撑振膜与所述振动系统连接,并与所述发声振膜上下相对设置用于对所述振动系统形成弹性支撑;所述支撑振膜包括至少一层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优选的,所述支撑振膜为多层复合膜结构,包括复合在一起的两个表层和位于两个表层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层,所述支撑振膜的至少一个表层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所述支撑振膜的至少一个中间层为胶黏剂层。优选的,所述支撑振膜包括交替叠加在一起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和胶黏剂层,且两个表层均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优选的,所述支撑振膜为三层结构,所述支撑振膜的中间层为胶黏剂层;或者,所述支撑振膜为五层结构,所述支撑振膜的三个中间层依次为胶黏剂层、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胶黏剂层。优选的,所述支撑振膜为五层结构,所述支撑振膜的三个中间层依次为胶黏剂层、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胶黏剂层,所述支撑振膜的一个表层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另一个表层为塑料材料膜层;其中,所述塑料材料膜层选自聚醚醚酮、聚芳酯、聚醚酰亚胺、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支撑振膜为五层结构,所述支撑振膜的三个中间层依次为胶黏剂层、塑料材料膜层、胶黏剂层,所述支撑振膜的一个表层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另一个表层为塑料材料膜层或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其中,所述塑料材料膜层选自聚醚醚酮、聚芳酯、聚醚酰亚胺、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支撑振膜中的胶黏剂层包括丙烯酸脂类胶黏剂、有机硅胶黏剂和聚氨酯胶黏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支撑振膜的厚度为15-95μm。优选的,所述支撑振膜中,所述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的厚度为5-40μm;所述胶黏剂层的厚度为2-45μm。优选的,所述支撑振膜的杨氏模量为50-650Mpa。优选的,所述发声振膜在振动时的振幅为0.35mm-1mm。优选的,所述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10%应变后的弹性回复率≥80%。优选的,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轭和设于所述磁轭上的中心磁铁和至少两个边磁铁,所述边磁铁在环绕所述中心磁铁的方向上具有间隔空间;所述支撑振膜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凸起的弯折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音圈远离发声振膜一端连接,所述弯折部穿过所述间隔空间。优选的,所述音圈呈矩形,所述音圈包括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与所述音圈的两个长边相对应的两个第一边磁铁,所述间隔空间对应于所述音圈的两个短边设置;所述支撑振膜设有两个,分别与所述音圈的两个短边连接。优选的,所述音圈呈矩形,所述音圈包括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与所述音圈的两个长边相对应的两个第一边磁铁以及与所述音圈的两个短边对应的两个第二边磁铁,所述间隔空间对应于所述音圈的四个角部设置;所述支撑振膜设有四个,分别与所述音圈的四个角部连接。优选的,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端面上形成有焊盘,所述音圈包括音圈本体和由音圈本体延伸出的两根音圈引线,所述音圈引线包括与所述音圈本体连接并悬设的弯曲部和与所述弯曲部连接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焊盘电连接。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有至少两个与振动系统连接并且与振膜相对设置的支撑振膜,至少两个支撑振膜对振动系统进行弹性支撑,能够有效约束振动系统上下方向的振动,减轻偏振摇摆现象,使发声装置能够更加适应于高功率、大振幅的应用场景,以实现在音量显著提升的同时降低噪音,提升音质,实现更好的立体声效果。进一步的,本技术中的支撑振膜包括至少一层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本技术的支撑振膜结构,具有较低的模量、良好的回弹性和适当的阻尼性等优点,可以与相同材料或者不同材料的发声振膜结合使用,使得发声装置拥有大振幅、超动态、超平衡的特点,进一步提升音量、音质,实现更好的立体声效果,满足用户对极致声音的体验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发声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发声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发声装置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发声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振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振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发声振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外壳,11、焊盘,21、磁轭,22、中心磁铁,23、中心导磁板,24、边磁铁,25、边导磁板,26、间隔空间,3、发声振膜,31、中心部,32、折环部,33、固定部,4、振动板,5、音圈,51、音圈引线,511、弯曲部,512、延伸部,6、支撑振膜,61、第一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63、弯折部,M1、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B1、胶黏剂层,M2、塑料材料膜层。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声装置,包括振动系统、具有磁间隙的磁路系统以及至少两个支撑振膜,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发声振膜、固定于所述发声振膜且插入所述磁间隙中的音圈,其特征在于,/n所述支撑振膜与所述振动系统连接,并与所述发声振膜上下相对设置用于对所述振动系统形成弹性支撑;/n所述支撑振膜包括至少一层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声装置,包括振动系统、具有磁间隙的磁路系统以及至少两个支撑振膜,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发声振膜、固定于所述发声振膜且插入所述磁间隙中的音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振膜与所述振动系统连接,并与所述发声振膜上下相对设置用于对所述振动系统形成弹性支撑;
所述支撑振膜包括至少一层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振膜为多层复合膜结构,包括复合在一起的两个表层和位于两个表层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层,所述支撑振膜的至少一个表层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所述支撑振膜的至少一个中间层为胶黏剂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振膜包括交替叠加在一起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和胶黏剂层,且两个表层均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振膜为三层结构,所述支撑振膜的中间层为胶黏剂层;
或者,所述支撑振膜为五层结构,所述支撑振膜的三个中间层依次为胶黏剂层、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胶黏剂层。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振膜为五层结构,所述支撑振膜的三个中间层依次为胶黏剂层、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胶黏剂层,所述支撑振膜的一个表层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另一个表层为塑料材料膜层;
其中,所述塑料材料膜层选自聚醚醚酮、聚芳酯、聚醚酰亚胺、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振膜为五层结构,所述支撑振膜的三个中间层依次为胶黏剂层、塑料材料膜层、胶黏剂层,所述支撑振膜的一个表层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另一个表层为塑料材料膜层或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膜层;
其中,所述塑料材料膜层选自聚醚醚酮、聚芳酯、聚醚酰亚胺、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振膜中的胶黏剂层包括丙烯酸脂类胶黏剂、有机硅胶黏剂和聚氨酯胶黏剂中的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婷张军徐同雁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