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桌面背部固定式共享无线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桌面背部固定式共享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方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现有的小功率无线充电器在给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一般是将其放置在桌面上进行,该无线充电器会占用桌面的空间,在不需给待充电设备充电时,还得对其进行收纳以防丢失,不便于人们的使用。如专利号为201821338297.2的中国技术专利所示,其公开了一种台面式无线充电器及应用该种无线充电器的桌子,该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还包括沿所述壳体顶端到其底端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隔磁片、PCBA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充电线,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充电线分别与所述PCBA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壳体的顶面、底面均为平面且互相平行,以便于嵌 ...
【技术保护点】
1.桌面背部固定式共享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桌面板(1)以及安装于桌面板(1)底部的无线充电器(2),所述无线充电器(2)包括上壳体(21)、下壳体(22)、无线充电发射模块(24)和电路板(26),所述上壳体(21)的上端面与桌面板(1)的底面相贴合,所述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扣合,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24)和电路板(26)安装于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形成的空间内,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24)与电路板(26)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桌面背部固定式共享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桌面板(1)以及安装于桌面板(1)底部的无线充电器(2),所述无线充电器(2)包括上壳体(21)、下壳体(22)、无线充电发射模块(24)和电路板(26),所述上壳体(21)的上端面与桌面板(1)的底面相贴合,所述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扣合,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24)和电路板(26)安装于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形成的空间内,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24)与电路板(26)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面背部固定式共享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24)包括发射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桌面背部固定式共享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24)的磁场发射距离为8~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面背部固定式共享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器(2)还包括隔磁片(25),所述隔磁片(25)安装于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形成的空间内且位于电路板(26)与无线充电发射模块(2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面背部固定式共享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器(2)还包括散热器(27),所述散热器(27)安装于下壳体(22)且位于下壳体(22)与电路板(26)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九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