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柜交直流通用控制电源自动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0891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开关柜交直流通用控制电源自动转换装置,继电器KA1的线圈接在交流控制电源的相电压上,继电器KA1的两个常闭点上端和两个常开点上端分别串联在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和交流控制电源上,继电器KA1的两个常闭点下端和两个常开点下端并联接二次控制电源AC,继电器KA2的线圈接在直流控制电源的正负极上,继电器KA2的两个常闭点上端和两个常开点上端分别串联在整流桥ZLQ的直流侧和直流控制电源上,继电器KA2的两个常闭点下端和两个常开点下端并联接二次控制电源DC,整流桥ZLQ的交流侧接二次控制电源AC,整流桥ZLQ的直流侧接二次控制电源DC。能够实现多种电源控制方式相互自动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关柜交直流通用控制电源自动转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开关柜交直流通用控制电源自动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开关柜二次回路指对一次设备的工作进行监视、控制、测量、调节和保护,所配置的如:测量仪表、继电器和信号元件,自动装置、继电保护装置、电流、电压互感器等。开关柜二次回路基本上包括:监测系统、自动装置、高压柜分、合闸回路等。二次回路最重要部分是操控回路---包括从操控电源到断路器分、合闸线圈之间的所有有关元件,如:熔断器、控制开关、中间继电器的触点和线圈、接线端子等。二次控制电源的重要性无与伦比,它肩负着系统安全的重大使命,所以要求其电源非常可靠,以保证自动装置、保护或人能在任何时候切断回路,限制事故、故障的发展。目前二次控制电源形式单一,要么是直流屏提供直流控制电源,要么是低压配电系统的交流电源,要么是利用本柜的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以上三种电源形式都存在故障的可能。当二次控制电源故障,在等待二次控制电源恢复正常状态时开关柜不能正常运行工作,同时可能因二次控制电源故障引起的二次控制电源掉电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开关柜交直流通用控制电源自动转换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开关柜交直流通用控制电源自动转换装置,包括整流桥ZLQ、继电器KA1和继电器KA2,继电器KA1的线圈接在交流控制电源的相电压上,继电器KA1的两个常闭点上端和两个常开点上端分别串联在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和交流控制电源上,继电器KA1的两个常闭点下端和两个常开点下端并联接二次控制电源AC,继电器KA2的线圈接在直流控制电源的正负极上,继电器KA2的两个常闭点上端和两个常开点上端分别串联在整流桥ZLQ的直流侧和直流控制电源上,继电器KA2的两个常闭点下端和两个常开点下端并联接二次控制电源DC,整流桥ZLQ的交流侧接二次控制电源AC,整流桥ZLQ的直流侧接二次控制电源DC。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实现多种电源控制方式相互自动切换,保证了开关柜的二次回路控制电源的稳定可靠,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解决了因现有开关柜的二次回路控制电源故障而掉电,造成停产和严重安全事故,危及财产和人身安全;投入成本低、装置功能稳定可靠,特别适合在在对二次控制电源的稳定性具有严格要求的电力系统中使用。进一步,还包括断路器QF1,断路器QF1的两个常开点串联在交流控制电源上。进一步,还包括断路器QF2,断路器QF2的两个常开点串联在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上。进一步,还包括断路器QF3,断路器QF3的两个常开点串联在直流控制电源上。进一步,还包括断路器QF4,断路器QF4的两个常开点串联在整流桥ZLQ的交流侧上。采用上述进四步的有益效果为:断路器QF1、断路器QF2、断路器QF3、断路器QF4起电源短路保护作用,保护电源和二次元器件避免受到短路电流而损坏。进一步,还包括端子排XT、短接片a和短接片b,继电器KA1、继电器KA2、断路器QF1、断路器QF2、断路器QF3、断路器QF4、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交流控制电源、二次控制电源DC、二次控制电源AC和直流控制电源均接在端子排XT上;当开关柜二次控制电源为交流电时,取下短接片a和短接片b,将KMa和KMn接二次控制电源AC;当开关柜二次控制电源为直流电时,KMa和KMa+通过短接片a连通,KMn和KMn+通过短接片b连通,将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接二次控制电源DC。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开关柜交直流通用控制电源自动转换装置的电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开关柜交直流通用控制电源自动转换装置的部分电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开关柜交直流通用控制电源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桥ZLQ、继电器KA1和继电器KA2,继电器KA1的线圈接在交流控制电源的相电压上,继电器KA1的两个常闭点上端和两个常开点上端分别串联在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和交流控制电源上,继电器KA1的两个常闭点下端和两个常开点下端并联接二次控制电源AC,继电器KA2的线圈接在直流控制电源的正负极上,继电器KA2的两个常闭点上端和两个常开点上端分别串联在整流桥ZLQ的直流侧和直流控制电源上,继电器KA2的两个常闭点下端和两个常开点下端并联接二次控制电源DC,整流桥ZLQ的交流侧接二次控制电源AC,整流桥ZLQ的直流侧接二次控制电源DC。实施例2,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开关柜交直流通用控制电源自动转换装置还包括断路器QF1,断路器QF1的两个常开点串联在交流控制电源上。实施例3,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开关柜交直流通用控制电源自动转换装置还包括断路器QF2,断路器QF2的两个常开点串联在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上。实施例4,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开关柜交直流通用控制电源自动转换装置还包括断路器QF3,断路器QF3的两个常开点串联在直流控制电源上。实施例5,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开关柜交直流通用控制电源自动转换装置还包括断路器QF4,断路器QF4的两个常开点串联在整流桥ZLQ的交流侧上。实施例6,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开关柜交直流通用控制电源自动转换装置还包括端子排XT,继电器KA1、继电器KA2、断路器QF1、断路器QF2、断路器QF3、断路器QF4、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交流控制电源、二次控制电源DC、二次控制电源AC和直流控制电源均接在端子排XT上;还包括短接片a和短接片b,当开关柜二次控制电源为交流电时,取下短接片a和短接片b,将KMa和KMn接二次控制电源AC;当开关柜二次控制电源为直流电时,KMa和KMa+通过短接片a连通,KMn和KMn+通过短接片b连通,将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接二次控制电源DC,其中,附图1中101代表第一接触点,102代表第二接触点。二次控制电源AC的电压为220V,二次控制电源DC的电压为220V。电路原理:当交流控制电源正常时,继电器KA1的线圈不得电,二次控制电源AC输出为交流控制电源;当交流控制电源故障掉电时,继电器KA1的线圈得电,二次控制电源AC输出为本柜的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从而实现主供电源和备供电源一用一备、自动转换的功能;当直流控制电源正常时,继电器KA2的线圈不得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关柜交直流通用控制电源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桥ZLQ、继电器KA1和继电器KA2,所述继电器KA1的线圈接在交流控制电源的相电压上,所述继电器KA1的两个常闭点上端和两个常开点上端分别串联在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和交流控制电源上,所述继电器KA1的两个常闭点下端和两个常开点下端并联接二次控制电源AC,所述继电器KA2的线圈接在直流控制电源的正负极上,所述继电器KA2的两个常闭点的上端和两个常开点的上端分别串联在整流桥ZLQ的直流侧和直流控制电源上,所述继电器KA2的两个常闭点下端和两个常开点下端并联接二次控制电源DC,所述整流桥ZLQ的交流侧接二次控制电源AC,所述整流桥ZLQ的直流侧接二次控制电源DC。/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柜交直流通用控制电源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桥ZLQ、继电器KA1和继电器KA2,所述继电器KA1的线圈接在交流控制电源的相电压上,所述继电器KA1的两个常闭点上端和两个常开点上端分别串联在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和交流控制电源上,所述继电器KA1的两个常闭点下端和两个常开点下端并联接二次控制电源AC,所述继电器KA2的线圈接在直流控制电源的正负极上,所述继电器KA2的两个常闭点的上端和两个常开点的上端分别串联在整流桥ZLQ的直流侧和直流控制电源上,所述继电器KA2的两个常闭点下端和两个常开点下端并联接二次控制电源DC,所述整流桥ZLQ的交流侧接二次控制电源AC,所述整流桥ZLQ的直流侧接二次控制电源D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柜交直流通用控制电源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断路器QF1,所述断路器QF1的两个常开点串联在交流控制电源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关柜交直流通用控制电源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断路器QF2,所述断路器QF2的两个常开点串联在电压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