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电源电路及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884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电源电路。该分电源电路应用于断路器,包括:供电输入部、连接部和供电驱动部;其中,所述连接部用于连通所述供电输入部与所述供电驱动部;所述供电输入部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交流电压,并对所述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和滤波处理,得到对应的直流电压后传输至所述供电驱动部;所述供电驱动部用于生成驱动控制信号和接收所述直流电压,并根据所述驱动控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压转换成目标驱动电压,通过所述目标驱动电压为负载供电。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该分电源电路的断路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断路器进行更高效的内部空间中器件的设计,在增强断路器功能的同时不会加大整体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电源电路及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断路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电源电路及断路器。
技术介绍
在为设备供电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将设备与外接电源连接,由外接电源提供一定大小的电压,并输入至设备内部。同时,由于外接电源提供的电压不一定与设备的实际需求电压相适配,因此,一般会设置对应的电源电路来对输入的电压进行处理,以获取对应大小的供电电压。现在的设备一般追求的是功能丰富的同时,其自身整体体积要求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但是由于设备丰富的功能,就需要增加对应的功能器件,这时候电源电路同样需要更加繁杂的器件来实现对应的功能,而由于断路器内部空间有限。由此可知,如何实现在不增大断路器整体体积的情况下,在断路器内部有限空间内实现器件的整合设计成为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提供一种分电源电路,使用该分电源电路有利于断路器内部空间的器件设计,同时还提供了具有该分电源电路的断路器。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电源电路,应用于断路器,包括:供电输入部、连接部和供电驱动部;其中,所述连接部用于连通所述供电输入部与所述供电驱动部;所述供电输入部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交流电压,并对所述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和滤波处理,得到对应的直流电压后传输至所述供电驱动部;所述供电驱动部用于生成驱动控制信号和接收所述直流电压,并根据所述驱动控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压转换成目标驱动电压,通过所述目标驱动电压为负载供电。可选地,所述供电输入部包括:防护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交流电压,以及防止过流和抑制浪涌;抑制单元,与所述防护单元连接,所述抑制单元用于抑制共模干扰;整流单元,与所述抑制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交流电压后进行整流获取对应的直流电压;滤波单元,与所述整流单元连接,用于对所述直流电压进行滤波。可选地,所述防护单元包括保险丝、第一电阻、第二电阻、气放管和第一电容;所述保险丝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保险丝用于防止过流和短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放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放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为压敏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为射频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用于防雷击浪涌,所述第二电阻用于防过流;所述气放管用于防雷击浪涌,所述第一电容用于抑制共模干扰。可选地,所述抑制单元包括励磁线圈、第一ESD器件和第二ESD器件;所述第一EDS器件并联在所述励磁线圈的两端,所述第二ESD器件并联在所述励磁线圈的两端;所述第一ESD器件和所述第二ESD器件用于静电释放,以防止出现共模干扰。可选地,所述整流单元包括桥式整流电路;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三电阻、磁珠以及电感;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为极性电容;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电感并联,且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电感并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磁珠的一端连接,所述磁珠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连接。可选地,所述供电驱动部包括:驱动单元,用于生成对应的驱动控制信号;变压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直流电压,所述变压单元用于对直流电压进行变压处理,得到目标驱动电压后输出;防反单元,与所述变压单元连接,用于防止电流逆流;储能单元,与所述防反单元、所述负载连接,用于存储电能及为所述负载供电;隔离单元,与所述反馈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所述隔离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驱动控制信号,并将所述驱动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负载;反馈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所述储能单元连接,所述反馈单元用于电压反馈。可选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芯片和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与所述芯片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用于滤波,所述芯片用于生成所述驱动控制信号;所述变压单元包括变压器、第五二极管、第五电容、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四电阻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与所述第五电阻并联,所述第五电容、所述第五电阻并联的一端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副边与所述防反单元连接。可选地,所述防反单元包括第六电阻、第六电容和第六二极管;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六电容串联,且所述第六电阻、第六电容并接在所述第六二极管的两端,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储能单元、所述第六电容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变压单元、所述第六电阻连接;所述储能单元包括第七电阻和第七电容,所述第七电容为极性电容;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七电容并联,所述第七电容的正极与所述防反单元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负极接地。可选地,所述隔离单元包括第八电阻、第九电阻和光耦;所述光耦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第九电阻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九电阻、所述光耦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储能单元连接;所述第九电阻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所述光耦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反馈单元连接;所述反馈单元包括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八电容和晶闸管;所述晶闸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与所述第十二电阻并联;所述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二电阻并联的一端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储能单元连接;所述晶闸管的阴极接地。一种断路器,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分电源电路。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上述分电源电路及断路器后,通过将电源电路分成由连接部连接的供电输入部和供电驱动部,并在供电输入部上设置若干的装置实现对输入的交流电压的整流和滤波处理,从而得到直流电压;在供电驱动部上设置若干的装置实现对直流电压的相对应的处理,以获取用于驱动负载的目标驱动电压。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电源电路设置成供电输入部和供电驱动部,有利于在断路器的内部空间进行器件设计,进而扩展断路器的功能,有利于断路器的推广和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分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供电输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对应所述供电输入部所述分电源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电源电路,应用于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输入部、连接部和供电驱动部;其中,/n所述连接部用于连通所述供电输入部与所述供电驱动部;/n所述供电输入部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交流电压,并对所述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和滤波处理,得到对应的直流电压后传输至所述供电驱动部;/n所述供电驱动部用于生成驱动控制信号和接收所述直流电压,并根据所述驱动控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压转换成目标驱动电压,通过所述目标驱动电压为负载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电源电路,应用于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输入部、连接部和供电驱动部;其中,
所述连接部用于连通所述供电输入部与所述供电驱动部;
所述供电输入部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交流电压,并对所述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和滤波处理,得到对应的直流电压后传输至所述供电驱动部;
所述供电驱动部用于生成驱动控制信号和接收所述直流电压,并根据所述驱动控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压转换成目标驱动电压,通过所述目标驱动电压为负载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输入部包括:
防护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交流电压,以及防止过流和抑制浪涌;
抑制单元,与所述防护单元连接,所述抑制单元用于抑制共模干扰;
整流单元,与所述抑制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交流电压后进行整流获取对应的直流电压;
滤波单元,与所述整流单元连接,用于对所述直流电压进行滤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单元包括保险丝、第一电阻、第二电阻、气放管和第一电容;
所述保险丝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保险丝用于防止过流和短路;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放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放管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为压敏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为射频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用于防雷击浪涌,所述第二电阻用于防过流;
所述气放管用于防雷击浪涌,所述第一电容用于抑制共模干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单元包括励磁线圈、第一ESD器件和第二ESD器件;
所述第一ESD器件并联在所述励磁线圈的两端,所述第二ESD器件并联在所述励磁线圈的两端;
所述第一ESD器件和所述第二ESD器件用于静电释放,以防止出现共模干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包括桥式整流电路;
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三电阻、磁珠以及电感;
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为极性电容;
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电感并联,且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电感并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磁珠的一端连接,所述磁珠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驱动部包括:
驱动单元,用于生成对应的驱动控制信号;
变压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直流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锡社穆彪史伟超徐利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能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