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低压无功补偿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87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压无功补偿柜,公开了一种智能低压无功补偿柜,所述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的下端一体式安装有底座,且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的一侧通过合页连接有柜门,所述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散热组件,且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排线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排线组件,可以避免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内部的导线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影响其使用,通过设置散热组件,利用连接板内开设的凹槽中设置有冷却片,从而使得外界的风经过冷却后进入到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中,使得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内部的温度降低,从而避免了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内的温度较高而导致其内部的元件损坏,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低压无功补偿柜
本技术涉及一种低压无功补偿柜,具体是一种智能低压无功补偿柜。
技术介绍
低压无功补偿柜是一种在电力供电系统中起到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的作用,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的技术,所以无功功率补偿在店里供电系统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合理的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但是,目前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其内部所使用的导线较多,所以会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影响后期的维护,且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内一般都是关闭状态,其温度会较高,若温度较高会造成其内部的元件损坏。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智能低压无功补偿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低压无功补偿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低压无功补偿柜,包括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所述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的下端一体式安装有底座,且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的一侧通过合页连接有柜门,所述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散热组件,且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排线组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线组件包括第一排线板、第一限位孔、绕线柱、第二排线板、固定螺栓、第二限位孔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从前到后依次设置有第二排线板和第一排线板,所述第一排线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排线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固定板一侧的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绕线柱,且固定板的一侧靠近第二排线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栓。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绕线柱为圆柱形设置,且绕线柱在固定板的一侧等距设置有4个。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排线板与第二排线板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分别在第一排线板和第二排线板的内部等距开设有4个,且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相互对应设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连接板、凹槽、冷却片、风机、散热腔和连接管,所述风机的进风端连接在连接板的一侧,且风机的出风端连接在散热腔的一侧,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冷却片,所述散热腔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贯穿至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的内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腔为中空设置,所述连接管为圆柱形中空设置,且连接管在散热腔的一侧等距设置有3个。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片在凹槽的内部等距设置有2个,且冷却片为长方形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排线组件,利用第一排线板上开设的第一限位孔,第二排线板上开设的第二限位孔,使得导线从第一限位孔穿过且由第二限位孔中穿出,且在固定板上设置有绕线柱,可根据导线的长度将其缠绕,通过排线组件可以避免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内部的导线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影响其使用。2、通过设置散热组件,利用风机的工作使得将外界的风从通过连接板吸入到散热腔中,且散热腔通过连接管与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贯通,且连接板内开设的凹槽中设置有冷却片,从而使得外界的风经过冷却后进入到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中,使得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内部的温度降低,从而避免了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内的温度较高而导致其内部的元件损坏,造成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智能低压无功补偿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智能低压无功补偿柜中排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智能低压无功补偿柜中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2、散热组件;3、底座;4、排线组件;5、柜门;41、第一排线板;42、第一限位孔;43、绕线柱;44、第二排线板;45、固定螺栓;46、第二限位孔;47、固定板;21、连接板;22、凹槽;23、冷却片;24、风机;25、散热腔;26、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智能低压无功补偿柜,包括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1,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1的下端一体式安装有底座3,且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1的一侧通过合页连接有柜门5,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散热组件2,散热组件2包括连接板21、凹槽22、冷却片23、风机24、散热腔25和连接管26,风机24的进风端连接在连接板21的一侧,且风机24的出风端连接在散热腔25的一侧,散热腔25为中空设置,连接管26为圆柱形中空设置,且连接管26在散热腔25的一侧等距设置有3个,连接板2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22,凹槽2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冷却片23,冷却片23在凹槽22的内部等距设置有2个,且冷却片23为长方形设置,散热腔25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连接管26,连接管26的一端贯穿至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1的内部,通过设置散热组件2,利用风机24的工作使得将外界的风从通过连接板21吸入到散热腔25中,且散热腔25通过连接管26与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1贯通,且连接板21内开设的凹槽22中设置有冷却片23,从而使得外界的风经过冷却后进入到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1中,使得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1内部的温度降低,从而避免了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1内的温度较高而导致其内部的元件损坏,造成损失。在图2中: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排线组件4,排线组件4包括第一排线板41、第一限位孔42、绕线柱43、第二排线板44、固定螺栓45、第二限位孔46和固定板47,固定板47的一侧从前到后依次设置有第二排线板44和第一排线板41,第一排线板4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孔42,第二排线板44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限位孔46,第一排线板41与第二排线板44的长度相同,第一限位孔42与第二限位孔46分别在第一排线板41和第二排线板44的内部等距开设有4个,且第一限位孔42与第二限位孔46相互对应设置,固定板47一侧的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绕线柱43,绕线柱43为圆柱形设置,且绕线柱43在固定板47的一侧等距设置有4个,且固定板47的一侧靠近第二排线板4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栓45,本技术通过设置排线组件4,利用第一排线板41上开设的第一限位孔42,第二排线板44上开设的第二限位孔46,使得导线从第一限位孔42穿过且由第二限位孔46中穿出,且在固定板47上设置有绕线柱43,可根据导线的长度将其缠绕,通过排线组件4可以避免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1内部的导线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影响其使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将固定板47通过固定螺栓45的旋转拧紧,使得固定板47固定安装在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1的内侧,将需要排线的导线的一端穿过第一排线板41上开设的第一限位孔42中,若导线过长,可拿着导线的一端,使得导线在绕线柱43上进行缠绕,缠绕过后的导线可将其穿过第二排线板44上开设的第二限位孔46,从而能够对导线进行有序的排列,且第一限位孔42和第二限位孔46分别在第一排线板41与第二排线板44上等距开设有4个,所以可以同时对多根导线进行排列,且根据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低压无功补偿柜,包括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1)的下端一体式安装有底座(3),且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1)的一侧通过合页连接有柜门(5),所述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散热组件(2),且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排线组件(4);/n所述排线组件(4)包括第一排线板(41)、第一限位孔(42)、绕线柱(43)、第二排线板(44)、固定螺栓(45)、第二限位孔(46)和固定板(47),所述固定板(47)的一侧从前到后依次设置有第二排线板(44)和第一排线板(41),所述第一排线板(4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孔(42),所述第二排线板(44)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限位孔(46),所述固定板(47)一侧的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绕线柱(43),所述绕线柱(43)为圆柱形设置,且绕线柱(43)在固定板(47)的一侧等距设置有4个,且固定板(47)的一侧靠近第二排线板(4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栓(45),所述第一排线板(41)与第二排线板(44)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限位孔(42)与第二限位孔(46)分别在第一排线板(41)和第二排线板(44)的内部等距开设有4个,且第一限位孔(42)与第二限位孔(46)相互对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低压无功补偿柜,包括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1)的下端一体式安装有底座(3),且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1)的一侧通过合页连接有柜门(5),所述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散热组件(2),且低压无功补偿柜主体(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排线组件(4);
所述排线组件(4)包括第一排线板(41)、第一限位孔(42)、绕线柱(43)、第二排线板(44)、固定螺栓(45)、第二限位孔(46)和固定板(47),所述固定板(47)的一侧从前到后依次设置有第二排线板(44)和第一排线板(41),所述第一排线板(4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孔(42),所述第二排线板(44)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限位孔(46),所述固定板(47)一侧的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绕线柱(43),所述绕线柱(43)为圆柱形设置,且绕线柱(43)在固定板(47)的一侧等距设置有4个,且固定板(47)的一侧靠近第二排线板(4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栓(45),所述第一排线板(41)与第二排线板(44)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限位孔(42)与第二限位孔(46)分别在第一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远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