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75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接线连接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集线槽,所述集线槽包括正极槽和负极槽,所述正极槽内设置有均分正极槽的第一挡块,所述正极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一输入孔,所述负极槽内设置有将均分负极槽的第二挡块,所述负极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二输入孔,所述第一输入孔与第一挡块的距离和所述第二输入孔与第二挡块的距离不一致;引出组,所述引出组包括正极引出板和负极引出板,所述正极引出板的一端与两个正极引入接头电连接,所述负极引出板的一端与两个负极引入接头电连接。这种接线连接器的正极引入接头与负极引入接头无法相互替换使用,能够避免接错线路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线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接线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在各种电气线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用户可以使用连接器将回路中的多路正极或者多路负极合并后接出。用户在使用连接器时需要将对应的线路与连接器的对应接口连接,一般的连接器上设置有用于指示正负极的标识,但是标识并不能避免接错线路这一情况的发生,而线路接错的情况一旦发生会产生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接线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用户使用连接器时接错线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线连接器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线连接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集线槽,所述集线槽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有开口,所述集线槽内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集线槽分为正极槽和负极槽,所述正极槽内设置有将所述正极槽均分的第一挡块,所述负极槽内设置有将所述负极槽均分的第二挡块;所述正极槽内相对设置有两个正极引入接头,两个所述正极引入接头相互靠近的端部均与所述第一挡块抵顶设置,所述正极槽的槽底开设有两个第一输入孔,所述正极引入接头上开设有第一输入连接孔,每个所述第一输入连接孔均与一个所述第一输入孔同轴设置;所述负极槽内相对设置有两个负极引入接头,两个所述负极引入接头相互靠近的端部均与所述第二挡块抵顶设置,所述负极槽的槽底开设有两个第二输入孔,所述负极引入接头上开设有第二输入连接孔,每个所述第二输入连接孔均与一个所述第二输入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输入孔与所述第一挡块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输入孔与所述第二挡块之间的距离不一致;引出组,所述引出组包括正极引出板和负极引出板,所述主体上向下凸起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正极引出板和负极引出板关于所述第二隔板对称,所述正极引出板和负极引出板相互靠近的端部均与第二隔板贴紧设置;所述正极引出板的一端与两个所述正极引入接头电连接,所述负极引出板的一端与两个所述负极引入接头电连接。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一连线块和第二连线块,所述第一连线块和第二连线块均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所述主体内部设有适于设置所述第一连线块的第一容腔和适于设置所述第二连线块的第二容腔,所述第一连线块位于所述第一容腔内,所述第二连线块位于第二容腔内;所述第一容腔位于所述正极槽的下方,所述第一容腔通过两个所述第一输入孔与所述正极槽连通,所述第一连线块的两个输入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输入孔设置在所述正极槽的槽底;所述第一连线块的两个输入端上均开设有第三输入连接孔,所述第一输入连接孔与第三输入连接孔同轴设置,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输入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输入连接孔将所述第一连线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正极引入接头连接;所述第一连线块的输出端从所述第一容腔中向下伸出,所述第一连线块的输出端开设有第一输出连接孔,所述正极引出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输出连接孔,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输出连接孔和第二输出连接孔将所述正极引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线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容腔位于所述负极槽的下方,所述第二容腔通过两个所述第二输入孔与所述负极槽连通,所述第二连线块的两个输入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二输入孔设置在所述负极槽的槽底;所述第二连线块的两个输入端上均开设有第四输入连接孔,所述第二输入连接孔与第四输入连接孔同轴设置,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输入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输入连接孔将所述第二连线块的输入端与所述负极引入接头连接;所述第二连线块的输出端从所述第二容腔中向下伸出,所述第二连线块的输出端开设有第三输出连接孔,所述负极引出板的一端开设有第四输出连接孔,螺栓穿过所述第三输出连接孔和第四输出连接孔将所述负极引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线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三输出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的距离不一致。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隔板靠近所述正极引出板的一侧设置有一段曲面,所述正极引出板上设置有一段能够与所述曲面贴合的圆弧。作为优选,还包括顶盖和固定板;所述顶盖盖设在所述集线槽的上方,所述集线槽的两侧的外壁的壁面上均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顶盖的两侧的壁面上开设有适于所述定位凸起插入的定位孔;所述固定板水平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下方,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主体向下凸起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孔形状大小一致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限位孔内,所述主体的两侧突起有多个连接部,每个所述连接部上均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固定板上凹陷有多个第二固定孔,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将所述主体与所述固定板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主体的上表面靠近所述正极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正极标识,所述主体的上表面靠近所述负极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负极标识;所述限位块的底面靠近所述正极引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正极标识,所述限位块的底面靠近所述负极引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负极标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种接线连接器的第一输入孔与第一挡块之间的距离和第二输入孔与第二挡块之间的距离不一致,正极引入接头插设在负极槽内时第一输入连接孔无法与第二输入孔同轴配合,同时负极引入接头插设在正极槽内时第二输入连接孔无法与第一输入孔同轴配合,能够避免接错线路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接线连接器的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接线连接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接线连接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接线连接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接线连接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101、正极槽,1011、第一挡块,102、负极槽,1021、第二挡块,103、正极引入接头,104、负极引入接头,105、第一容腔,106、第二容腔,107、定位凸起,108、限位块,109、第一隔板,110、第二隔板,1101、曲面,2、顶盖,201、定位孔,3、第一连线块,4、第二连线块,5、固定板,501、限位孔,6、正极引出板,601、圆弧,7、负极引出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所述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集线槽,所述集线槽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有开口,所述集线槽内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集线槽分为正极槽和负极槽,所述正极槽内设置有将所述正极槽均分的第一挡块,所述负极槽内设置有将所述负极槽均分的第二挡块;/n所述正极槽内相对设置有两个正极引入接头,两个所述正极引入接头相互靠近的端部均与所述第一挡块抵顶设置,所述正极槽的槽底开设有两个第一输入孔,所述正极引入接头上开设有第一输入连接孔,每个所述第一输入连接孔均与一个所述第一输入孔同轴设置;/n所述负极槽内相对设置有两个负极引入接头,两个所述负极引入接头相互靠近的端部均与所述第二挡块抵顶设置,所述负极槽的槽底开设有两个第二输入孔,所述负极引入接头上开设有第二输入连接孔,每个所述第二输入连接孔均与一个所述第二输入孔同轴设置;/n所述第一输入孔与所述第一挡块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输入孔与所述第二挡块之间的距离不一致;/n引出组,所述引出组包括正极引出板和负极引出板,所述主体上向下凸起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正极引出板和负极引出板关于所述第二隔板对称,所述正极引出板和负极引出板相互靠近的端部均与第二隔板贴紧设置;/n所述正极引出板的一端与两个所述正极引入接头电连接,所述负极引出板的一端与两个所述负极引入接头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集线槽,所述集线槽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有开口,所述集线槽内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集线槽分为正极槽和负极槽,所述正极槽内设置有将所述正极槽均分的第一挡块,所述负极槽内设置有将所述负极槽均分的第二挡块;
所述正极槽内相对设置有两个正极引入接头,两个所述正极引入接头相互靠近的端部均与所述第一挡块抵顶设置,所述正极槽的槽底开设有两个第一输入孔,所述正极引入接头上开设有第一输入连接孔,每个所述第一输入连接孔均与一个所述第一输入孔同轴设置;
所述负极槽内相对设置有两个负极引入接头,两个所述负极引入接头相互靠近的端部均与所述第二挡块抵顶设置,所述负极槽的槽底开设有两个第二输入孔,所述负极引入接头上开设有第二输入连接孔,每个所述第二输入连接孔均与一个所述第二输入孔同轴设置;
所述第一输入孔与所述第一挡块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输入孔与所述第二挡块之间的距离不一致;
引出组,所述引出组包括正极引出板和负极引出板,所述主体上向下凸起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正极引出板和负极引出板关于所述第二隔板对称,所述正极引出板和负极引出板相互靠近的端部均与第二隔板贴紧设置;
所述正极引出板的一端与两个所述正极引入接头电连接,所述负极引出板的一端与两个所述负极引入接头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连线块和第二连线块,所述第一连线块和第二连线块均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
所述主体内部设有适于设置所述第一连线块的第一容腔和适于设置所述第二连线块的第二容腔,所述第一连线块位于所述第一容腔内,所述第二连线块位于第二容腔内;
所述第一容腔位于所述正极槽的下方,所述第一容腔通过两个所述第一输入孔与所述正极槽连通,所述第一连线块的两个输入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输入孔设置在所述正极槽的槽底;
所述第一连线块的两个输入端上均开设有第三输入连接孔,所述第一输入连接孔与第三输入连接孔同轴设置,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输入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输入连接孔将所述第一连线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正极引入接头连接;
所述第一连线块的输出端从所述第一容腔中向下伸出,所述第一连线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迎春韩愿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琥正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