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及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702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包括正面主栅线及正面副栅线;所述正面主栅线沿预设方向贯通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所述正面副栅线为环形副栅线;多个所述正面副栅线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片正面呈同心圆状排列,所述正面副栅线的圆心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中心重合;从靠近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中心的所述正面副栅线至远离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中心的所述正面副栅线,所述正面副栅线的环宽逐渐减少。所述正面副栅线印刷部位宽度会直接影响电池片接触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所述正面副栅线设置成同心圆状,调控各个位置的正面副栅线的环宽,提升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转换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有益效果的光伏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本技术涉及光伏新能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前主流P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工序包含扩散与丝网印刷等工序。其中扩散常用方式便是管式扩散。将硅片载入炉管中,并在高温条件下通入磷源气体,以扩散方式于硅片正面沉积一层磷源形成p-n结。丝网印刷的目的是在硅片的正背面以丝网印刷方式分别形成正、背极银电极与铝背场。管式扩散一次会有数百甚至上千片硅片进入炉管扩散,硅片排布密集,通常情况下彼此间隔不足5mm。受制于硬件卧式炉管,硅片扩散面边缘区域源于反应气体流通性较佳,磷源沉积较多,方阻低。而中心区域由于反应气体的流通性差,导致所沉积磷源较少,方阻高致使硅片方阻分布呈现似圆形分布,由中心至边缘逐渐降低,中心部位方阻最高,而现有的太阳能电池片的栅线,通常是使用丝网印刷技术将银浆印刷于电池片表面形成栅线,现今正表面网版图形的栅线主要分为一定数量主栅线及与所述主栅线垂直的副栅线,载流子收集主要依靠的便是所述副栅线。现今常规的副栅线设计宽度相同,栅线间距也相等,这样的设计意味着所述副栅线各处载流子收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正面主栅线及正面副栅线;/n所述正面主栅线沿预设方向贯通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n所述正面副栅线为环形副栅线;/n多个所述正面副栅线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片正面呈同心圆状排列,所述正面副栅线的圆心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中心重合;/n从靠近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中心的所述正面副栅线至远离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中心的所述正面副栅线,所述正面副栅线的环宽逐渐减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正面主栅线及正面副栅线;
所述正面主栅线沿预设方向贯通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
所述正面副栅线为环形副栅线;
多个所述正面副栅线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片正面呈同心圆状排列,所述正面副栅线的圆心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中心重合;
从靠近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中心的所述正面副栅线至远离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中心的所述正面副栅线,所述正面副栅线的环宽逐渐减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副栅线包括中心副栅线、过渡副栅线及边缘副栅线三种正面副栅线;
所述中心副栅线为环形外径小于第一距离的正面副栅线;
所述过渡副栅线为环形外径大于第一距离,且小于第二距离的正面副栅线;
所述边缘副栅线为环形外径大于第二距离的正面副栅线;
每种正面副栅线包括的所有正面副栅线的环宽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副栅线的环宽的范围为30微米至35微米,包括端点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义胜曾鑫林单伟何胜徐伟智黄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