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钮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669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旋钮开关,其中,旋钮开关包括后盖组件、功能面板组件及旋钮,功能面板组件包括面板及功能结构,功能结构固定于面板上,功能结构包括功能主体,功能主体包括旋转单元及按键单元,面板开设有对应旋转单元的第一通孔及对应按键单元的第二通孔,旋转单元穿设于第一通孔上,按键单元的按键穿设于第二通孔上,面板设于后盖组件上;旋钮穿设于第一通孔上,并与旋转单元的旋转部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旋钮能相对于面板旋转,以带动旋转单元的旋转部旋转。上述旋钮开关可以避免卡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钮开关
本技术涉及开关
,特别涉及一种旋钮开关。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旋钮开关的面板扣合后,在使用过程中,不小按压到面板的一侧边缘,面板的另一侧边缘会翘起,导致面板松动,容易出现面板与旋钮开关的按键碰在一起造成按键卡死(卡键)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旋钮开关,旨在避免旋钮开关卡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旋钮开关,包括:后盖组件;功能面板组件,所述功能面板组件包括面板及功能结构,所述功能结构固定于所述面板上,所述功能结构包括功能主体,所述功能主体包括旋转单元及按键单元,所述面板开设有对应所述旋转单元的第一通孔及对应所述按键单元的第二通孔,所述旋转单元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上,所述按键单元的按键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上,所述面板设于所述后盖组件上;以及旋钮,所述旋钮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上,并与所述旋转单元的旋转部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旋钮能相对于所述面板旋转,以带动所述旋转单元的所述旋转部旋转。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后盖组件与所述功能面板组件的排布方向上,所述后盖组件的厚度为28-32mm;和/或所述按键单元的所述按键为金属按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盖组件包括后盖本体及固定部,所述后盖本体的外壁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避让预埋盒内的固定柱,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避让槽内,所述固定部开设有固定孔,当所述后盖本体放置于所述预埋盒内时,所述预埋盒的固定柱位于所述避让槽内,并与所述固定部正对,穿过所述固定孔的固定件能固定于所述预埋盒的固定柱上;其中,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功能面板组件的表面与所述后盖本体靠近所述功能面板组件的端面之间的间距小于5mm。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后盖组件与所述功能面板组件的排布方向上,所述后盖组件的厚度为30-31mm;和/或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功能面板组件的表面与所述后盖本体靠近所述功能面板组件的端面之间的间距为2.9-3.3mm;和/或所述后盖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后盖本体内的电源板,所述后盖本体的内壁对应所述避让槽的位置凸设有卡柱,所述电源板对应所述卡柱的位置开设有卡槽,所述电源板通过所述卡槽卡接于所述卡柱上,所述电源板分别与所述旋转单元及所述按键单元电连接;和/或所述后盖组件包括后盖本体及辅助固定件,所述辅助固定件设于所述后盖本体靠近所述功能面板组件的开口端,且所述辅助固定件环绕所述后盖本体一周,所述辅助固定件与所述固定部一体成型,所述面板扣设于所述辅助固定件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盖组件包括后盖本体及辅助固定件,所述辅助固定件设于所述后盖本体靠近所述功能面板组件的开口端,且所述辅助固定件环绕所述后盖本体一周,所述面板扣设于所述辅助固定件上;其中,所述辅助固定件开设有多个辅助装配孔,多个所述辅助装配孔间隔排布,并环绕所述后盖本体一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盖组件包括后盖本体及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后盖本体靠近所述功能面板组件的开口端,且所述第一磁性件环绕所述后盖本体一周;所述功能面板组件还包括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面板上,并环绕所述功能主体一周;所述面板扣设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上,且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磁吸,以使得所述面板与所述后盖组件磁吸固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为一个,并呈环状,所述第二磁性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磁性件间隔排布;和/或所述第一磁性件开设有多个辅助装配孔,多个所述辅助装配孔间隔排布,并环绕所述后盖本体一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结构还包括面板支架,所述面板支架固定于所述面板上,所述功能主体及所述第二磁性件固定于所述面板支架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面板支架粘结于所述面板上,所述面板支架开设有卡接孔,所述功能主体还包括主控板及集成板,所述旋转单元、所述按键单元及所述主控板均设于所述集成板上,且所述主控板位于所述旋转单元及所述按键单元远离所述面板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旋转单元及所述按键单元电连接,所述集成板卡接于所述卡接孔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面板包括环状部及设于所述环状部的一端的平板部,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开设于所述平板部,所述环状部扣接于所述后盖组件上;所述环状部与所述平板部一体成型;和/或所述环状部远离所述平板部的一端内陷形成有拆装缺口。在上述旋钮开关中,功能结构固定于面板上,从而按键单元的按键固定于面板上,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卡键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旋钮开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旋钮开关的部分分解图;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旋钮开关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旋钮开关的部分分解图;图5为图1所示的旋钮开关的后盖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图5所示的后盖组件的辅助固定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的旋钮开关的功能面板组件及旋钮的立体分解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旋钮开关100后盖组件200功能面板组件300旋钮110后盖本体120固定部130辅助固定件140第一磁性件150电源板112避让槽114卡柱132辅助装配孔152卡槽202功能结构204面板206第二磁性件202a功能主体202b面板支架202c卡接孔210旋转单元220按键单元230主控板240集成板212旋转部2122卡块222按键2042环状部2044平板部204a第一通孔204b第二通孔204c拆装缺口310旋钮本体320透光板312卡口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n后盖组件;/n功能面板组件,所述功能面板组件包括面板及功能结构,所述功能结构固定于所述面板上,所述功能结构包括功能主体,所述功能主体包括旋转单元及按键单元,所述面板开设有对应所述旋转单元的第一通孔及对应所述按键单元的第二通孔,所述旋转单元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上,所述按键单元的按键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上,所述面板设于所述后盖组件上;以及/n旋钮,所述旋钮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上,并与所述旋转单元的旋转部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旋钮能相对于所述面板旋转,以带动所述旋转单元的所述旋转部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盖组件;
功能面板组件,所述功能面板组件包括面板及功能结构,所述功能结构固定于所述面板上,所述功能结构包括功能主体,所述功能主体包括旋转单元及按键单元,所述面板开设有对应所述旋转单元的第一通孔及对应所述按键单元的第二通孔,所述旋转单元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上,所述按键单元的按键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上,所述面板设于所述后盖组件上;以及
旋钮,所述旋钮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上,并与所述旋转单元的旋转部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旋钮能相对于所述面板旋转,以带动所述旋转单元的所述旋转部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盖组件与所述功能面板组件的排布方向上,所述后盖组件的厚度为28-32mm;和/或
所述按键单元的所述按键为金属按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组件包括后盖本体及固定部,所述后盖本体的外壁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避让预埋盒内的固定柱,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避让槽内,所述固定部开设有固定孔,当所述后盖本体放置于所述预埋盒内时,所述预埋盒的固定柱位于所述避让槽内,并与所述固定部正对,穿过所述固定孔的固定件能固定于所述预埋盒的固定柱上;
其中,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功能面板组件的表面与所述后盖本体靠近所述功能面板组件的端面之间的间距小于5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盖组件与所述功能面板组件的排布方向上,所述后盖组件的厚度为30-31mm;和/或
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功能面板组件的表面与所述后盖本体靠近所述功能面板组件的端面之间的间距为2.9-3.3mm;和/或
所述后盖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后盖本体内的电源板,所述后盖本体的内壁对应所述避让槽的位置凸设有卡柱,所述电源板对应所述卡柱的位置开设有卡槽,所述电源板通过所述卡槽卡接于所述卡柱上,所述电源板分别与所述旋转单元及所述按键单元电连接;和/或
所述后盖组件包括后盖本体及辅助固定件,所述辅助固定件设于所述后盖本体靠近所述功能面板组件的开口端,且所述辅助固定件环绕所述后盖本体一周,所述辅助固定件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康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尚慧兴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