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显示结构
本技术涉及集成触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结构。
技术介绍
IGZO是一种含有铟、镓和锌的非晶氧化物,载流子迁移率是非晶硅的20-30倍,可以大幅提高TFT对像素电极的充放电速率,提高像素的响应速度,具备更快的面板刷新频率,可实现超高分辨率TFT-LCD。同时,现有的非晶硅生产线只需稍加改动即可兼容IGZO制程,因此在成本方面较低温多晶硅(LTPS)更有竞争力。在现有LCD显示技术上,集成触控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尺寸面板。近些年开发的In-cell触控技术利用公共电极BC分割为多个触控单位,复用为触控传感器,虽然需要增加一道金属走线CM与绝缘层VA,但相对于On-cell外挂式触控屏,成本较大。为了达到集成触控的功能,除了增加金属走线CM及绝缘层VA,往往也需要对平坦化层OC进行增厚,以减少SD/CM走线间的寄生电容。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触控显示结构,以达到节约成本、减小寄生电容以及轻薄化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结构,包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栅极绝缘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和像素电极;/n所述栅极绝缘层包括:栅极金属层;/n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半导体层、源极漏极金属层,且所述半导体层、源极漏极金属层搭接,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半导体层相连;/n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第一触控走线金属层;/n所述第三绝缘层包括:底电极层;/n所述源极漏极金属层与第一触控走线金属层空间上错开设置,且垂直方向上无交叠;所述第二绝缘层上设置有过孔,所述底电极层经过孔与第一触控走线金属层搭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栅极绝缘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和像素电极;
所述栅极绝缘层包括:栅极金属层;
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半导体层、源极漏极金属层,且所述半导体层、源极漏极金属层搭接,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半导体层相连;
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第一触控走线金属层;
所述第三绝缘层包括:底电极层;
所述源极漏极金属层与第一触控走线金属层空间上错开设置,且垂直方向上无交叠;所述第二绝缘层上设置有过孔,所述底电极层经过孔与第一触控走线金属层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触控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在竖直方向的对应位置均设置有过孔,所述像素电极经过孔与源极漏极金属层搭接,且所述源极漏极金属层与所述半导体层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触控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还包括第二触控走线金属层;
所述第一绝缘层竖直方向设置有过孔,所述第二触控走线金属层经过孔与源极漏极金属层区域搭接,且所述源极漏极金属层与所述半导体层相连;
所述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在竖直方向的对应位置均设置有过孔,所述像素电极经过孔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金属层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触控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还包括第三触控走线金属层;
所述第一绝缘层竖直方向设置有过孔,所述第三触控走线金属层经过孔与所述半导体层搭接,且所述第三触控走线金属层与所述半导体层相连;
所述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在竖直方向的对应位置均设置有过孔,所述像素电极经过孔与所述第三触控走线金属层搭接。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元行,苏智昱,宋爽,韩正宇,宋安鑫,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