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变焦透镜和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429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06
本申请适用于可变焦透镜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变焦透镜和镜头,可变焦透镜包括第一套管、第一密封片、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密封片,第一密封片的外边沿连接第一套管的一端,第一弹性膜的外边沿连接第一套管的另一端,第一弹性膜开设有第一透光孔,第二密封片设置于第一透光孔处,第一密封片和第二密封片中的至少一个采用弹性膜结构;第一密封片、第一套管、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密封片围合形成第一密封腔体,第一密封腔体内侧填充有第一流体介质。在可变焦透镜变焦的过程中,第一弹性膜受力,同时第一密封片和/或第二密封片发生形变,各个膜结构不会与第一套管发生摩擦,避免了因摩擦导致的膜结构受损,大大延长了可变焦透镜的使用寿命与维护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焦透镜和镜头
本申请涉及可变焦透镜
,特别涉及一种可变焦透镜和镜头。
技术介绍
传统的光学变焦成像系统通常采用多个固体镜片叠加组成,随着科技和市场需求的发展,传统的固态镜头由于结构复杂、体积笨重、长时间使用机械磨损严重,以及加工难度大等缺点,已无法满足智能化光学设备对光学变焦系统提出的自动化、智能化、微型化等要求。近年来,柔性变焦透镜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柔性变焦透镜通常由透明弹性薄膜和透明流体介质等组成,无需机械移动即能实现焦距的调节,具有结构紧凑、控制灵活、制造成本低、机械磨损低、易于集成,以及相应迅速等诸多优点,可望克服传统光学系统所面临的困难。柔性变焦透镜通常由透明弹性薄膜和透明流体介质等组成,传统的方案中,透镜的变焦是通过设置在透明弹性薄膜外侧的刚性元件相互位移实现的,薄膜本身就是易损元件,而刚性元件挤压透明弹性薄膜使其形变的过程中,势必存在薄膜和刚性件的摩擦,这就导致经过一段时间使用之后,薄膜与刚性件发生摩擦的位置变得十分脆弱,严重影响透镜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焦透镜,旨在解决传统方案中可变焦透镜薄膜容易受损,导致透镜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变焦透镜,包括:第一套管;第一密封片和第一弹性膜,所述第一密封片的外边沿连接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膜的外边沿连接所述第一套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弹性膜开设有第一透光孔;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透光孔处的第二密封片,所述第一密封片和所述第二密封片中的至少一个采用弹性膜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片、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弹性膜和所述第二密封片围合形成第一密封腔体,所述第一密封腔体内侧填充有第一流体介质。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一弹性膜采用遮光材料制成,或者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一弹性膜设置有遮光层;所述第一密封片和所述第二密封片采用透光材料制成。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变焦透镜还包括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同轴,所述第二套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侧,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正对所述第一透光孔且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膜,所述第二密封片连接于所述第二套管的内侧。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变焦透镜还包括变焦控制组件,所述变焦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密封片沿所述第一套管的轴向方向的移动;或者,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密封片相对固定,所述变焦控制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膜,且所述变焦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弹性膜的凸起或者凹陷。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焦控制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外侧的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三套管在所述可变焦透镜的轴向方向上能够相对移动;所述变焦控制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套管的传导件,所述传导件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片或者第一弹性膜。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焦控制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外侧的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设置于所述第三套管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三套管在所述可变焦透镜的轴向方向上能够相对移动;所述变焦控制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三套管的另一端的第三密封片,所述第三密封片,所述第二密封片、所述第一弹性膜、所述第三套管和所述第三密封片围合形成第二密封腔体,所述第二密封腔体内侧填充有第二流体介质。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变焦透镜还包括正对所述第一套管设有所述第一密封片的一侧设置的第四密封片,以及连接所述第四密封片和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二弹性膜,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密封片、所述第四密封片和所述第二弹性膜围合形成第三密封腔体,所述第三密封腔体内填充有第三流动介质。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变焦透镜还包括开设有第二透光孔的第四套管,所述第四密封片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孔处,所述第二弹性膜通过所述第四套管连接所述第四密封片。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膜环绕呈管状结构,管状的所述第二弹性膜的一端正对所述第一透光孔且连接所述第一套管,管状的所述第二弹性膜的一端正对所述第二透光孔且连接所述第四套管。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了如上所述的可变焦透镜的镜头。实施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变焦透镜,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可变焦透镜变焦的过程中,第一弹性膜受力的同时,第一密封片和/或第二密封片发生形变,光线经过第一密封片和第二密封片之间的第一流体介质时发生折射,进而被会聚或者发散,这样一来,在可变焦透镜变焦的过程中,可变焦透镜的各个膜结构不会与起到支撑作用的第一套管发生摩擦,避免了因膜结构与刚性结构摩擦导致的膜结构受损,大大延长了可变焦透镜的使用寿命与维护周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可变焦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可变焦透镜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的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可变焦透镜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的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可变焦透镜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的第四个实施例提供的可变焦透镜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的第五个实施例提供的可变焦透镜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密封片与第一套管的爆炸示意图。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11-第一套管;12-第二套管;13-第三套管;131-传导件;14-第四套管;21-第一密封片;22-第二密封片;23-第三密封片;24-第四密封片;31-第一弹性膜;32-第二弹性膜;41-第一密封腔体;42-第二密封腔体;43-第三密封腔体;5-凹槽;6-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变焦透镜,包括:第一套管11;第一密封片21和第一弹性膜31,第一密封片21的外边沿连接第一套管11的一端,第一弹性膜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套管;/n第一密封片和第一弹性膜,所述第一密封片的外边沿连接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膜的外边沿连接所述第一套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弹性膜开设有第一透光孔;以及/n设置于所述第一透光孔处的第二密封片,所述第一密封片和所述第二密封片中的至少一个采用弹性膜结构;/n所述第一密封片、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弹性膜和所述第二密封片围合形成第一密封腔体,所述第一密封腔体内侧填充有第一流体介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套管;
第一密封片和第一弹性膜,所述第一密封片的外边沿连接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膜的外边沿连接所述第一套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弹性膜开设有第一透光孔;以及
设置于所述第一透光孔处的第二密封片,所述第一密封片和所述第二密封片中的至少一个采用弹性膜结构;
所述第一密封片、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弹性膜和所述第二密封片围合形成第一密封腔体,所述第一密封腔体内侧填充有第一流体介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一弹性膜采用遮光材料制成,或者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一弹性膜设置有遮光层;所述第一密封片和所述第二密封片采用透光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焦透镜还包括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同轴,所述第二套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侧,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正对所述第一透光孔且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膜,所述第二密封片连接于所述第二套管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焦透镜还包括变焦控制组件,所述变焦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密封片沿所述第一套管的轴向方向的移动;或者,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密封片相对固定,所述变焦控制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膜,且所述变焦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弹性膜的凸起或者凹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控制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外侧的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三套管在所述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毅柱林映彤周志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