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聚合釜的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0254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聚合釜的取样装置,包括外管、内杆、弹簧、压缩机、抽真空组件。外管贯穿聚合釜的封头并向下延伸至聚合釜内部;内杆穿套于所述的外管内部,包括内杆主体、设于内杆主体顶部的活塞端、设于内杆主体底部的取样端,所述的活塞端与外管的顶端构成活塞空腔;弹簧固定于外管内壁上,所述的活塞端抵压于弹簧的上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取样头在外管的保护下避免了被反应流体的冲击,显著的提升了取样头的使用寿命,完成取样的瞬间可通过弹簧的回弹力完成复位,各部件配合精密,可在1~2S内完成一个取样周期,精确的确定了每次的取样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聚合釜的取样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取样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聚合釜的取样装置。
技术介绍
在聚合反应器运行过程中,需要从反应器内获取反应液样品进行分析,以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或者催化剂的性能,或者其它技术信息。传统的取样方式为反应器取样口连接导淋管,或者连接防堵的柱塞阀,后部用样品容器取样。由于聚合反应器内的样品往往是高温、高压、高粘度的流体,且在搅拌下呈现较高的旋转冲击动量,传统的取样模式容易造成反应液的飞溅、爆喷,对取样操作者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同时传统的取样器的取样头置入聚合反应釜后容易受到高粘度、高腐蚀、高旋转冲击动量的影响造成取样头的损坏。另一重要的方面,每次取样的体积不固定,取样头抽取效率较低,需要10~30s重要,导致取样成本较高,以上均构成现有聚合釜取样过程的瓶颈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聚合釜的取样装置,其中取样头在外管的保护下避免了被反应流体的冲击,显著的提升了取样头的使用寿命,完成取样的瞬间可通过弹簧的回弹力完成复位,各部件配合精密,可在1~2S内完成一个取样周期,精确的确定了每次的取样量。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中用于聚合釜的取样装置,包括外管、内杆、弹簧、压缩机、抽真空组件,其中具体地:外管,贯穿聚合釜的封头并向下延伸至聚合釜内部;内杆,穿套于所述的外管内部,包括内杆主体、设于内杆主体顶部的活塞端、设于内杆主体底部的取样端,所述的活塞端与外管的顶端构成活塞空腔;弹簧,固定于外管内壁上,所述的活塞端抵压于弹簧的上端;压缩机,与活塞空腔连接,向活塞空腔中提供压缩空气,使得活塞端上部受压后带动内杆主体和取样端向下位移,完成取样;抽真空组件,向取样端提供真空吸力。进一步地,所述的内杆主体中设有第一真空腔,所述的取样端中开设有第二真空腔,所述的第一真空腔与第二真空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的内杆主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抽吸孔,所述的第一抽吸孔与第一真空腔相通。进一步地,所述的抽真空组件的吸入端设有密封吸嘴,密封吸嘴抵压于第一抽吸孔上;实现无泄漏的抽真空,因为相互连通,同时完成了对第二真空腔的抽真空。弹簧被下压时密封吸嘴与第一抽吸孔错开。抽真空组件的输出端设有输出管。用于抽真空时气体的排出,以及出样时将液样排出。进一步地,所述的取样端下端设有第二抽吸孔,所述的第二抽吸孔上设有第一孔塞,所述的第一孔塞通过弹性绳与取样端内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外管下端开设有第三抽吸孔,所述的第三抽吸孔上设有第二孔塞,所述的第二孔塞通过弹性绳与外管内壁连接,取样端向下移动时,下压于第二孔塞上,使得第二孔塞下移,第一孔塞上移,通过真空吸力将液样吸入。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孔塞与第二孔塞均为锥形塞。进一步地,所述的抽真空组件为真空泵。进一步地,所述的外管中设有弹簧安装台,所述的弹簧的下端抵压于所述的弹簧安装台上。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真空腔和第二真空腔之间设有电磁阀。电磁阀与外设的控制器无线连接,可实现无线的开闭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方案中的取样头在外管的保护下避免了被反应流体的冲击,并且仅在压力空气作推动下才下降取样,显著的提升了取样头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方案中取样过程具有较高的取样效率,活塞空腔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压力空气的蓄积;在每次完成取样后第一真空腔和第二真空腔自动完成抽真空,并在下降取样过程中可以保证真空度的保持,直至到达目标行程时释放真空度完成取样,完成取样的瞬间可通过弹簧的回弹力完成复位,各部件配合精密,可在1~2S内完成一个取样周期。3)第二真空腔和电磁阀的配合保证了每次真空取样的吸力大小,同时精确的确定了每次的取样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用于聚合釜的取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取样装置的设置位置示意图。图中:1、封头,2、外管,3、内杆,4、弹簧,5、压缩机,6、抽真空组件,21、活塞空腔,22、第二孔塞,23、弹簧安装台,31、活塞端,32、内杆主体,33、取样端,321、第一真空腔,322、第一抽吸孔,331、第二真空腔,332、第一孔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本技术中用于聚合釜的取样装置,包括外管2、内杆3、弹簧4、压缩机5、抽真空组件6,参见图1。外管2贯穿聚合釜的封头1并向下延伸至聚合釜内部,参见图2。外管2中设有弹簧安装台23,所述的弹簧4的下端抵压于所述的弹簧安装台23上。取样头在外管2的保护下避免了被反应流体的冲击,并且仅在压力空气作推动下才下降取样,显著的提升了取样头的使用寿命。内杆3穿套于所述的外管2内部,包括内杆主体32、设于内杆主体32顶部的活塞端31、设于内杆主体32底部的取样端33,所述的活塞端31与外管2的顶端构成活塞空腔21。内杆主体32中设有第一真空腔321,所述的取样端33中开设有第二真空腔331,所述的第一真空腔321与第二真空腔331连通。内杆主体3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抽吸孔322,所述的第一抽吸孔322与第一真空腔321相通。第一真空腔321和第二真空腔331之间设有电磁阀。电磁阀与外设的控制器无线连接,可实现无线的开闭控制。弹簧4固定于外管2内壁上,所述的活塞端31抵压于弹簧4的上端。弹簧4被下压时密封吸嘴与第一抽吸孔322错开。抽真空组件6的输出端设有输出管。用于抽真空时气体的排出,以及出样时将液样排出。压缩机5与活塞空腔21连接,向活塞空腔21中提供压缩空气,使得活塞端31上部受压后带动内杆主体32和取样端33向下位移,完成取样。抽真空组件6向取样端33提供真空吸力。具体实施时,抽真空组件6为真空泵。抽真空组件6的吸入端设有密封吸嘴,密封吸嘴抵压于第一抽吸孔322上。实现无泄漏的抽真空,因为相互连通,同时完成了对第二真空腔331的抽真空。第二真空腔331和电磁阀的配合保证了每次真空取样的吸力大小,同时精确的确定了每次的取样量。取样端33下端设有第二抽吸孔,所述的第二抽吸孔上设有第一孔塞332,所述的第一孔塞332通过弹性绳与取样端33内壁连接。外管2下端开设有第三抽吸孔,所述的第三抽吸孔上设有第二孔塞22,所述的第二孔塞22通过弹性绳与外管2内壁连接,取样端33向下移动时,下压于第二孔塞22上,使得第二孔塞22下移,第一孔塞332上移,通过真空吸力将液样吸入。第一孔塞332与第二孔塞22均为锥形塞。具体运行时,外设的控制器向压缩机5发出指令,控制压缩机向活塞空腔21输出压缩空气,活塞空腔21中的压力气体推动活塞端31向下移动,此时抽真空组件6已经实现对第一真空腔321和第二真空腔331的抽真空,同时设于第一真空腔321和第二真空腔331之间电磁阀关闭。取样端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聚合釜的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管(2),贯穿聚合釜的封头(1)并向下延伸至聚合釜内部;/n内杆(3),穿套于所述的外管(2)内部,包括内杆主体(32)、设于内杆主体(32)顶部的活塞端(31)、设于内杆主体(32)底部的取样端(33),所述的活塞端(31)与外管(2)的顶端构成活塞空腔(21);/n弹簧(4),固定于外管(2)内壁上,所述的活塞端(31)抵压于弹簧(4)的上端;/n压缩机(5),与活塞空腔(21)连接,向活塞空腔(21)中提供压缩空气,使得活塞端(31)上部受压后带动内杆主体(32)和取样端(33)向下位移,完成取样;/n抽真空组件(6),向取样端(33)提供真空吸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聚合釜的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2),贯穿聚合釜的封头(1)并向下延伸至聚合釜内部;
内杆(3),穿套于所述的外管(2)内部,包括内杆主体(32)、设于内杆主体(32)顶部的活塞端(31)、设于内杆主体(32)底部的取样端(33),所述的活塞端(31)与外管(2)的顶端构成活塞空腔(21);
弹簧(4),固定于外管(2)内壁上,所述的活塞端(31)抵压于弹簧(4)的上端;
压缩机(5),与活塞空腔(21)连接,向活塞空腔(21)中提供压缩空气,使得活塞端(31)上部受压后带动内杆主体(32)和取样端(33)向下位移,完成取样;
抽真空组件(6),向取样端(33)提供真空吸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聚合釜的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杆主体(32)中设有第一真空腔(321),所述的取样端(33)中开设有第二真空腔(331),所述的第一真空腔(321)与第二真空腔(33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聚合釜的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杆主体(3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抽吸孔(322),所述的第一抽吸孔(322)与第一真空腔(321)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聚合釜的取样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洛阳杨永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飞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