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雨防雹火箭发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0104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增雨防雹火箭发射装置,包括多个大轨道组,多个所述大轨道组固定在框架内;所述大轨道组包括横截面为U形的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的轴线平行且开口相对设置,每个所述大轨道组的底端设置有挡弹卡件;每个所述大轨道组上设置有点火器。通过两个行对设置的U形轨道可将圆柱形的降雨弹固定,通过底部的挡弹卡机卡住降雨弹使得降雨弹不会滑落,通过点火器可实现降雨弹的自动点火,解决了降雨弹发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雨防雹火箭发射装置
本技术属于人工降雨装置,具体涉及增雨防雹火箭发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人影”)作业火箭弹和发射架种类繁多,形式各异,越来越复杂,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人影装备行业壁垒和局域垄断,不利于整体人影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打破这种局面,整个人影行业对于火箭发射架实现标准化、通用化从而实现弹架分离的讨论由来已久,因种种原因,通用型火箭发射架一直未能落地推广。为打破人影装备弹架一体垄断局面和行业壁垒,需要推进弹架分离、促进人影行业更加快速发展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增雨防雹火箭发射装置,解决了降雨弹发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增雨防雹火箭发射装置,包括多个大轨道组,多个所述大轨道组固定在框架内;所述大轨道组包括横截面为U形的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的轴线平行且开口相对设置,每个所述大轨道组的底端设置有挡弹卡件;每个所述大轨道组上设置有点火器。通过两个行对设置的U形轨道可将圆柱形的降雨弹固定,通过底部的挡弹卡机卡住降雨弹使得降雨弹不会滑落,通过点火器可实现降雨弹的自动点火,解决了降雨弹发射问题。进一步的,框架设置有多个,多个框架纵向排列,多个大轨道组通过螺栓并排固定在多个框架内。通过纵向排列设置的框架固定多个大轨道组,使得大轨道组更加的稳固。进一步的,框架包括多个矩形框,多个矩形框并排设置,所述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对称固定在矩形框内边上。进一步的,点火器包括腰部点火器以及尾部点火器,所述腰部点火器位于大轨道组的中部,所述尾部点火器位于大轨道组的尾部,所述腰部点火器为触点式点火,所述尾部点火器为接线式点火。通过两处不同的点火方式,适应不同弹种,提高装置的实用性。进一步的,腰部点火器包括第一点火器以及第二点火器,所述第一点火器以及第二点火器对称设置在框架上,第一点火器与第二点火器的对称轴与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的对称轴重合。进一步的,挡弹卡件包括挡弹片以及调节螺栓,调节螺栓贯穿设置在挡弹片内,且调节螺栓的轴线位于挡弹片所在的平面;所述挡弹卡件通过调节螺栓固定在大轨道组的底端侧面。通过调节螺栓实现挡弹片的活动调节,方便装弹。进一步的,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之间设置有小轨道组,所述小轨道组包括横截面为U形的第三轨道以及第四轨道,第三轨道以及第四轨道的轴线平行且开口相对设置;所述小轨道组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调节第三轨道以及第四轨道之间的距离。通过设置可调节的小轨道组实现轨道大小的调节,适应多种规格的降雨弹,提高装置的实用性。进一步的,大轨道组的下部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设置在第一轨道内,第一传感器的检测端检测第三轨道的位移量;所述第二传感器固定设置在第二轨道内,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端检测第四轨道的位移量。通过位移传感器可事先检测各轨道形变量,确认后再装弹;在万一遇到卡弹情况时,逐步排除故障,方便卡弹预防和卡弹应急处理,提高装置的实用性。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两个行对设置的U形轨道可将圆柱形的降雨弹固定,通过底部的挡弹卡机卡住降雨弹使得降雨弹不会滑落,通过点火器可实现降雨弹的自动点火,解决了降雨弹发射问题;2、本技术通过两处不同的点火方式,适应不同弹种,提高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调节螺栓实现挡弹片的活动调节,方便装弹;3、本技术通过设置可调节的小轨道组实现轨道大小的调节,适应多种规格的降雨弹,提高装置的实用性;通过位移传感器可事先检测各轨道形变量,确认后再装弹;在万一遇到卡弹情况时,逐步排除故障,方便卡弹预防和卡弹应急处理,提高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下半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下安装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右视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前视视角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大轨道组,2-框架,3-小轨道组,4-移动组件,5-下安装部,6-上安装部,7-电动推杆,8-连接框,9-推动轴连杆,10-推动轴,11-挡弹卡件,12-点火器,13-移传感器,101-第一轨道,102-第二轨道,301-第三轨道,302-第四轨道,401-下移动件,402-上移动件,4011-下移动件A,4012-下移动件B,501-移动件第一安装板,502-移动件第二安装板,503-移动件连接凸起,5011-第一滑动轨道,5021-第二滑动轨道,5031-第三滑动轨道,1201-腰部点火器,1202-尾部点火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应当理解,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种单元,这些单元不应当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单元和另一个单元。例如可以将第一单元称作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单元称作第一单元,同时不脱离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的范围。应当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应当理解,当将单元称作与另一个单元“连接”、“相连”或“耦合”时,它可以与另一个单元相连接或耦合,或中间单元可以存在。相対地,当将单元称作与另一个单元“直接相连”或“直接耦合”时,不存在中间单元。应当以类似方式来解释用于描述单元之间的关系的其他单词(例如,“在……之间”对“直接在……之间”,“相邻”对“直接相邻”等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增雨防雹火箭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大轨道组(1),多个所述大轨道组(1)固定在框架(2)内;所述大轨道组(1)包括横截面为U形的第一轨道(101)以及第二轨道(102),第一轨道(101)以及第二轨道(102)的轴线平行且开口相对设置,每个所述大轨道组(1)的底端设置有挡弹卡件(11);每个所述大轨道组(1)上设置有点火器(12)。/n

【技术特征摘要】
1.增雨防雹火箭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大轨道组(1),多个所述大轨道组(1)固定在框架(2)内;所述大轨道组(1)包括横截面为U形的第一轨道(101)以及第二轨道(102),第一轨道(101)以及第二轨道(102)的轴线平行且开口相对设置,每个所述大轨道组(1)的底端设置有挡弹卡件(11);每个所述大轨道组(1)上设置有点火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雨防雹火箭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设置有多个,多个框架(2)纵向排列,多个大轨道组(1)通过螺栓并排固定在多个框架(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雨防雹火箭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包括多个矩形框,多个矩形框并排设置,所述第一轨道(101)以及第二轨道(102)对称固定在矩形框内边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雨防雹火箭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器(12)包括腰部点火器(1201)以及尾部点火器(1202),所述腰部点火器(1201)位于大轨道组(1)的中部,所述尾部点火器(1202)位于大轨道组(1)的尾部,所述腰部点火器(1201)为触点式点火,所述尾部点火器(1202)为接线式点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雨防雹火箭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点火器(1201)包括第一点火器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锋潘冬花兰袁张文金力刘宽宗许德生刘伟李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润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零八一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