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输电用混流式低噪声闭式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085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57
一种直流输电用混流式低噪声闭式冷却塔,属于冷却塔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塔体、设于塔体上部的上进风口和出风口、设于塔体下部的下进风口,上进风口处及下进风口处均设有消声百叶,出风口处设有多片消声插片;消声百叶及消声插片的内部均填充有消音棉,表面均设有吸音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生的噪声小,避免了对周围环境造成噪声污染,同时确保了冷却塔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输电用混流式低噪声闭式冷却塔
本技术涉及冷却塔
,尤其涉及一种直流输电用混流式低噪声闭式冷却塔。
技术介绍
闭式冷却塔是广泛应用于冷却工业循环工质以向空气排放废热的设备。闭式冷却塔是通过水和空气直接接触并与换热器进行蒸发、对流换热,以达到管内流体温度降低的设备。喷淋水垂直向下,上部进风口空气垂直向下流动,下部风与喷淋水垂直向内,风水混向称为混流式闭式冷却塔。传统的混流式闭式冷却塔,由于其进出风口附近不能有障碍物遮挡,往往将设备放置在建筑物顶部或者地面上。而设备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噪声,对周围环境造成噪声污染。并且设备规格越大,所产生的噪声也越大,对于噪声限制要求较高的区域来说,这个问题会大大限制冷却塔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直流输电用混流式低噪声闭式冷却塔,其产生的噪声小,避免了对周围环境造成噪声污染,同时确保了冷却塔的正常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直流输电用混流式低噪声闭式冷却塔,包括塔体、设于所述塔体上部的上进风口和出风口、设于所述塔体下部的下进风口,所述上进风口处及下进风口处均设有消声百叶,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多片消声插片;所述消声百叶及消声插片的内部均填充有消音棉,表面均设有吸音孔。冷却塔的噪声主要通过进出风口向外界传播,所以本技术主要通过在上、下进风口处设置消声百叶,以及在出风口设置多片消声插片,在不影响进出风的情况下减弱噪声。而消声百叶和消声插片主要通过其内部的消音棉来将部分噪声转化成热能,以达到降噪的目的。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消声百叶包括框体、水平排列于所述框体内的多个单元百叶,所述单元百叶包括单元框及多个竖向排列的叶片。所述结构便于消声百叶的运输和安装,通过逐个安装单元百叶来降低运输和安装难度,降低风险。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叶片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30°-40°。所述设计一方面确保了消声百叶对于噪声的阻挡和吸收作用,避免噪声直接穿过叶片之间的空隙向外传播,另一方面也尽可能降低了消声百叶对于进风量的影响。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叶片具有内外两侧薄,中部厚的椭圆柱形。所述结构中,两侧较薄的部分使得整个消声百叶的进风端和出风端的口较大,以保证进风量;而中部较厚的部分使得内部能够填充更多的消音棉,从而提高其降噪的性能。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出风口上方设有由多块围板构成的框架,所述框架上间隔均匀排列有多片所述消声插片及将多块所述消声插片围起来的侧板。所述框架及侧板的设置避免了噪声的直接外传,而必须穿过多块消声插片之间的空隙才能向外传播,该过程中,部分噪声被消声插片内填充的消音棉所吸收转化,从而大大降低传播至外界的噪声。并且,消声插片之间的空隙满足了出风量的要求。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框架相对的两侧上端均设有多块U型板,所述消声插片安装于所述U型板内。所述结构一方面确保了消声插片安装的均匀性,另一方面提高了消声插片安装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塔体外侧设有风机电机,所述风机电机外部设有消声罩。所述消声罩降低了风机电机向外传播的噪声,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冷却塔的降噪性能。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消声罩的壳体内填充有所述消音棉,表面设有吸音孔。同理,消声罩同样采用消音棉来实现吸音降噪。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消声罩下端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确保了风机电机的散热。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上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检修门。所述隔板避免了处于同一端的上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影响,主要避免出风口处的湿热空气回流至上进风口内而影响冷却塔的冷却性能。另外,检修门的设置更便于检修维护。本技术的优点是:1、大大降低了向外界传播的噪声,减弱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避免了一些区域对于噪声的限制影响冷却塔的正常使用。2、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及检修维护。3、冷却性能优良且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轴测图;图3为下进风口处的消声百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单元百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隔板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消声插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1-塔体;2-上进风口;3-出风口;4-下进风口;31-风筒;5-换热填料;6-集水盘;7-PVC收水器;81-出液管;82-进液管;9-第一检修门;10-隔板;11-检修门;12-消声百叶;13-消声插片;121-框体;1221-单元框;1222-叶片;14-围板;15-侧板;16-U型板;17-消声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直流输电用混流式低噪声闭式冷却塔,包括塔体1、并排设于所述塔体1上部的上进风口2和出风口3、设于所述塔体1下部的下进风口4。所述出风口3设有风筒31和风机叶片,塔体外侧设有风机电机32,风机电机32通过皮带带动所述风机叶片转动。所述上进风口2下方依次设有喷头、盘管换热器、换热填料5、集水盘6,所述集水盘6与喷头之间设有喷淋管及水泵。所述盘管换热器及换热填料5与出风口下方的空间之间设有PVC收水器7。所述盘管换热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出液管81和进液管82。所述换热填料5为蜂窝状。集水盘6上方还设有第一检修门9。其中,盘管换热器采用混流式换热,椭圆形管子交错排列,加强了空气紊流,强化了空气侧扰动。同时椭圆管减少了空气侧风阻,降低了设备对风机的配置要求。盘管换热器与同规格普通圆管换热器相比,盘管间距更小,排列更加紧凑,换热效率更高,单位空间内的换热面积更大。所述上进风口2与出风口3之间设有隔板10,所述隔板10上设有检修门11。所述隔板避免了处于同一端的上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影响,主要避免出风口处的湿热空气回流至上进风口内而影响冷却塔的冷却性能。另外,检修门的设置更便于检修维护。工作原理:高温液体从盘管换热器下端的进液管进入,冷却后从上端的出液管流出。冷却过程:喷头的冷水均匀喷淋在盘管上,吸收盘管内高温液体的热量,部分喷淋水直接吸热汽化变成水蒸气被风机吸走从出风口排入大气,同时从上进风口被吸入的风向下吹至盘管上,一方面加速了水分的蒸发,另一方面也直接带走了部分热量;另一部分喷淋水吸热后继续下落至换热填料处,并在下进风口被吸入的风的作用下,带走部分热量后下落至集水盘内,而下部的风同样被风机吸走从出风口排入大气。下落至集水盘内的冷却水在水泵的作用下再次通过喷淋管和喷头进入下一轮冷却。而过程中,盘管处及换热填料处产生的湿热空气均要穿过PVC收水器再从出风口排出,PVC收水器能够有效回收湿热空气中的未饱和水滴,并使其向下回流至集水盘,再被循环利用,以节约水资源。另外,为了降低冷却塔向外传播的噪声,所述上进风口2处及下进风口4处均设有消声百叶12,所述出风口3处设有多片消声插片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输电用混流式低噪声闭式冷却塔,包括塔体、设于所述塔体上部的上进风口和出风口、设于所述塔体下部的下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风口处及下进风口处均设有消声百叶,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多片消声插片;/n所述消声百叶及消声插片的内部均填充有消音棉,表面均设有吸音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输电用混流式低噪声闭式冷却塔,包括塔体、设于所述塔体上部的上进风口和出风口、设于所述塔体下部的下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风口处及下进风口处均设有消声百叶,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多片消声插片;
所述消声百叶及消声插片的内部均填充有消音棉,表面均设有吸音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输电用混流式低噪声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百叶包括框体、水平排列于所述框体内的多个单元百叶,所述单元百叶包括单元框及多个竖向排列的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输电用混流式低噪声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30°-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输电用混流式低噪声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具有内外两侧薄,中部厚的椭圆柱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输电用混流式低噪声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军杨勇石岩韩海银李明樊继超晁阳刘亚萍曹燕明汪广武唐洪李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高澜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岳阳高澜节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