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工实验用试管高效除湿装置
本技术属于试管除湿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化工实验用试管高效除湿装置。
技术介绍
化学是学生的一门必修科目,也是一门以实验为本的科目。在实验中,需要经常清洗试管,但清洗后的试管往往带有水渍,从而影响实验的精确性,有时候还可能造成对实验的干扰。现对于试管除湿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种,将试管倒立放置,使得试管内残留的水珠向下流动滴出,但该方式时间较长,不利于实验的按时进行,且还是会有部分水珠残留,而且因长时间的倒立放置过程中,其内部残留的水珠将会与外界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接触附着,导致其挥发后会造成污渍;另一种,通过气流加快干燥,但该方式极易将外界空气中固体颗粒吹入试管内,导致其与试管内部残留的水珠接触附着,导致干燥后,造成试管内部污渍残留。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化工实验用试管高效除湿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化工实验用试管高效除湿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试管除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工实验用试管高效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除湿主体(1),所述下除湿主体(1)顶端内部扣接有一组过滤机构(3),且下除湿主体(1)右端面后侧方固定安装有一个小型鼓风机(5);所述过滤机构(3)包括有方形框板(301)、活性炭过滤网(302),所述方形框板(301)外轮廓尺寸与方形气流传导槽(102)尺寸相一致,所述方形框板(301)厚度与矩形延伸卡块凸起(105)顶端面至方形底块(101)顶端面尺寸相一致,所述方形框板(301)内端面镶嵌有一张活性炭过滤网(302),所述过滤机构(3)安装状态下,所述方形框板(301)扣放入方形气流传导槽(102)内,且方形框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工实验用试管高效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除湿主体(1),所述下除湿主体(1)顶端内部扣接有一组过滤机构(3),且下除湿主体(1)右端面后侧方固定安装有一个小型鼓风机(5);所述过滤机构(3)包括有方形框板(301)、活性炭过滤网(302),所述方形框板(301)外轮廓尺寸与方形气流传导槽(102)尺寸相一致,所述方形框板(301)厚度与矩形延伸卡块凸起(105)顶端面至方形底块(101)顶端面尺寸相一致,所述方形框板(301)内端面镶嵌有一张活性炭过滤网(302),所述过滤机构(3)安装状态下,所述方形框板(301)扣放入方形气流传导槽(102)内,且方形框板(301)底端面与四块矩形延伸卡块凸起(105)顶端面相贴合;所述下除湿主体(1)顶端固定安装有一组上除湿主体(2),且上除湿主体(2)底端滑动连接有五组抽拉式封闭机构(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化工实验用试管高效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除湿主体(1)包括有方形底块(101)、方形气流传导槽(102)、螺纹盲孔(103)、矩形气流开口(104)、矩形延伸卡块凸起(105),所述方形底块(101)顶端面开设有一处方形气流传导槽(102),且方形底块(101)顶端面四处边缘夹角部位均开设有一处螺纹盲孔(103),所述方形气流传导槽(102)内端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及右侧面中间部位均设置有一块矩形延伸卡块凸起(105),且四块矩形延伸卡块凸起(105)顶端面均低于方形底块(101)顶端面,所述方形底块(101)右端面后侧方开设有一处与方形气流传导槽(102)相连通的矩形气流开口(10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化工实验用试管高效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除湿主体(2)包括有扣接机构(201)、翻转封闭机构(202)、承载机构(203)、紧固螺丝(204)、方形板(205)、圆形通孔(206)、气流传输孔(207)、U形凸起块(208)、转轴孔(209)、矩形收纳凹槽(2010)、矩形滑动槽(2011)、方形扣罩(2012)、方形罩槽(2013)、矩形凸起(2014)、条状U形凸起块(2015)、转轴(2016)、橡胶环形圈(2017)、橡胶扇形凸起(2018)、矩形连通口(2019)、吸水棉环形圈(2020),所述扣接机构(201)经由方形板(205)、圆形通孔(206)、气流传输孔(207)、U形凸起块(208)、转轴孔(209)、矩形收纳凹槽(2010)、矩形滑动槽(2011)共同组成,所述方形板(205)顶端面呈前后均匀分布状共开设有五排气流传输孔位,且每排气流传输孔位均经由五处气流传输孔(207)组成,所述方形板(205)顶端面左侧方呈前后对称状共设置有两块U形凸起块(208),且两块U形凸起块(208)半圆形结构轴心部位均开设有一处转轴孔(209),所述方形板(205)顶端面四处边缘夹角部位均开设有一处圆形通孔(206),所述方形板(205)底端面呈前后均匀分布状共开设有五处矩形收纳凹槽(2010),且五处矩形收纳凹槽(2010)分别与五排气流传输孔位位置相对应,并且气流传输孔(207)与矩形收纳凹槽(2010)相连通,所述矩形收纳凹槽(2010)与方形板(205)左端面相连通,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红梅,赵沙沙,张宏喜,郝文莉,陈喜清,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