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工实验用试管高效除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0040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化工实验用试管高效除湿装置,涉及试管除湿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试管除湿方式使得空气中固体颗粒将会与试管内部残留的水珠接触附着,导致挥发干燥后造成污渍残留的问题。一种化工实验用试管高效除湿装置,包括下除湿主体,所述下除湿主体顶端内部扣接有一组过滤机构,且下除湿主体右端面后侧方固定安装有一个小型鼓风机。应用时,可将试管开口端对准橡胶环形圈部位并插入,经由橡胶环形圈限位卡住试管,小型鼓风机启动抽取的气流从矩形气流开口部位输送入方形气流传导槽内,经由活性炭过滤网过滤气流中可能所包含的固体颗粒,避免从气流传输孔部位输送出气流中包含固体颗粒而污染试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工实验用试管高效除湿装置
本技术属于试管除湿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化工实验用试管高效除湿装置。
技术介绍
化学是学生的一门必修科目,也是一门以实验为本的科目。在实验中,需要经常清洗试管,但清洗后的试管往往带有水渍,从而影响实验的精确性,有时候还可能造成对实验的干扰。现对于试管除湿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种,将试管倒立放置,使得试管内残留的水珠向下流动滴出,但该方式时间较长,不利于实验的按时进行,且还是会有部分水珠残留,而且因长时间的倒立放置过程中,其内部残留的水珠将会与外界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接触附着,导致其挥发后会造成污渍;另一种,通过气流加快干燥,但该方式极易将外界空气中固体颗粒吹入试管内,导致其与试管内部残留的水珠接触附着,导致干燥后,造成试管内部污渍残留。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化工实验用试管高效除湿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化工实验用试管高效除湿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试管除湿方式使得空气中固体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工实验用试管高效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除湿主体(1),所述下除湿主体(1)顶端内部扣接有一组过滤机构(3),且下除湿主体(1)右端面后侧方固定安装有一个小型鼓风机(5);所述过滤机构(3)包括有方形框板(301)、活性炭过滤网(302),所述方形框板(301)外轮廓尺寸与方形气流传导槽(102)尺寸相一致,所述方形框板(301)厚度与矩形延伸卡块凸起(105)顶端面至方形底块(101)顶端面尺寸相一致,所述方形框板(301)内端面镶嵌有一张活性炭过滤网(302),所述过滤机构(3)安装状态下,所述方形框板(301)扣放入方形气流传导槽(102)内,且方形框板(301)底端面与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工实验用试管高效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除湿主体(1),所述下除湿主体(1)顶端内部扣接有一组过滤机构(3),且下除湿主体(1)右端面后侧方固定安装有一个小型鼓风机(5);所述过滤机构(3)包括有方形框板(301)、活性炭过滤网(302),所述方形框板(301)外轮廓尺寸与方形气流传导槽(102)尺寸相一致,所述方形框板(301)厚度与矩形延伸卡块凸起(105)顶端面至方形底块(101)顶端面尺寸相一致,所述方形框板(301)内端面镶嵌有一张活性炭过滤网(302),所述过滤机构(3)安装状态下,所述方形框板(301)扣放入方形气流传导槽(102)内,且方形框板(301)底端面与四块矩形延伸卡块凸起(105)顶端面相贴合;所述下除湿主体(1)顶端固定安装有一组上除湿主体(2),且上除湿主体(2)底端滑动连接有五组抽拉式封闭机构(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化工实验用试管高效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除湿主体(1)包括有方形底块(101)、方形气流传导槽(102)、螺纹盲孔(103)、矩形气流开口(104)、矩形延伸卡块凸起(105),所述方形底块(101)顶端面开设有一处方形气流传导槽(102),且方形底块(101)顶端面四处边缘夹角部位均开设有一处螺纹盲孔(103),所述方形气流传导槽(102)内端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及右侧面中间部位均设置有一块矩形延伸卡块凸起(105),且四块矩形延伸卡块凸起(105)顶端面均低于方形底块(101)顶端面,所述方形底块(101)右端面后侧方开设有一处与方形气流传导槽(102)相连通的矩形气流开口(10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化工实验用试管高效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除湿主体(2)包括有扣接机构(201)、翻转封闭机构(202)、承载机构(203)、紧固螺丝(204)、方形板(205)、圆形通孔(206)、气流传输孔(207)、U形凸起块(208)、转轴孔(209)、矩形收纳凹槽(2010)、矩形滑动槽(2011)、方形扣罩(2012)、方形罩槽(2013)、矩形凸起(2014)、条状U形凸起块(2015)、转轴(2016)、橡胶环形圈(2017)、橡胶扇形凸起(2018)、矩形连通口(2019)、吸水棉环形圈(2020),所述扣接机构(201)经由方形板(205)、圆形通孔(206)、气流传输孔(207)、U形凸起块(208)、转轴孔(209)、矩形收纳凹槽(2010)、矩形滑动槽(2011)共同组成,所述方形板(205)顶端面呈前后均匀分布状共开设有五排气流传输孔位,且每排气流传输孔位均经由五处气流传输孔(207)组成,所述方形板(205)顶端面左侧方呈前后对称状共设置有两块U形凸起块(208),且两块U形凸起块(208)半圆形结构轴心部位均开设有一处转轴孔(209),所述方形板(205)顶端面四处边缘夹角部位均开设有一处圆形通孔(206),所述方形板(205)底端面呈前后均匀分布状共开设有五处矩形收纳凹槽(2010),且五处矩形收纳凹槽(2010)分别与五排气流传输孔位位置相对应,并且气流传输孔(207)与矩形收纳凹槽(2010)相连通,所述矩形收纳凹槽(2010)与方形板(205)左端面相连通,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红梅赵沙沙张宏喜郝文莉陈喜清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