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智能负压通风联锁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997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用智能负压通风联锁控制装置。所述医用智能负压通风联锁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包括外壳体;所述负压箱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顶部;所述产风机构设于所述负压形的内部,所述产风机构包括马达,所述马达的表面套设有支撑块,所述负压箱的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医用智能负压通风联锁控制装置具有通过在控制器本体的上侧设置产风机构,通过马达的驱动,带动风扇转动产生气流散热,通过可以带动自身往复移动,风扇可以更加均匀的对控制器内部的散热,提高散热效率,更加的节能,且通过在支撑块两个设置密封件可以防止灰尘潮气通过矩形槽进入到控制器内部,提高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智能负压通风联锁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控制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智能负压通风联锁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医院中通常设置有智能空气处理系统,根据传感器等检测室内的空气环境,通过风机产生负压,对室内的空气进行排出并引入新的空气,在引入新空气和排出的空气均对其进行过滤消毒,空气处理系统由控制装置对其进行整体控制,现有控制装置通过在外壳上开设散热孔进行散热,这种散热方式效率低,当内部设备温度过高时,影响整个控制设备的运行速度,甚至出现损坏的情况。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医用智能负压通风联锁控制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智能负压通风联锁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医院中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通过开设散热孔进行散热,散热速度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医用智能负压通风联锁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包括外壳体;负压箱,所述负压箱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顶部;产风机构,所述产风机构设于所述负压箱的内部,所述产风机构包括马达,所述马达的表面套设有支撑块,所述负压箱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支撑块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矩形槽内壁的前后两侧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块的左右两侧与矩形槽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马达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齿轮和风扇;<br>齿板,所述齿板固定于所述负压箱内壁的背面,所述齿板的一侧与齿轮啮合。通过在控制器本体的上侧设置产风机构,通过马达的驱动,带动风扇转动产生气流散热,通过可以带动自身往复移动,风扇可以更加均匀的对控制器内部的散热,提高散热效率,更加的节能,且通过在支撑块两个设置密封件可以防止灰尘潮气通过矩形槽进入到控制器内部,提高控制器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布,所述密封布上依次交错设置有凹折横和凸折横。通过在密封布上设置凹折横和凸折横,密封布可以沿凹折横和凸折横进行收起或者展开。优选的,所述负压箱内壁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触压开关和第二触压开关,所述负压箱的底部为不封口的空腔结构。优选的,所述负压箱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为倾斜设置。通过倾斜设置,可以更好的防止灰尘进入。优选的,所述负压箱的两侧且位于所述进气孔的外部粘接有防尘网。防尘网可以极大的减小灰尘的进入。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矩形连接孔,所述外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出风孔。优选的,所述负压箱的正面设置有箱门。开设箱门可以方便对负压箱内部进行检修。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医用智能负压通风联锁控制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智能负压通风联锁控制装置,通过在控制器本体的上侧设置产风机构,通过马达的驱动,带动风扇转动产生气流散热,通过可以带动自身往复移动,风扇可以更加均匀的对控制器内部的散热,提高散热效率,更加的节能,且通过在支撑块两个设置密封件可以防止灰尘潮气通过矩形槽进入到控制器内部,提高控制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医用智能负压通风联锁控制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负压箱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负压箱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限位件的侧视图。图中标号:1、控制器本体,2、负压箱,3、外壳体,4、产风机构,41、马达,42、转动杆,43、齿轮,44、风扇,45、齿板,46、支撑块,5、密封件,51、密封布,52、凹折横,53、凸折横,6、第一触压开关,7、第二触压开关,8、进气孔,9、防尘网,10、矩形连接孔,11、出风孔,12、矩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医用智能负压通风联锁控制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负压箱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负压箱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限位件的侧视图。医用智能负压通风联锁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本体1,所述控制器本体1包括外壳体3;负压箱2,所述负压箱2设置于所述外壳体3的顶部;产风机构4,所述产风机构4设于所述负压箱2的内部,所述产风机构4包括马达41,所述马达41的表面套设有支撑块46,所述负压箱2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12,所述支撑块46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矩形槽12内壁的前后两侧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块46的左右两侧与矩形槽12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设置有密封件5,所述马达输出轴41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2,所述转动杆42的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齿轮43和风扇44;齿板45,所述齿板45固定于所述负压箱2内壁的背面,所述齿板45的一侧与齿轮43啮合。马达41的输出轴可以正反向转动,且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供电。所述密封件5包括密封布51,所述密封布51上依次交错设置有凹折横52和凸折横53。密封布51的长度与矩形槽12的长度相同,密封布51的前后两侧与矩形槽12内壁的前后两侧紧挨。所述负压箱2内壁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触压开关6和第二触压开关7,所述负压箱2的底部为不封口的空腔结构。第一触压开关6和第二触压开关7分别控制马达41输出轴的正反向转动,且负压箱2的一侧设置有总开关,可以直接在外部关闭马达41或者在开启马达41.所述负压箱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进气孔8,所述进气孔8为倾斜设置。进气孔8靠近负压箱2内壁的一端高,靠近外侧的一端低,进气孔8设置有多个,负压箱2的两侧均不少于四个,防尘网9覆盖每侧的所有的进气孔8,。所述负压箱2的两侧且位于所述进气孔8的外部粘接有防尘网9。所述外壳体3的顶部开设有矩形连接孔,所述外壳体3的底部开设有出风孔11。出风孔11设置多个,不少于十个,孔径5-8毫米。所述负压箱2的正面设置有箱门。箱门通过螺钉固定在负压箱2的正面。本技术提供的医用智能负压通风联锁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控制器开启使用后,马达41跟随启动,马达41带动转动杆42顺时针转动,转动杆42带动齿轮43和风扇44转动;齿轮43转动与齿板45相作用,推动马达41,使马达41带动支撑块46沿矩形槽12内部向右侧滑动,当马达41移动到触压第二触压开关7时,此时马达41的输出轴反向转动,此时带动齿轮43逆时针转动,与齿板45相作用,使马达41向左侧移动,当移动至触压到第一触压开关6时,马达41输出轴再次顺时针转动,使马达41实现在负压箱2的内部往复移动;转动杆42带动风扇44转动,产生气流,对外壳体3内部进行散热,带走的热量的气流通过出风孔11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智能负压通风联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控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包括外壳体;/n负压箱,所述负压箱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顶部;/n产风机构,所述产风机构设于所述负压箱的内部,所述产风机构包括马达,所述马达的表面套设有支撑块,所述负压箱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支撑块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矩形槽内壁的前后两侧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块的左右两侧与矩形槽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马达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齿轮和风扇;/n齿板,所述齿板固定于所述负压箱内壁的背面,所述齿板的一侧与齿轮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智能负压通风联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包括外壳体;
负压箱,所述负压箱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顶部;
产风机构,所述产风机构设于所述负压箱的内部,所述产风机构包括马达,所述马达的表面套设有支撑块,所述负压箱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支撑块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矩形槽内壁的前后两侧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块的左右两侧与矩形槽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马达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齿轮和风扇;
齿板,所述齿板固定于所述负压箱内壁的背面,所述齿板的一侧与齿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智能负压通风联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布,所述密封布上依次交错设置有凹折横和凸折横。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陈子建吴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天翔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