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多向操控的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9831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多向操控的照明装置,包括筒体,设于所述筒体前端的灯头组件,及设于所述筒体后端的尾盖;所述筒体内设有电池,所述尾盖上设有开关架,所述开关架上设有开关组,及与所述电池连接的电池触点组件;所述开关组包括第一开关和摇杆式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和摇杆式第二开关均与所述电池触点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多向操控该照明装置,操作简单且实用;采用摇杆式第二开关和第一开关共用一个开关多向尾按按钮,通过轴向按压或径向任意方向推压开关多向尾按按钮,使得开关多向尾按按钮分别接触不同的导电回路,从而给灯头组件内的驱动电路信号后,可实现换挡调光,操作方便,用户可以快速切换到所需档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多向操控的照明装置
本技术涉及照明装置
,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快速多向操控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手电筒等照明装置多为一个开关控制,如需多功能只能循环操作方式,实现不同工作模式或功能的依次切换,但是,这种单开关多模式循环方式无法实现点对点的操控,在紧急状况下,用户无法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照明模式或闪烁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快速多向操控的照明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多向操控的照明装置,包括筒体,设于所述筒体前端的灯头组件,及设于所述筒体后端的尾盖;所述筒体内设有电池,所述尾盖上设有开关架,所述开关架上设有开关组,及与所述电池连接的电池触点组件;所述开关组包括第一开关和摇杆式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和摇杆式第二开关均与所述电池触点组件连接。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电池触点组件包括PCB板,第一弹簧,及设于所述PCB板前后两端的触片;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PCB板的前端,且与所述电池连接。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开关和摇杆式第二开关均包括开关多向尾按按钮,第二弹簧,第一导电环,第一导电圈,绝缘环,及空心防水密封圈;所述第一导电环与所述触片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环与所述开关多向尾按按钮之间,所述第一导电圈近于所述开关架处,所述绝缘环设于所述开关架的内壁,所述空心防水密封圈与所述开关多向尾按按钮联接。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开关还包括第三弹簧,第二导电环,及第二导电圈;所述第二导电环与所述PCB板连接,所述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导电环与所述第二导电圈之间;所述第二导电圈与所述第一导电圈连接。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摇杆式第二开关还包括第三导电圈;所述第三导电圈位于所述PCB板与所述开关架之间。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开关为轴向按压开关,所述摇杆式第二开关为径向任意方向推压开关。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开关多向尾按按钮与所述尾盖的外形相对应;所述开关多向尾按按钮与所述开关架联接。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空心防水密封圈为O型弹性体。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空心防水密封圈为封闭型或半封闭型。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灯头组件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联接的头盖,及灯架部;所述灯架部内设有发光体及驱动电路,所述灯架部的后端与所述电池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筒体,设于筒体前端的灯头组件,及设于筒体后端的尾盖;筒体内设有电池,尾盖上设有开关架,开关架上设有开关组,及与电池连接的电池触点组件;开关组包括第一开关和摇杆式第二开关;第一开关和摇杆式第二开关均与所述电池触点组件连接;使得可以实现多向操控该照明装置,操作简单且实用;采用摇杆式第二开关和第一开关共用一个开关多向尾按按钮,通过轴向按压或径向任意方向推压开关多向尾按按钮,使得开关多向尾按按钮分别接触不同的导电回路,从而给灯头组件内的驱动电路信号后,可实现换挡调光,操作方便,用户可以快速切换到所需档位;另外空心防水密封圈为弹性体,变形量足够大,使用户快速按压或推压操作更容易,并能有效的防水防尘,提高了回路导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快速多向操控的照明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快速多向操控的照明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快速多向操控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快速多向操控的照明装置尾部轴向按压导通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快速多向操控的照明装置尾部径向推压导通示意图。10筒体11内筒体12外筒体20灯头组件21头盖22灯架部23发光体30尾盖40电池50开关架60开关组61第一开关611第三弹簧612第二导电环613第二导电圈62摇杆式第二开关621第三导电圈63开关多向尾按按钮64第二弹簧65第一导电环66第一导电圈67绝缘环68空心防水密封圈70电池触点组件71PCB板72第一弹簧73触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如图1到图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多向操控的照明装置,包括筒体10,设于筒体10前端的灯头组件20,及设于筒体10后端的尾盖30;筒体10内设有电池40,尾盖30上设有开关架50,开关架50上设有开关组60,及与电池40连接的电池触点组件70;开关组60包括第一开关61和摇杆式第二开关62;第一开关61和摇杆式第二开关62均与电池触点组件70连接。其中,通过对第一开关61及摇杆式第二开关62的操控;使得可以实现多向操控该照明装置,操作简单且实用。具体地,如图1至图5所示,电池触点组件70包括PCB板71,第一弹簧72,及设于PCB板71前后两端的触片73;第一弹簧72位于PCB板71的前端,且与电池40连接,提高了回路导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体地,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开关61和摇杆式第二开关62均包括开关多向尾按按钮63,第二弹簧64,第一导电环65,第一导电圈66,绝缘环67,及空心防水密封圈68;第一导电环65与触片73连接,第二弹簧64位于第一导电环65与开关多向尾按按钮63之间,第一导电圈66近于开关架50处,与第三弹簧611连接,绝缘环67设于开关架50的内壁,空心防水密封圈68与开关多向尾按按钮63联接;使得第一开关61和摇杆式第二开关62共用一个开关多向尾按按钮63,节省了成本,且节约了空间。其中,第一开关61还包括第三弹簧611,第二导电环612,及第二导电圈613;第二导电环612与PCB板71连接,第三弹簧611位于第二导电环612与第二导电圈613之间;第二导电圈613与第一导电圈66连接,当轴向按压开关多向尾按按钮63时,使得开关多向尾按按钮63与第一导电圈66接触后,第一开关61会给前方的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信号,实现换挡调光,方便用户快速准确找到所需档位。其中,摇杆式第二开关62还包括第三导电圈621;第三导电圈621位于PCB板71与开关架50之间,开关架50和开关多向尾按按钮63之间留有间隙(图中未示出),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且更加稳定。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61为轴向按压开关,摇杆式第二开关62为径向任意方向推压开关,通过轴向按压或径向任意方向推压开关多向尾按按钮63,使得开关多向尾按按钮63分别接触不同的导电回路,从而给灯头组件20内的驱动电路信号后,可实现换挡调光,操作方便,用户可以快速切换到所需档位。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开关多向尾按按钮63与尾盖30的外形相对应;开关多向尾按按钮63设于尾盖30的后端,且与开关架50联接,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多向操控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设于所述筒体前端的灯头组件,及设于所述筒体后端的尾盖;所述筒体内设有电池,所述尾盖上设有开关架,所述开关架上设有开关组,及与所述电池连接的电池触点组件;所述开关组包括第一开关和摇杆式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和摇杆式第二开关均与所述电池触点组件连接;所述电池触点组件包括PCB板,第一弹簧,及设于所述PCB板前后两端的触片;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PCB板的前端,且与所述电池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多向操控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设于所述筒体前端的灯头组件,及设于所述筒体后端的尾盖;所述筒体内设有电池,所述尾盖上设有开关架,所述开关架上设有开关组,及与所述电池连接的电池触点组件;所述开关组包括第一开关和摇杆式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和摇杆式第二开关均与所述电池触点组件连接;所述电池触点组件包括PCB板,第一弹簧,及设于所述PCB板前后两端的触片;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PCB板的前端,且与所述电池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多向操控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和摇杆式第二开关均包括开关多向尾按按钮,第二弹簧,第一导电环,第一导电圈,绝缘环,及空心防水密封圈;所述第一导电环与所述触片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环与所述开关多向尾按按钮之间,所述第一导电圈近于所述开关架处,所述绝缘环设于所述开关架的内壁,所述空心防水密封圈与所述开关多向尾按按钮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多向操控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还包括第三弹簧,第二导电环,及第二导电圈;所述第二导电环与所述PCB板连接,所述第三弹簧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珺韩珍珍
申请(专利权)人:商洛市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