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安装柴油机反冲式机油滤器的多功能滤器座,座体下部设有用于机油主进座口,和滤前机油腔;座体下部设有与滤前机油腔垂直贯通的预供机油口;还设有与滤前机油腔贯通的反冲式滤器前机油出口;在反冲式滤器前机油出口的上方设有反冲式滤器后机油进口,在水平方向设有与反冲式滤器后机油进口贯通的滤后机油腔;在座体的顶面设有与滤后机油腔垂直贯通的机油取油口;在机油主进座口和滤后机油腔之间机油回油腔;机油回油腔的外端面设有机油回油底壳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一种机油滤清器布置方案同时满足三种配置系统,降低了生产和设计成本;使机油系统布置更加简单紧凑,节约了柴油机自由端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安装柴油机反冲式机油滤器的多功能滤器座
本技术涉及柴油机润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安装柴油机反冲式机油滤器的多功能滤器座。
技术介绍
首先,目前市面上的柴油机增压器和中冷器主要布置在输出端,或者布置在自由端。针对以上两种不同的布置方案,需要两种不同的机油滤清器布置系统来满足机体的润滑要求。这将导致设计和生产成本高。其次,传统机油滤清器与柴油机主油道进口采用管路连接;同时为了连接机油冷却器等附件,还会增加更多管路等零部件,以上因素将导致布置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一种用于安装柴油机反冲式机油滤器的多功能滤器座。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安装柴油机反冲式机油滤器的多功能滤器座,其特征在于:座体下部设有机油主进座口,从所述机油主进座口沿着向座体内部延伸的水平方向设有用于存储、输送从油底壳泵送而来的机油的滤前机油腔;座体下部设有用于预供机油的预供机油进口,预供机油进口与所述滤前机油腔垂直贯通;还在水平方向设有与所述滤前机油腔贯通的反冲式滤器前机油出口,所述反冲式滤器前机油出口的轴线与滤前机油腔的轴线垂直;在所述反冲式滤器前机油出口的上方设有反冲式滤器后机油进口,所述反冲式滤器前机油出口和反冲式滤器后机油进口的端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在水平方向设有与所述反冲式滤器后机油进口贯通的滤后机油腔,所述反冲式滤器后机油进口的轴线与滤后机油腔的轴线垂直;在所述座体的顶面设有与滤后机油腔垂直贯通的机油取油口;在所述机油主进座口和滤后机油腔之间的水平方向设有用于输送从柴油机机体和自由端部件返回的机油的机油回油腔;所述机油回油腔的外端面设有机油回油底壳出口。进一步,在所述座体的顶部设有用于增加自由端部件润滑可靠性的备用取油口,备用取油口与所述滤后机油腔垂直贯通。进一步,在座体与所述机油回油腔相背的一端设有用于增补机油的机油加油口,机油加油口与所述机油回油腔贯通。进一步,还设有与所述滤后机油腔贯通的主油道泄压阀前出油口,设有与所述机油回油腔贯通的主油道泄压阀后回油口。进一步,在座体背离所述机油主进座口的一端设有机油备用进座口。进一步,在所述反冲式滤器后机油进口和到柴油机主油道之间的机油通道的外侧设置有主油道压力传感器接口和主油道温度传感器接口。进一步,在所述机油主进座口和反冲式滤器前机油出口之间的机油通道的外侧设置有滤前压力传感器接口。进一步,在座体与所述反冲式滤器前机油出口相对的端面设有与滤前机油腔贯通的离心滤器前机油出口;在座体的与所述离心滤器前机油出口同侧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机油回油腔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离心滤器后机油进口,离心滤器后进油口与机油回油腔贯通。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安装柴油机反冲式机油滤器的多功能滤器座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实一种机油滤清器布置方案同时兼顾增压器中冷器在自由端布置柴油机、增压器中冷器能在输出端布置柴油机、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柴油机三种配置系统,提高了零件通用性,降低了生产和设计成本,使同一机型多样化更加容易,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集成众多柴油机机油相关接口,大大节约了柴油机自由端空间;用一个高度集成化零件替代管路布置,使机油系统布置更加简单紧凑。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第一角度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角度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安装使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安装剖视图;图5为机油流程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安装柴油机反冲式机油滤器的多功能滤器座的结构示意图,座体下部设有机油主进座口1-5,从所述机油主进座口1-5沿着向座体内部延伸的水平方向设有用于存储、输送从油底壳泵送而来的机油的滤前机油腔1-21;座体下部设有用于预供机油的预供机油进口1-7,预供机油进口1-7与所述滤前机油腔1-21垂直贯通;还在水平方向设有与所述滤前机油腔1-21贯通的反冲式滤器前机油出口1-1,所述反冲式滤器前机油出口1-1的轴线与滤前机油腔1-21的轴线垂直;在所述反冲式滤器前机油出口1-1的上方设有反冲式滤器后机油进口1-2,所述反冲式滤器前机油出口1-1和反冲式滤器后机油进口1-2的端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在水平方向设有与所述反冲式滤器后机油进口1-2贯通的滤后机油腔1-22,所述反冲式滤器后机油进口1-2的轴线与滤后机油腔1-22的轴线垂直;在所述座体的顶面设有与滤后机油腔1-22垂直贯通的机油取油口1-18;在所述机油主进座口1-5和滤后机油腔1-22之间的水平方向设有用于输送从柴油机机体和自由端部件返回的机油的机油回油腔1-23;所述机油回油腔1-23的外端面设有机油回油底壳出口1-4。进一步,在所述座体的顶部设有用于增加自由端部件润滑可靠性的备用取油口1-20,备用取油口1-20与所述滤后机油腔1-22垂直贯通。进一步,在座体与所述机油回油腔1-23相背的一端设有用于增补机油的机油加油口1-9,机油加油口1-9与所述机油回油腔1-23贯通。进一步,还设有与所述滤后机油腔1-22贯通的主油道泄压阀前出油口1-14,设有与所述机油回油腔贯通的主油道泄压阀后回油口1-13。进一步,在座体背离所述机油主进座口1-5的一端设有机油备用进座口1-8。进一步,在所述反冲式滤器后机油进口1-2和到柴油机主油道出口1-3之间的机油通道的外侧设置有主油道压力传感器接口1-16和主油道温度传感器接口1-17。进一步,在所述机油主进座口1-5和反冲式滤器前机油出口1-1之间的机油通道的外侧设置有滤前压力传感器接口1-15。进一步,在座体与所述反冲式滤器前机油出口1-1相对的端面设有与滤前机油腔1-21贯通的离心滤器前机油出口1-10;在座体的与所述离心滤器前机油出口1-10同侧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机油回油腔1-23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离心滤器后机油进口1-6,离心滤器后进油口1-6与机油回油腔1-23贯通。本实施例的机油滤器座采用HT250材料铸造,滤器座1用8颗M16的螺栓通过安装螺栓孔1-19安装到柴油机机体2自由端排气侧上,滤器座1的反冲式滤器机油出口1-1和反冲式滤器机油进口1-2均设有法兰,用于支承反冲式滤器5并兼顾机油进油进出口通道,除此之外反冲式滤器5还增设机油滤器辅助支承座7,辅助支承座用螺栓连接到泵支承箱6侧面,以加强整个支承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安装柴油机反冲式机油滤器的多功能滤器座,其特征在于:座体下部设有机油主进座口,从所述机油主进座口沿着向座体内部延伸的水平方向设有用于存储、输送从油底壳泵送而来的机油的滤前机油腔;座体下部设有用于预供机油的预供机油进口,预供机油进口与所述滤前机油腔垂直贯通;还在水平方向设有与所述滤前机油腔贯通的反冲式滤器前机油出口,所述反冲式滤器前机油出口的轴线与滤前机油腔的轴线垂直;在所述反冲式滤器前机油出口的上方设有反冲式滤器后机油进口,所述反冲式滤器前机油出口和反冲式滤器后机油进口的端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在水平方向设有与所述反冲式滤器后机油进口贯通的滤后机油腔,所述反冲式滤器后机油进口的轴线与滤后机油腔的轴线垂直;在所述座体的顶面设有与滤后机油腔垂直贯通的机油取油口;在所述机油主进座口和滤后机油腔之间的水平方向设有用于输送从柴油机机体和自由端部件返回的机油的机油回油腔;所述机油回油腔的外端面设有机油回油底壳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安装柴油机反冲式机油滤器的多功能滤器座,其特征在于:座体下部设有机油主进座口,从所述机油主进座口沿着向座体内部延伸的水平方向设有用于存储、输送从油底壳泵送而来的机油的滤前机油腔;座体下部设有用于预供机油的预供机油进口,预供机油进口与所述滤前机油腔垂直贯通;还在水平方向设有与所述滤前机油腔贯通的反冲式滤器前机油出口,所述反冲式滤器前机油出口的轴线与滤前机油腔的轴线垂直;在所述反冲式滤器前机油出口的上方设有反冲式滤器后机油进口,所述反冲式滤器前机油出口和反冲式滤器后机油进口的端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在水平方向设有与所述反冲式滤器后机油进口贯通的滤后机油腔,所述反冲式滤器后机油进口的轴线与滤后机油腔的轴线垂直;在所述座体的顶面设有与滤后机油腔垂直贯通的机油取油口;在所述机油主进座口和滤后机油腔之间的水平方向设有用于输送从柴油机机体和自由端部件返回的机油的机油回油腔;所述机油回油腔的外端面设有机油回油底壳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安装柴油机反冲式机油滤器的多功能滤器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体的顶部设有用于增加自由端部件润滑可靠性的备用取油口,备用取油口与所述滤后机油腔垂直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安装柴油机反冲式机油滤器的多功能滤器座,其特征在于:在座体与所述机油回油腔相背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潍柴发动机有限公司,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