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拼爬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511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拼爬梯,包括标准节组(1),两移动轮组(2),所述移动轮组设置于所述标准节组(1)两端,所述标准节组(1)包括若干首尾相接的标准节(11),各所述标准节(11)之间共轴线,各所述标准节(11)之间、所述标准节组(1)和所述移动轮组(2)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组拼爬梯,其上下同时设置行动轮,可以实现沿墙体的快速移动,整体结构模块化,安装简便精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拼爬梯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施工用组拼式爬梯。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各类建筑材料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作为攀爬登高的工具,爬梯广泛应用于施工过程中,其使用相对于土木工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便使用的梯子,能够增加劳动者的工作效率。现有施工爬梯多为拼接较为麻烦的施工爬梯,其在更换位置时,或多或少需要拼装和再组装,造成施工时间的浪费,降低了施工效率,同时组拼方式较为麻烦,需要大量的专用零件,可替换性低,出现问题后维修不便,且组装时间长,精确性不高。专利CN201520149345提供一种梯子,涉及登高工具领域。梯子包括至少两个梯子本体和将两个梯子本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和固定件;梯子本体包括梯旁和横杆,梯旁的至少一端设有连接部,连接部沿横杆轴向方向设有与连接件相匹配的连接孔和与固定件相匹配的固定孔;连接件穿过相邻的两个梯子本体的相邻连接部上分别设有的连接孔,固定件穿过相邻的两个梯子本体的相邻连接部上分别设有的固定孔。但专利CN201520149345本身虽然采用组拼方式,但其模块化主要体现在其连接部,替换性较低,同时移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爬梯难以实现施工同时的快速移动,以及简易安装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组拼爬梯,其上下同时设置行动轮,可以实现沿墙体的快速移动,整体结构模块化,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拼爬梯,包括标准节组,两移动轮组,移动轮组设置于标准节组两端,标准节组包括若干首尾相接的标准节,各标准节之间共轴线,各标准节之间、标准节组和移动轮组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可拆卸连接。采用上下移动轮便于施工中的,尤其是隧道施工中沿纵向移动施工,完全省略了同一施工段中重复组拼过程。可拆卸结构可采用普通螺栓装配,法兰连接,卡扣连接或安装紧密的咬口连接。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组拼爬梯,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标准节包括梯旁和踏步,踏步水平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两梯旁,两梯旁轴线分别垂直踏步轴线。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组拼爬梯,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移动轮组包括与标准节组连接的连接块和设置于连接块前端的两移动轮,移动轮横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移动轮为横向移动轮,便于较长施工段中重复作业的移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组拼爬梯,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梯旁包括扶手杆和踏步杆,扶手杆和踏步杆相互平行,扶手杆设置于踏步杆上方,扶手杆和踏步杆之间通过踏步连接且设置于踏步同侧两端。可选的,各个拼装节大小相等。梯旁由多级拼装节组成,根据选择拼装节的多少可实现梯子长度的调节,同时多个标准拼装节便有快速准确的安装梯子。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组拼爬梯,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梯旁包括扶手杆和踏步杆,扶手杆和踏步杆相互平行,扶手杆设置于踏步杆上方,扶手杆和踏步杆之间通过踏步连接且设置于踏步同侧两端。梯旁包括扶手杆和踏步杆,两杆部同时连接踏步,使得踏步安装更稳固,同时组拼更方便。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组拼爬梯,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踏步为扁平立方体,踏步的两短边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用于与梯旁连接。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组拼爬梯,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安装孔设置于踏步短边侧面的短边位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组拼爬梯,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安装孔为定位销安装孔或安装螺孔,踏步的两个短边侧面以安装孔连线为对称轴均匀设置有两排用于踏步和梯旁之间进行限位的限位柱安装孔。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组拼爬梯,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踏步与扶手杆,踏步杆之间为固定连接。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组拼爬梯,作为一种优选方式,上一层踏步与扶手杆连接处于下一层踏步踏步杆连接位置连接有稳定杆。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组拼爬梯,作为一种优选方式,上一层踏步与踏步杆连接处于下一层踏步扶手杆连接位置连接有稳定杆。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组拼爬梯,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连接块与移动轮之间具有横向的旋转自由度,旋转自由度可通过设置在连接块与移动轮之间的弹簧限位。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组拼爬梯,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各行动轮上均设置有弹簧限位装置,用于锁死行动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组拼爬梯,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各拼装节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卡扣连接。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1)可利用上下行动轮方便施工作业面转移,降低施工间歇,提高施工效率;(2)爬梯整体模块化可自由控制高度,方便拆卸组装,可周转重复利用;(3)爬梯架构简单,便于施工现场取材组装。附图说明图1为组拼爬梯整体示意图;图2为组拼爬梯标准节组示意图;图3为组拼爬梯标准节示意图;图4为组拼爬梯移动轮组示意图;图5为组拼爬梯梯旁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标准节组;11、标准节;111、梯旁;1111、扶手杆;1112、踏步杆;112、踏步;2、移动轮组;21、连接块;22、移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包括标准节组1,两移动轮组2,移动轮组设置于标准节组1两端,标准节组1和移动轮组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如图2所示,标准节组1包括若干首尾相接的标准节11,各标准节11之间共轴线,各标准节11之间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如图3所示,标准节11包括梯旁111和踏步112,踏步112水平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两梯旁111,两梯旁111轴线分别垂直踏步112轴线。踏步112为扁平立方体,踏步112的两短边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用于与梯旁111连接。安装孔设置于踏步112短边侧面的短边位置。安装孔为定位销安装孔,踏步112的两个短边侧面以安装孔连线为对称轴均匀设置有两排用于踏步112和梯旁111之间进行限位的限位柱安装孔。如图4所示,移动轮组2包括与标准节组1连接的连接块21和设置于连接块21前端的两移动轮22,移动轮22横向设置且相互平行。连接块21与移动轮22之间具有横向的旋转自由度,旋转自由度可通过设置在连接块21与移动轮22之间的弹簧限位。如图5所示,梯旁111包括扶手杆1111和踏步杆1112,扶手杆1111和踏步杆1112相互平行,扶手杆1111设置于踏步杆1112上方,扶手杆1111和踏步杆1112之间通过踏步112连接且设置于踏步112同侧两端。踏步112与扶手杆1111,踏步杆1112之间为固定连接。每个踏步112同短边侧面限位柱至少安装两个,安装位置应于梯旁111同侧不同两排或不同侧同一排紧贴梯旁111设置。踏步112与扶手杆1111和踏步杆1112成一定角度,并与两杆部焊接,通过扶手杆1111和踏步杆1112之间的间距形成位置差,使得扁平立方体状的踏步有一定的安装位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拼爬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标准节组(1)、两移动轮组(2),所述移动轮组设置于所述标准节组(1)两端,所述标准节组(1)包括若干首尾相接的标准节(11),各所述标准节(11)之间共轴线,各所述标准节(11)之间、所述标准节组(1)和所述移动轮组(2)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拼爬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标准节组(1)、两移动轮组(2),所述移动轮组设置于所述标准节组(1)两端,所述标准节组(1)包括若干首尾相接的标准节(11),各所述标准节(11)之间共轴线,各所述标准节(11)之间、所述标准节组(1)和所述移动轮组(2)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拼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节(11)包括梯旁(111)和踏步(112),所述踏步(112)水平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梯旁(111),两所述梯旁(111)轴线分别垂直所述踏步(112)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拼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组(2)包括与标准节组(1)连接的连接块(21)和设置于所述连接块(21)前端的两移动轮(22),所述移动轮(22)横向设置且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拼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旁(111)包括扶手杆(1111)和踏步杆(1112),所述扶手杆(1111)和所述踏步杆(1112)相互平行,所述扶手杆(1111)设置于所述踏步杆(1112)上方,所述扶手杆(111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新余茂东梁琪孟祥顺刘明李树铮张贺林广赵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