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海峰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299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架结构,包括墙顶,所述墙顶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移动管,所述固定管右侧面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该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架结构,通过固定管和第一移动管相互配合,使用限位杆进行固定,实现对吊架长度的初级调节,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固定更加稳固,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更加便于进行调节,通过第一移动管和第二移动管相互配合,使用限位杆进行固定,实现对吊架长度的二级调节,调节范围更加广泛,能够适应各种高度的吊顶空间,有利于在各种高度环境下进行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架结构。
技术介绍
楼房建筑行业中,在对墙体进行构筑完成后,需要在墙体或墙顶上进行安装部件和装饰灯等操作,现有的安装方式是通过厂家提供的固定吊架直接固定在吊顶板上,这样的固定方式固定效果不牢靠,固定效果较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21013639.X用于在吊顶安装器件的支吊架结构,其基本描述为:包括:支撑架体,固设于吊顶板之上的混凝土楼板,所述支撑架体靠近所述吊顶板形成有支座,该用于在吊顶安装器件的支吊架结构在安装过程中吊撑杆的长度是固定的,但现实中吊顶的高度有很大的不同,长度固定的吊撑杆无法适应不同高度的吊顶空间,适应性较差,不利于在各种环境下进行施工。于是,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架结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架结构,包括墙顶,所述墙顶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移动管,所述固定管右侧面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外表面的左侧套接有限位管,所述第一移动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移动管,所述第二移动管的下表面设置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螺纹杆,所述稳定板的正下方设置有吊顶板,所述稳定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螺纹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器件。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管的内壁开设有滑动槽,第二移动管的外表面设置有滑动块,滑动槽与滑动块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管和第二移动管的材质均为铸铁,第一移动管和第二移动管的外表面均涂刷有防锈涂层。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限位管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适配。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管和第二移动管的外侧面均开设有多组限位通孔,多组限位通孔的孔径均为十五毫米。(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架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架结构,通过固定管和第一移动管相互配合,使用限位杆进行固定,实现对吊架长度的初级调节,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固定更加稳固,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更加便于进行调节,通过第一移动管和第二移动管相互配合,使用限位杆进行固定,实现对吊架长度的二级调节,调节范围更加广泛,能够适应各种高度的吊顶空间,有利于在各种高度环境下进行施工。2、该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架结构,通过固定板和固定杆相互配合,实现对吊架的精准固定,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固定更加稳固,有效防止掉落造成的经济损失及人身伤害,降低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顶;2、固定板;3、固定杆;4、固定管;5、第一移动管;6、限位杆;7、限位管;8、第二移动管;9、稳定板;10、螺纹杆;11、吊顶板;12、连接杆;13、固定柱;14、固定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架结构,包括墙顶1,墙顶1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杆3,通过固定板2和固定杆3相互配合,实现对吊架的精准固定,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固定更加稳固,有效防止掉落造成的经济损失及人身伤害,降低安全隐患,固定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管4,固定管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移动管5,通过固定管4和第一移动管5相互配合,使用限位杆6进行固定,实现对吊架长度的初级调节,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固定更加稳固,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更加便于进行调节,固定管4右侧面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6,限位杆6外表面的左侧套接有限位管7,第一移动管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移动管8,通过第一移动管5和第二移动管8相互配合,使用限位杆6进行固定,实现对吊架长度的二级调节,调节范围更加广泛,能够适应各种高度的吊顶空间,有利于在各种高度环境下进行施工,第二移动管8的下表面设置有稳定板9,稳定板9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螺纹杆10,稳定板9的正下方设置有吊顶板11,稳定板9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底端螺纹连接有固定柱13,固定柱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器件14。在本技术中为了使滑动更加顺畅,从而在第一移动管5的内壁开设有滑动槽,第二移动管8的外表面设置有滑动块,滑动槽与滑动块滑动连接,第一移动管5内壁的滑动槽与第二移动管8外表面的滑动块相互配合进行滑动,滑动更加顺畅。在本技术中为了提高吊架的使用寿命,从而第一移动管5和第二移动管8的材质均为铸铁,第一移动管5和第二移动管8的外表面均涂刷有防锈涂层,第一移动管5和第二移动管8外表面的防锈涂层防止腐蚀,提高使用寿命。在本技术中为了提高对吊架的限位固定效果,从而在限位杆6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限位管7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适配,限位杆6外表面的外螺纹与限位管7内壁的内螺纹相互配合进行固定,具有更好的限位固定效果。在本技术中为了使吊架具有更广的调节范围,从而在第一移动管5和第二移动管8的外侧面均开设有多组限位通孔,多组限位通孔的孔径均为十五毫米,第一移动管5和第二移动管8外侧面的限位通孔具有更广泛的调节范围。在使用时,将吊架放置到指定位置,使用固定杆3对固定板2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拧下限位管7,将限位杆6抽出,控制第一移动管5和第二移动管8调整到合适位置,将限位杆6插入,使用限位管7进行拧紧固定,随后将连接杆12插入固定柱13内进行固定,完成安装固定操作。综上所述,该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架结构,通过固定管4和第一移动管5相互配合,使用限位杆6进行固定,实现对吊架长度的初级调节,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固定更加稳固,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更加便于进行调节,通过第一移动管5和第二移动管8相互配合,使用限位杆6进行固定,实现对吊架长度的二级调节,调节范围更加广泛,能够适应各种高度的吊顶空间,有利于在各种高度环境下进行施工。该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架结构,通过固定板2和固定杆3相互配合,实现对吊架的精准固定,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固定更加稳固,有效防止掉落造成的经济损失及人身伤害,降低安全隐患。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架结构,包括墙顶(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顶(1)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杆(3),所述固定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管(4),所述固定管(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移动管(5),所述固定管(4)右侧面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6),所述限位杆(6)外表面的左侧套接有限位管(7),所述第一移动管(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移动管(8),所述第二移动管(8)的下表面设置有稳定板(9),所述稳定板(9)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螺纹杆(10),所述稳定板(9)的正下方设置有吊顶板(11),所述稳定板(9)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底端螺纹连接有固定柱(13),所述固定柱(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器件(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架结构,包括墙顶(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顶(1)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杆(3),所述固定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管(4),所述固定管(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移动管(5),所述固定管(4)右侧面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6),所述限位杆(6)外表面的左侧套接有限位管(7),所述第一移动管(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移动管(8),所述第二移动管(8)的下表面设置有稳定板(9),所述稳定板(9)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螺纹杆(10),所述稳定板(9)的正下方设置有吊顶板(11),所述稳定板(9)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底端螺纹连接有固定柱(13),所述固定柱(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器件(14)。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丁海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