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臭地漏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24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臭地漏芯,包括外管和弹性内芯;所述外管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在所述外管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外管的底部封闭;所述弹性内芯嵌装在所述外管的第一进水口内,所述弹性内芯的顶部与所述外管的顶部固连;在所述的弹性内芯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在所述弹性内芯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上缘低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下缘;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下缘高于所述外管的底面;在所述第二出水口与第一出水口之间形成有水流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防止软质弹性地漏芯掉落堵塞下水管道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臭地漏芯
本技术涉及地漏装置制造的
,尤其涉及一种防臭地漏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为“201220175840.8”,专利名称为“防臭地漏”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漏防臭的技术方案,具有防止下水道反味的技术效果。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在这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鸭嘴阀套装在内管的底部,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随着所述弹性材料的老化和水流的冲击,所述鸭嘴阀有脱落的可能;且由于所述套装在内管底部的鸭嘴阀长期与外管底部积存的污水(通常为碱性污水)接触,使其老化速度更快,更容易松脱;(二)在这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鸭嘴阀安装在内管下端,位于地漏深处,在出现闭合不严或者脱落等故障时,用户通常不能直观发现并及时处理,只有当用户拔出所述内管时才能发现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为“201220712135.7”,专利名称为“软体地漏套”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漏防臭的技术方案,具有防止下水道反味的技术效果。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一)因为这种软体地漏套采用软体材料制成、且体积较小,所以在将其安装在下水管口的过程中,有掉落到下水管道内部,堵塞下水道的可能;(二)在所述软体材料老化后,所述软体地漏套有断裂并掉落到下水管道内部,堵塞下水道的可能;(三)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软体材料弹性减弱,所述软体地漏套底部的软质弹性的弧形开口阀有闭合不严的可能,在闭合不严时会造成下水道反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臭地漏芯,具有可防止软质弹性地漏芯掉落堵塞下水管道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臭地漏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和弹性内芯;所述外管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在所述外管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外管的底部封闭;所述弹性内芯嵌装在所述外管的第一进水口内,所述弹性内芯的顶部与所述外管的顶部固连;在所述的弹性内芯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在所述弹性内芯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上缘低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下缘;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下缘高于所述外管的底面;在所述第二出水口与第一出水口之间形成有水流通道;在不排水时,所述的第二出水口弹性闭合;在排水时,地面污水从所述第二进水口进入弹性内芯,所述第二出水口在水压的作用下打开,地面污水从第二出水口流出弹性内芯进入外管内,然后,在外管内延外管侧壁向上从所述第一出水口流出所述外管;在排水结束后,所述第二出水口弹性闭合,所述地面污水在所述第一出水口下缘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形成有水封。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内芯为硅胶弹性地漏芯,规格与所述外管内腔相配合。更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内芯包括上段芯和下段芯,位于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上缘之间的弹性内芯为上段芯,位于所述第一出水口下缘至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的弹性内芯为下段芯;所述上段芯水平方向的截面积大于所述下段芯水平方向的的截面积。更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内芯包括上段芯和下段芯,位于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上缘之间的弹性内芯为上段芯,位于所述第一出水口下缘至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的弹性内芯为下段芯;至少部分所述上段芯的外侧面与所述外管的内侧面相贴合。更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内芯的内径上宽下窄。进一步的,在所述弹性内芯的第二进水口内设置有不锈钢内撑开环;所述不锈钢内撑开环的规格与第二进水口配合;在所述不锈钢内撑开环的外侧面形成有锥度贴合面;将所述不锈钢内撑开环插入所述第二进水口后,所述不锈钢内撑开环在所述第二进水口内支撑所述弹性内芯顶部的侧壁,将所述弹性内芯顶部的侧壁抵靠固定在所述外管顶部的侧壁上。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出水口处固连有格栅。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出水口处形成有鸭嘴阀,或者在所述第二出水口处形成有薄壁折皱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在本技术中,所述弹性内芯设置在所述外管内,所述弹性内芯的顶部与所述外管的顶部固连。这一设计可避免所述弹性内芯在其安装的过程中,或者在老化断裂后直接掉落到下水管道内、堵塞下水道;(2)在本技术中,所述弹性内芯的顶部与所述外管的顶部固连,所述弹性内芯的顶部不会长期浸泡在外管底部的污水中,可减缓所述弹性内芯顶部老化的速度;(3)本技术在实际使用中,所述弹性内芯的顶部和所述外管的顶部通常位于地漏上盖的下方,在所述弹性内芯发生闭合不严或者脱落等故障时,用户透过地漏上盖或者打开地漏上盖即可直观发现并及时处理;(4)当所述弹性内芯的第二出水口弹性减弱、闭合不严时,在所述第二出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之间的水封可起到防臭的作用,降低反味问题发生的概率;(5)本技术在实际使用中,所述弹性内芯还兼具密封圈的功能,可密封所述弹性内芯顶部和所述外管顶部之间的间隙,防止这部分间隙反味;(6)本技术零部件更少,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实用性更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管;2、弹性内芯;3、第一进水口;4、第一出水口;5、第二进水口;6、第二出水口;7、地漏壳体;8、地漏芯安装口;9、第一翻边;10、第二翻边;11、不锈钢内撑开环;12、第三翻边;13、上段芯;14、下段芯;15、连接芯;16、格栅;17、鸭嘴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实施例一一种防臭地漏芯,包括外管1和弹性内芯2。所述外管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进水口3,在所述外管1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出水口4,所述外管1的底部封闭。所述弹性内芯2嵌装在所述外管1的第一进水口3内,所述弹性内芯2的顶部与所述外管1的顶部固连;在所述的弹性内芯2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进水口5,在所述弹性内芯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6;所述第二出水口6的上缘低于所述第一出水口4的下缘;所述第二出水口6的下缘高于所述外管1的底面;在所述第二出水口6与第一出水口4之间形成有水流通道;注水后,所述水流通道形成水封,所述水封将下水管道内的空气与所述弹性内芯2内的空气隔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臭地漏芯与常规地漏壳体7配合使用。如图1所示,在所述地漏壳体7的下方设置有圆形的地漏芯安装口8,所述防臭地漏芯竖直向下插入所述地漏芯安装口8。具体的,所述防臭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臭地漏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和弹性内芯(2);/n所述外管(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进水口(3),在所述外管(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4),所述外管(1)的底部封闭;/n所述弹性内芯(2)嵌装在所述外管(1)的第一进水口(3)内,所述弹性内芯(2)的顶部与所述外管(1)的顶部固连;在所述的弹性内芯(2)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进水口(5),在所述弹性内芯(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6);所述第二出水口(6)的上缘低于所述第一出水口(4)的下缘;所述第二出水口(6)的下缘高于所述外管(1)的底面;在所述第二出水口(6)与第一出水口(4)之间形成有水流通道;/n在不排水时,所述的第二出水口(6)弹性闭合;/n在排水时,地面污水从所述第二进水口(5)进入弹性内芯(2),所述第二出水口(6)在水压的作用下打开,地面污水从第二出水口(6)流出弹性内芯(2)进入外管(1)内,然后,在外管(1)内延外管(1)侧壁向上从所述第一出水口(4)流出所述外管(1);/n在排水结束后,所述第二出水口(6)弹性闭合,所述地面污水在所述第一出水口(4)下缘与所述第二出水口(6)之间形成有水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臭地漏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和弹性内芯(2);
所述外管(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进水口(3),在所述外管(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4),所述外管(1)的底部封闭;
所述弹性内芯(2)嵌装在所述外管(1)的第一进水口(3)内,所述弹性内芯(2)的顶部与所述外管(1)的顶部固连;在所述的弹性内芯(2)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进水口(5),在所述弹性内芯(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6);所述第二出水口(6)的上缘低于所述第一出水口(4)的下缘;所述第二出水口(6)的下缘高于所述外管(1)的底面;在所述第二出水口(6)与第一出水口(4)之间形成有水流通道;
在不排水时,所述的第二出水口(6)弹性闭合;
在排水时,地面污水从所述第二进水口(5)进入弹性内芯(2),所述第二出水口(6)在水压的作用下打开,地面污水从第二出水口(6)流出弹性内芯(2)进入外管(1)内,然后,在外管(1)内延外管(1)侧壁向上从所述第一出水口(4)流出所述外管(1);
在排水结束后,所述第二出水口(6)弹性闭合,所述地面污水在所述第一出水口(4)下缘与所述第二出水口(6)之间形成有水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臭地漏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内芯(2)为硅胶弹性地漏芯,规格与所述外管(1)内腔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臭地漏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内芯(2)包括上段芯(13)和下段芯(14),位于所述第二进水口(5)与所述第一出水口(4)上缘之间的弹性内芯(2)为上段芯(13),位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慧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光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