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蓝藻富集打捞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9146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蓝藻富集打捞系统,包括打捞机构和富集机构,打捞机构包括打捞平台,打捞平台底面通过固定支架安装有取藻箱,取藻箱设有藻水入口,内部安装有潜流泵,顶面设有驱动电机,潜流泵的出液口通过排藻管连接至河岸;富集机构包括富集平台,富集平台上安装有支撑轴,支撑轴上固定有导流叶轮,富集平台上设有富集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富集电机控制导流叶轮旋转从而带动导流叶轮覆盖范围内河面藻水朝打捞平台流动,大大增大了打捞平台的打捞范围,并且四周河面藻水全部朝打捞平台流动,提高了打捞平台处河面藻水含藻率,大大提高了打捞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蓝藻富集打捞系统
本技术涉及蓝藻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蓝藻富集打捞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蓝藻水华已成为我国湖泊、水库、鱼塘的重大水环境问题,蓝藻水华导致的水体污染,对人类的生活及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蓝藻毒素也会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这种危害程度已经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夏秋两季,蓝藻大量繁殖,并在水面上形成一层蓝绿色而又有腥臭味的浮沫,严重消耗水中的氧气,进而造成水质急剧下降、鱼类死亡等情况的发生。目前对蓝藻的治理主要通过打捞收集脱水转运的方式,其中打捞方式主要有人工打捞、固定平台打捞和打捞船打捞,其中人工打捞的人力和物理成本较高,并且打捞效率低下,已经逐渐被淘汰;固定平台打捞是通过在河道上设置固定的打捞平台,通过取藻器将河道表面流过平台的藻水汲取出完成打捞,这种方式由于定点设置,仅能打捞流过平台的河水表面的蓝藻,因此覆盖面积不大,打捞效率不高,但是这种方法成本较低,自动程度较高;打捞船打捞是通过设置有打捞机构的船只在河面移动,对藻水进行打捞,这种方式覆盖面积较大,但是成本相对较高,并且每次的打捞容量有限。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增大蓝藻打捞面积、成本较低、自动化程度高的蓝藻富集打捞系统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藻富集打捞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蓝藻打捞平台的打捞覆盖面积不大、打捞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蓝藻富集打捞系统,包括打捞机构和富集机构,所述打捞机构包括设置在河道边角处的打捞平台,所述打捞平台通过第一支撑装置设置在河面上,且打捞平台底面通过固定支架安装有取藻箱,所述取藻箱设有藻水入口,内部安装有潜流泵,所述取藻箱顶面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潜流泵的驱动电机,所述潜流泵的出液口通过排藻管连接至河岸;所述富集机构包括环绕所述打捞平台设置的富集平台,所述富集平台通过第二支撑装置设置在河面上,且富集平台上通过轴承安装有竖直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套设固定有导流叶轮,所述富集平台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支撑轴旋转的富集电机,所述导流叶轮旋转带动河面藻水朝所述打捞平台流动。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打捞平台底部设置取藻箱,藻水通过取藻箱的藻水入口进入内部并被潜流泵输送至河岸的贮存机构内完成蓝藻的打捞;富集平台环绕打捞平台设置,通过富集电机控制导流叶轮旋转从而带动导流叶轮覆盖范围内河面藻水朝打捞平台流动,大大增大了打捞平台的打捞范围,并且四周河面藻水全部朝打捞平台流动,提高了打捞平台处河面藻水含藻率,大大提高了打捞效率。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如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浮箱和环绕所述打捞平台设置的第一固定桩,所述第一浮箱设置在所述打捞平台底面将打捞平台支撑在河面上,所述第一固定桩底部固定在河床,顶部可拆卸固定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将所述打捞平台卡设在中间限位。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浮箱将打捞平台支撑在河面,打捞平台高度能够根据河面水位高度自由变化,保证正常打捞蓝藻;第一固定桩上固定的限位杆环绕打捞平台设置将打捞平台卡设在中间限位,能够避免打捞平台移位,同时提高结构稳定性;可拆卸的限位杆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所述打捞平台四角,且限位杆的横截面呈与打捞平台边角对应的L形。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打捞平台随河面高度升降时沿限位杆的L形面升降,保证打捞平台的竖直方向的自由度,同时避免其移位。进一步,所述固定支架为平行四边形升降支架,所述平行四边形升降支架上下两端分别于所述打捞平台底面和取藻箱顶面固定,且平行四边形升降支架上设有用于控制升降的升降油缸,所述打捞平台上设有所述升降油缸的控制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通过升降油缸控制平行四边形升降支架的升降高度,从而控制取藻箱高度,保证蓝藻打捞正常进行,同时便于检修电器元件等。进一步的,所述藻水入口设置在所述取藻箱远离河道一侧上部,且藻水入口呈横条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横条形设置的藻水入口提高了面积,从而提高了打捞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取藻箱的横截面呈长条弧形设置,且弧形中部朝远离河道一侧凸出。通过采用上述发难,长条弧形的取藻箱大大增大了藻水进入的范围,从而增大了打捞面积和打捞效率。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第二浮箱和设置在所述富集平台下方的若干个第二固定桩,所述第二浮箱设置在所述打捞平台底面将打捞平台支撑在河面上,所述第二固定桩竖直设置底部固定在河床上,顶部穿过所述富集平台后设有挡环。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二浮箱将富集平台支撑在水面,第二固定桩穿过富集平台设置起到竖直方向的导杆作用,避免富集平台移位;挡环避免富集平台由第二固定桩上脱落。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叶轮包括轮体以及均匀设置在轮体周面的叶片,所述轮体套设固定在所述支撑轴上,所述叶片包括连接段和作用段,所述作用段于河面贴合且作用段朝所述打捞平台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段朝外侧下方倾斜连接所述作用段和轮体。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连接段连接贴合河面的作用段和轮体,避免叶片旋转时与富集平台干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打捞机构的A方向侧视图。图3是图1中富集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打捞平台;2、平行四边形升降支架;3、取藻箱;301、藻水入口;4、潜流泵;5、驱动电机;6、排藻管;7、第一浮箱;8、第一固定桩;9、限位杆;10、升降油缸;11、控制组件;12、富集平台;13、支撑轴;14、导流叶轮;1401、轮体;1402、叶片;1403、连接段;1404、作用段;15、富集电机;16、第二浮箱;17、第二固定桩;18、挡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蓝藻富集打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打捞机构和富集机构,所述打捞机构包括设置在河道边角处的打捞平台,所述打捞平台通过第一支撑装置设置在河面上,且打捞平台底面通过固定支架安装有取藻箱,所述取藻箱设有藻水入口,内部安装有潜流泵,所述取藻箱顶面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潜流泵的驱动电机,所述潜流泵的出液口通过排藻管连接至河岸;所述富集机构包括环绕所述打捞平台设置的富集平台,所述富集平台通过第二支撑装置设置在河面上,且富集平台上通过轴承安装有竖直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套设固定有导流叶轮,所述富集平台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支撑轴旋转的富集电机,所述导流叶轮旋转带动河面藻水朝所述打捞平台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蓝藻富集打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打捞机构和富集机构,所述打捞机构包括设置在河道边角处的打捞平台,所述打捞平台通过第一支撑装置设置在河面上,且打捞平台底面通过固定支架安装有取藻箱,所述取藻箱设有藻水入口,内部安装有潜流泵,所述取藻箱顶面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潜流泵的驱动电机,所述潜流泵的出液口通过排藻管连接至河岸;所述富集机构包括环绕所述打捞平台设置的富集平台,所述富集平台通过第二支撑装置设置在河面上,且富集平台上通过轴承安装有竖直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套设固定有导流叶轮,所述富集平台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支撑轴旋转的富集电机,所述导流叶轮旋转带动河面藻水朝所述打捞平台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藻富集打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浮箱和环绕所述打捞平台设置的第一固定桩,所述第一浮箱设置在所述打捞平台底面将打捞平台支撑在河面上,所述第一固定桩底部固定在河床,顶部可拆卸固定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将所述打捞平台卡设在中间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蓝藻富集打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所述打捞平台四角,且限位杆的横截面呈与打捞平台边角对应的L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王盼葛恒军张闻杭天飞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