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排水集水路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05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排水集水路面,其结构主要包括上层基层面砖、下层地砖、透水混凝土底层、排水底渠;所述透水混凝土底层紧贴于路基层上方,不仅满足路面的荷载强度,又起到透水、排水作用;上层基层面砖和下层地砖成套铺设在透水混凝土底层上方,起到快速排水集水的作用;排水底渠位于路基层下方,可以集水并可与市政管道或路旁绿化带相连通,将积水快速排出的同时,使地下水得到补充,提高地下水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热岛效应的问题,属于工程精致建造领域,是一项绿色施工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排水集水路面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排水集水路面。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逐渐加快,但同时易导致城市路面硬化,雨水无法直接下渗到地下,一方面导致雨水不能及时排出,造成路面大量积水,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也不利于城市的清洁与环境保护;另一方面雨水经过市政管网直接排出,导致城市地下水不能及时得到补充,造成地下水位的降低、地面下沉等一系列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排水集水路面,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路面的快速排水,降低地面下沉风险,提高地下水位,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增加雨水利用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排水集水路面,所述排水集水路面为多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垂直分布上层基层面砖、下层地砖、透水混凝土底层、路基层、排水底渠;所述上层基层面砖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其中一对对角的角点设有倒角,倒角的横截面呈圆弧状,上层基层面砖上分布有竖向的贯穿孔,每个贯穿孔中空;所述下层地砖为倒锥体坡面结构,锥体上部中心设有凸出的圆柱体,锥体上部设有坎台,下部设有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与坎台之间设有坡面;所述排水底渠左右两侧及底部均设有排水口,排水口设有过滤板;所述上层基层面砖的厚度与下层地砖凸出的圆柱体高度相同,坐落在下层地砖的坎台上部;上层基层面砖在圆周上依次排列围合在下层地砖凸出的圆柱体周围,上层基层面砖的圆弧状倒角与圆柱体侧面贴合;所述上层基层面砖的底部与两块下层地砖的坎台侧面、坡面围成储水空腔。进一步,所述上层基层面砖的倒角为18~60度。进一步,所述上层基层面砖的贯穿孔直径为30~50mm。进一步,所述上层基层面砖上部还设有加强层,加强层的强度不低于50Mpa。进一步,所述透水混凝土底层的强度不低于30Mpa,且其吸水率不大于0.5%。进一步,所述排水底渠左右两侧的排水口可连接管道将水排放至附近绿化带,底部排水口可与市政排水管网相连接。进一步,所述透水混凝土底层与排水底渠中间设有过滤网。进一步,所述排水底渠之间的距离为1m-3m。进一步,所述过滤板和过滤网上均设有直径8mm~15mm的滤孔。本技术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排水集水路面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贯穿孔和滤孔可过滤杂物,以免排储水空腔和水底渠阻塞。2)下层地砖的储水空腔可以储存地面积聚的水分,使得水分逐步排至下层地表和排水底渠,同时提高路面的荷载强度。3)本技术实现路面的快速排水,降低地面下沉风险,提高地下水位,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正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上层基层面砖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下层地砖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下层地砖的正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正视示意图。其中,1-上层基层面砖、1.1-倒角、1.2-贯穿孔、2-下层地砖、2.1-圆柱体、2.2-坎台、2.3-支撑平台、2.4-坡面、2.5-储水空腔、3-透水混凝土底层、4-排水底渠、4.1-排水口、4.2-过滤板、4.3-滤孔、5-路基层、6-过滤网、7-管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排水集水路面,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排水集水路面,所述排水集水路面为多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垂直分布上层基层面砖1、下层地砖2、透水混凝土底层3、路基层5、排水底渠4;所述上层基层面砖1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其中一对对角的角点设有倒角1.1,倒角1.1的横截面呈圆弧状,倒角1.1为30度,上层基层面砖1上竖向分布有直径为30~50mm的贯穿孔1.2,用以快速排出路面积水和雨水,防止路面存水同时起到防滑的作用,也可防止大块异物流至下水道;上层基层面砖1上部还设有加强层,其强度不低于50Mpa,以保证上层基层面砖1的荷载强度;下层地砖2为倒锥体坡面2.4结构,锥体上部中心设有凸出的圆柱体2.1,锥体上部设有坎台2.2,下部设有支撑平台2.3,支撑平台2.3与坎台2.2之间设有坡面2.4,坎台2.2和支撑平台2.3均为正六边形;上层基层面砖1的厚度与下层地砖2凸出的圆柱体2.1高度相同,坐落在下层地砖2的坎台2.2上部,六块上层基层面砖1在圆周上依次排列围合在下层地砖2凸出的圆柱体2.1周围,上层基层面砖1的圆弧状倒角1.1与圆柱体2.1侧面贴合;上层基层面砖1的底部与两块下层地砖2的坎台2.2侧面、坡面2.4围成储水空腔2.5,以储存地面积聚的水分,使得水分逐步排至下层地表和排水底渠4,同时提高路面的荷载强度。透水混凝土底层3的强度不低于30Mpa,且其吸水率不大于0.5%,在保障排水功能的同时,保护面砖不会因冬天雨雪天气造成的冻融问题而降低强度,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透水混凝土底层3与排水底渠4中间设有滤孔4.3直径为8mm~15mm的过滤网6;排水底渠4为长方体,左右两侧及底部均设有排水口4.1,其中左右两侧的排水口4.1错开设置,以便及时收集不同土层的积水,排水口4.1设有滤孔4.3直径为8mm~15mm的过滤板4.2;排水底渠4左右两侧的排水口4.1可连接管道7将水排放至附近绿化带,底部排水口4.1可与市政排水管网相连接,从而快速排出积水;排水底渠4之间的距离为2m,排水底渠4可根据路面情况及铺设地常年降雨量设置排水底渠4之间的距离、深度和宽度。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排水集水路面的排水底渠4之间增加管道7构成本技术的实施例二,排水底渠4两侧的排水口4.1对称设置,并在相邻排水底渠4的排水口4.1通过坡度为1度的管道7相连。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排水集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集水路面为多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垂直分布上层基层面砖、下层地砖、透水混凝土底层、路基层、排水底渠;/n所述上层基层面砖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其中一对对角的角点设有倒角,倒角的横截面呈圆弧状,上层基层面砖上分布有竖向的贯穿孔,每个贯穿孔中空;/n所述下层地砖为倒锥体坡面结构,锥体上部中心设有凸出的圆柱体,锥体上部设有坎台,下部设有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与坎台之间设有坡面;/n所述排水底渠左右两侧及底部均设有排水口,排水口设有过滤板;/n所述上层基层面砖的厚度与下层地砖凸出的圆柱体高度相同,坐落在下层地砖的坎台上部;/n上层基层面砖在圆周上依次排列围合在下层地砖凸出的圆柱体周围,上层基层面砖的圆弧状倒角与圆柱体侧面贴合;/n所述上层基层面砖的底部与两块下层地砖的坎台侧面、坡面围成储水空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排水集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集水路面为多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垂直分布上层基层面砖、下层地砖、透水混凝土底层、路基层、排水底渠;
所述上层基层面砖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其中一对对角的角点设有倒角,倒角的横截面呈圆弧状,上层基层面砖上分布有竖向的贯穿孔,每个贯穿孔中空;
所述下层地砖为倒锥体坡面结构,锥体上部中心设有凸出的圆柱体,锥体上部设有坎台,下部设有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与坎台之间设有坡面;
所述排水底渠左右两侧及底部均设有排水口,排水口设有过滤板;
所述上层基层面砖的厚度与下层地砖凸出的圆柱体高度相同,坐落在下层地砖的坎台上部;
上层基层面砖在圆周上依次排列围合在下层地砖凸出的圆柱体周围,上层基层面砖的圆弧状倒角与圆柱体侧面贴合;
所述上层基层面砖的底部与两块下层地砖的坎台侧面、坡面围成储水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排水集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基层面砖的倒角为18~6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排水集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基层面砖的贯穿孔直径为30~50mm。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荣会景帅帅郭玉顺安百平
申请(专利权)人: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宏大置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