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8844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其中,水路系统包括: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相连通;回流管路,回流管路的入口端与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中离子浓度较高的一个所连接的出水管路相连通,回流管路的出口端与另一个所连接的进水管路相连通,其中,第一处理室内流体的离子和第二处理室内流体的离子能够相互渗透以改变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内流体的离子浓度。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改变系统回收率其保证水资源利用率的情况下提高浓水流道内膜表面过水流速,降低浓差极化同时解决膜两侧压差问题,降低膜片结垢和变形风险,延长系统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
本技术涉及净水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路系统和一种净水设备。
技术介绍
家用净水器一般采用活性炭或是外置过滤器来实现水中杂质的去除,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活性炭和过滤器均属于耗材类,用户常常由于需要更换耗材而不得不额外支出,影响产品的使用,现有技术中,有的净水设备采用电渗析技术实现净化,然而由于在工作过程中,管路中的水压会保持较高的状态,极大降低电渗析的脱盐率,进而使得产出的水的品质仍不适于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路系统。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水路系统,包括: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第一处理室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相连通,且第二处理室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相连通;回流管路,回流管路的入口端与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中离子浓度较高的一个所连接的出水管路相连通,回流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中另一个所连接的进水管路相连通,其中,第一处理室内流体的离子和第二处理室内流体的离子能够相互渗透以改变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内流体的离子浓度。在该技术方案中,水路系统中包括进水管路、出水管路、第二处理室、第一处理室和回流管路。其中,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连通,以通过进水管路分别向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输送待净化的水,并经过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处理后,经出水管路排出,从而获得除去盐分以及杂质的净水,进一步地,由于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内的流体浓度不同,其流速也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在净化过程中极易在渗透膜的表面结垢以使得系统无法正常对水进行净化,通过设置回流管路,将其入口端与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中离子浓度较高的一个所连接的出水管路相连通,其出口端与两个处理室中另一个所连接的进水管路相连通,使得整个系统排出的浓水可由回流管路流回至系统内,实现在不改变系统回收率其保证水资源利用率的情况下提高浓水流道内膜表面过水流速,降低浓差极化同时解决膜两侧压差问题,降低膜片结垢和变形风险,延长系统寿命。具体地,水路系统可用于对水净化处理,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作为电渗析装置,可将输入到水路系统中的水处理变成两种不同杂质浓度的水分别排出,杂质浓度高的水作为污水进行处理,杂质浓度小的水作为可循环利用的水。进一步地,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作为倒极电渗析膜堆的主要处理模块,第一处理室内存储淡水时,第二处理室内存储浓水,或是第二处理室内存储淡水时,第一处理室内存储浓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水泵,设于回流管路上,以驱动入口端的流体流向出口端。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回流管路上设置水泵,可控制浓度较高的流体经回流管路的流量,以控制系统内的整体压差,降低系统发生渗漏以影响正常净化的可能性。可以理解,水泵的功率可调,从而可对回流管路的流量进行控制,将回流流量控制为淡水产量与浓水排放量的差值,可极大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性,也同时是提高浓度较高的处理室的内膜过水留,降低膜片结构和变形风险。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水管路具体包括:第一主进水管和第二主进水管,其中,第一主进水管与第一处理室相连通,第二主进水管与第二处理室相连通,回流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二主进水管相连。在该技术方案中,进水管路中包括第一主进水管和第二主进水管,并设置第一主进水管与第一处理室相连通。也即当水通过第一主进水管流入第一处理室,从出水管路排出。同样地,第二主进水管与第二处理室相连通,也即从第二主进水管流入第二处理室的水会通过出水管路室排出,进而有效控制了了水的流向,以分别通过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分别向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供水,从而通过阀门组件分别控制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的水流量,从而向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供给不等量的水,使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在净水操作后,获得特定的淡水回收比,以提高净水效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水管路还包括:第一进水支管,第一进水支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主进水管和第一处理室相连通;第二进水支管,第二进水支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主进水管和第二处理室相连通;第三进水支管,第三进水支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主进水管和第一处理室相连通;第四进水支管,第四进水支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主进水管和第二处理室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进水支管、主进水管和处理室之间不同的连接关系,以控制水的流向,可以实现对两个处理室的交替控制,以控制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供水量,以提高净水操作的可靠性。具体地,第一进水支管和第二进水支管均由第一主进水管向外引出,并分别连通至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第三进水支管和第四进水支管均由第二主进水管向外引出,并分别连通至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可根据实际需求通过不同的流路将水导入至两个处理室中,便于后续处理室对水进行净化操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进水阀,设于第一进水支管上;第二进水阀,设于第二进水支管上;第三进水阀,设于第三进水支管上;第四进水阀,设于第四进水支管上,其中,第一进水阀和第二进水阀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第三进水阀和第四进水阀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进水阀和第二进水阀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第三进水阀和第四进水阀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在一种情况下,第一进水阀开启,第二进水阀关闭,第三进水阀开启,第四进水阀关闭,待净化的水经第一主进水管之后,通过第一进水支管向第一处理室供水,第二主进水管中的水则通过第三进水支管向第二处理室供水;或者第一进水阀关闭,第二进水阀开启,第三进水阀关闭,第四进水阀开启,待净化的水经第一主进水管之后,通过第二进水支管向第一处理室供水,第二主进水管中的水则通过第四进水支管向第二处理室供水。需要说明的是,一方面防止了因水水量过大对第一处理室或第二处理室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水量,提高了净水操作的可靠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一三通阀的两个阀口分别与第一进水支路和第二进水支路相连通,第一三通阀的另一个阀口与第一主进水管相连通;第二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的两个阀口分别与第三进水支路和第四进水支路相连通,第一三通阀的另一个阀口与第二主进水管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三通阀的两个阀口分别与第一进水支路和第二进水支路相连通,且第一三通阀的另一个阀口与第一主进水管相连通,通过控制第一三通阀的阀门的朝向从而控制通过第一主进水管向内供水的处理室的流量,具体地,第一三通阀使第一进水支路与第一主进水管连通、第二进水支路与第一主进水管断开时,待净化的水通过第一主进水管、第一进水支路向第一处理室供水;第一三通阀使第二进水支路与第一主进水管连通、第一进水支路与第一主进水管断开时,待净化的水通过第一主进水管、第二进水支路向第二处理室供水;同样地,通过设置第二三通阀的两个阀口分别与第三进水支路和第四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n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所述第一处理室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处理室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相连通;/n回流管路,所述回流管路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处理室和所述第二处理室中离子浓度较高的一个所连接的出水管路相连通,所述回流管路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处理室和所述第二处理室中另一个所连接的进水管路相连通,/n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室内流体的离子和所述第二处理室内流体的离子能够相互渗透以改变所述第一处理室和所述第二处理室内流体的离子浓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
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所述第一处理室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处理室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相连通;
回流管路,所述回流管路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处理室和所述第二处理室中离子浓度较高的一个所连接的出水管路相连通,所述回流管路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处理室和所述第二处理室中另一个所连接的进水管路相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室内流体的离子和所述第二处理室内流体的离子能够相互渗透以改变所述第一处理室和所述第二处理室内流体的离子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泵,设于所述回流管路上,以驱动所述入口端的流体流向所述出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具体包括:
第一主进水管和第二主进水管,
其中,所述第一主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处理室相连通,所述第二主进水管与所述第二处理室相连通,所述回流管路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主进水管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还包括:
第一进水支管,所述第一进水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进水管和所述第一处理室相连通;
第二进水支管,所述第二进水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处理室相连通;
第三进水支管,所述第三进水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主进水管和所述第一处理室相连通;
第四进水支管,所述第四进水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主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处理室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进水阀,设于所述第一进水支管上;
第二进水阀,设于所述第二进水支管上;
第三进水阀,设于所述第三进水支管上;
第四进水阀,设于所述第四进水支管上,
其中,所述第一进水阀和所述第二进水阀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所述第三进水阀和所述第四进水阀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两个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支路和所述第二进水支路相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另一个阀口与所述第一主进水管相连通;
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的两个阀口分别与所述第三进水支路和所述第四进水支路相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另一个阀口与所述第二主进水管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流量阀,设于所述第一主进水管;
第二流量阀,设于所述第二主进水管上,
其中,所述第一流量阀和所述第二流量阀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处理室和所述第二处理室的进水流量比例。


8.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路包括:
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处理室相连通;
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处理室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路还包括:
第一出水支管,所述第一出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管相连通;
第二出水支管,所述第二出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管相连通;
第三出水支管,所述第三出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相连通;
第四出水支管,所述第四出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相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出水支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出水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淡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支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出水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浓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回流管路的入口端与所述浓出水管相连通。


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梦薇张艳鹤孙天厚曲绍鹤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