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式海缆排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8754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海缆排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回转式海缆排线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排线支臂上设置轴承座,轴承座上通过轴承设置连接轴,行走牵引链条通过链条齿轮设置于连接轴上。正中位置有导线托轮的井字轮行走排线小车等距离设置于两条行走牵引链条之间,克服了传统单链式牵引链条排线装置会因侧向压力导致井字轮行走排线小车侧偏的缺点。排线支臂的长度可根据实际输缆的需要和托盘的尺寸来调节。双链条行走齿轮箱体支持排线支臂进行360°连续旋转,将海缆从导线托轮处穿过,排线支臂进行360°旋转,即可方便快捷地将海缆盘绕至甲板上的托盘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转式海缆排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海缆排线
,尤其涉及一种回转式海缆排线装置。
技术介绍
在海上风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专用敷设船舶资源的紧张,30公里以内的35kV短段长海缆在进行工厂码头装船时,风电开发商需要统一调度采用一般的甲板驳船进行码头接缆。这类船型不像专用的海缆敷设船,没有退扭架及主动式收线托盘,人工手动平顺盘放入托盘内较为困难,故而广泛应用海缆排线装置。如中国专利CN201710513907.1公开的一种海缆智能收放线架,承重台上设置有过缆孔、牵引台和牵引轨道,牵引台上设置有牵引轮,牵引轮与牵引电机相连,海缆从牵引轨道布置到牵引轮,再从牵引轮牵引至海缆存储池。在收线排线过程中,仅需要人工扶着海缆即可。不过现有的海缆排线装置多需要架设圆形导轨,占用空间大,且牵引链条为单链式,在进行外径120mm以上的大直径成品海缆排线时,容易因侧向压力导致牵引装置侧偏,引起牵引链条断裂,安全性低。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设计一种更为高效省力的海缆排线装置,以克服现有装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回转式海缆排线装置,方便快捷地将海缆盘绕至甲板上的托盘中。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回转式海缆排线装置,包括配重箱1、电机2、行走减速箱3、排线支臂21、支臂支架28、行走牵引双链条机构和双链条行走齿轮箱体,所述配重箱1设置于所述排线支臂21的末端,所述电机2、行走减速箱3和行走牵引双链条机构设置于所述排线支臂21上,所述行走减速箱3与行走牵引双链条机构连接,所述双链条行走齿轮箱体设置于所述支臂支架28上,所述双链条行走齿轮箱体位于所述排线支臂21的下方。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行走牵引双链条机构包括主连接轴4、第二连接轴11、第三连接轴13、导线托轮7、井字轮行走排线小车8、第一轴承座12、第二轴承座14、第三轴承座5、第四轴承座18、第一链条齿轮10、第二链条齿轮15、第三链条齿轮6、第四链条齿轮17、第五链条齿轮19、第一行走牵引链条9、第二行走牵引链条16和第三行走牵引链条20,所述第三行走牵引链条2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行走减速箱3,所述第三行走牵引链条20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链条齿轮17,所述第一行走牵引链条9两端分别与第一链条齿轮10和第三链条齿轮6连接,所述第二行走牵引链条16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链条齿轮15和所述第五链条齿轮19连接,所述第三链条齿轮6、第四链条齿轮17和第五链条齿轮19均设置于所述主连接轴4,所述第一链条齿轮10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轴11,所述第二链条齿轮15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轴13,所述主连接轴4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三轴承座5和第四轴承座18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11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轴承座12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轴13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座14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12、第二轴承座14、第三轴承座5和第四轴承座18均设置于所述排线支臂21,所述井字轮行走排线小车8设置于所述第一行走牵引链条9和所述第二行走牵引链条16上,所述导线托轮7设置于所述井字轮行走排线小车8上。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井字轮行走排线小车8与所述第一行走牵引链条9的距离和所述井字轮行走排线小车8与所述第二行走牵引链条16的距离相等。所述导线托轮7设置于所述井字轮行走排线小车8正中位置。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双链条行走齿轮箱体包括铜滑环22、行走齿轮23、轴承套24、滚珠轴承25、推动轴承26和碳刷2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行走减速箱3与所述电机2为一体式设备。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底座30四周设置有若干斜支撑板29,斜支撑板29一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底座30,另一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支臂支架28,稳定性好,安全性高。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线支臂21由多个钢结构部件焊接而成,通过增减钢结构部件改变长度。本技术的回转式海缆排线装置的有益效果有:一,双行走牵引链条的设计,不易因侧向压力导致井字轮行走排线小车8侧偏,稳定性好,安全性高。二,排线支臂21可进行360°连续旋转,无需架设圆形导轨,适用于被动式的托盘收线,高效便捷,节省人工。三,可根据实际输缆的需要和托盘的尺寸来调节排线支臂21的长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其中:1、配重箱,2、电机,3、行走减速箱,4、主连接轴,5、第三轴承座,6、第三链条齿轮,7、导线托轮,8、井字轮行走排线小车,9、第一行走牵引链条,10、第一链条齿轮,11、第二连接轴,12、第一轴承座,13、第三连接轴,14、第二轴承座,15、第二链条齿轮,16、第二行走牵引链条,17、第四链条齿轮,18、第四轴承座,19、第五链条齿轮,20、第三行走牵引链条,21、排线支臂,22、铜滑环,23、行走齿轮,24、轴承套,25、滚珠轴承,26、推动轴承,27、碳刷,28、支臂支架,29、斜支撑板,30、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技术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底座30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若干斜支撑板29一端,斜支撑板29另一端以焊接的方式固定自制的立式钢架结构支臂支架28,支臂支架28上设置有采用工字钢焊接制作的排线支臂21,排线支臂21下方设置有支持排线支臂21进行360°旋转的双链条行走齿轮箱体,双链条行走齿轮箱体包括行走齿轮23、轴承套24、滚珠轴承25和推动轴承26,轴承组合的方式降低了排线支臂21在360°旋转过程中的摩擦力,提高了机械动力的传递效率,节省人力。双链条行走齿轮箱体包括铜滑环22和碳刷27,用于排线支臂21在360°连续旋转时信号及电能的传送。排线支臂21的长度可根据实际输缆的需要和托盘的尺寸通过增减钢结构部件改变。排线支臂21的末端设置有配重箱1,用来维持整个装置的平衡,排线支臂21上设置有电机2、行走减速箱3、第一轴承座12、第二轴承座14、第三轴承座5和第四轴承座18。第一轴承座12通过轴承连接第二连接轴11,第二连接轴11上设置有第一链条齿轮10。第二轴承座14通过轴承连接第三连接轴13,第三连接轴13上设置有第二链条齿轮15。第三轴承座5和第四轴承座18上通过轴承连接主连接轴4,主连接轴4上设置有第三链条齿轮6、第四链条齿轮17和第五链条齿轮19。第一行走牵引链条9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链条齿轮10和第三链条齿轮6,第二行走牵引链条1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链条齿轮15和第五链条齿轮19,第一行走牵引链条9和第二行走牵引链条16上设置有井字轮行走排线小车8,井字轮行走排线小车8上设置有导线托轮7,第三行走牵引链条20一端连接于第四链条齿轮17,另一端连接于行走减速箱3,行走减速箱3与电机2为一体式设备,该一体式设备通过第三行走牵引链条20带动主连接轴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转式海缆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重箱(1)、电机(2)、行走减速箱(3)、排线支臂(21)、支臂支架(28)、行走牵引双链条机构和双链条行走齿轮箱体,所述配重箱(1)设置于所述排线支臂(21)的末端,所述电机(2)、行走减速箱(3)和行走牵引双链条机构设置于所述排线支臂(21)上,所述行走减速箱(3)与行走牵引双链条机构连接,所述双链条行走齿轮箱体设置于所述支臂支架(28)上,所述双链条行走齿轮箱体位于所述排线支臂(21)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式海缆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重箱(1)、电机(2)、行走减速箱(3)、排线支臂(21)、支臂支架(28)、行走牵引双链条机构和双链条行走齿轮箱体,所述配重箱(1)设置于所述排线支臂(21)的末端,所述电机(2)、行走减速箱(3)和行走牵引双链条机构设置于所述排线支臂(21)上,所述行走减速箱(3)与行走牵引双链条机构连接,所述双链条行走齿轮箱体设置于所述支臂支架(28)上,所述双链条行走齿轮箱体位于所述排线支臂(21)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式海缆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牵引双链条机构包括主连接轴(4)、第二连接轴(11)、第三连接轴(13)、导线托轮(7)、井字轮行走排线小车(8)、第一轴承座(12)、第二轴承座(14)、第三轴承座(5)、第四轴承座(18)、第一链条齿轮(10)、第二链条齿轮(15)、第三链条齿轮(6)、第四链条齿轮(17)、第五链条齿轮(19)、第一行走牵引链条(9)、第二行走牵引链条(16)和第三行走牵引链条(20),所述第三行走牵引链条(2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行走减速箱(3),所述第三行走牵引链条(20)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链条齿轮(17),所述第一行走牵引链条(9)两端分别与第一链条齿轮(10)和第三链条齿轮(6)连接,所述第二行走牵引链条(16)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链条齿轮(15)和所述第五链条齿轮(19)连接,所述第三链条齿轮(6)、第四链条齿轮(17)和第五链条齿轮(19)均设置于所述主连接轴(4),所述第一链条齿轮(10)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轴(11),所述第二链条齿轮(15)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轴(13),所述主连接轴(4)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三轴承座(5)和第四轴承座(18)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11)通过轴承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鑫伟于洋刘娅巴银华孙家伟张智强
申请(专利权)人: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万达海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