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材张力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8726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卷材张力控制装置。张力控制装置包括两个导辊、摇臂辊以及用于控制摇臂辊产生张力的杠杆机构,摇臂辊、两个导辊为相互平行,摇臂辊与两个导辊所处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零;杠杆机构的施力端连接一个输出力可调的动力源,摇臂辊设在受力端,摇臂辊可绕着杠杆机构的支点轴旋转使得摇臂辊与两个导辊所处平面之间距离产生变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动力源和杠杆机构来调整摇臂辊所产生的张力,使得张力可以直接调节,无需拆卸更换摇臂辊,使用方便性更高,而又由于张力并不是由摇臂辊重力产生,也适用于垂直卷材的张力结构中,使用范围得到扩展,结构也更轻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卷材张力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卷对卷连续电镀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卷材张力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卷对卷连续电镀生产线领域,卷材通过放卷机放卷进入各个电镀工艺槽,电镀完成后再通过收卷机收卷。通常电镀生产线都是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长度,卷材在运行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张力不稳定。若张力过小,卷材容易掉落或收卷不齐;而若张力过大,卷材容易被拉变形甚至拉断,此时就需要一套张力控制系统来保持张力恒定。现有技术中的张力控制系统通常在卷材上放一个悬浮导辊来实现张力的恒定控制,即悬浮导辊的重量就对应相应的张力大小。在需要张力值较大的情况下,则需要一个大而重的悬浮导辊,不方便拆装。当需要改变张力时,就需要更换不同的悬浮导辊。在一些特定的工况,比如卷材(如钢带,薄膜等)是垂直放置的,且同一条电镀生产线用于不同规格的卷材,张力也要随着卷材规格不同而设置不同的大小。而悬浮导辊也不适用于垂直卷材需要产生张力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卷材张力控制装置,使其适用于垂直卷材、需要调节张力的情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卷材张力控制装置,其包括两个导辊及用于产生张力的摇臂辊,摇臂辊、两个导辊为相互平行,摇臂辊与两个导辊所处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零,卷材从其中一个导辊绕过后绕过摇臂辊,最后从另一导辊绕过;张力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调整摇臂辊所产生张力的杠杆机构,杠杆机构的施力端连接一个输出力可调的动力源,摇臂辊设在受力端,摇臂辊可绕着杠杆机构的支点轴旋转使得摇臂辊与两个导辊所处平面之间距离产生变化。动力源为只具有推力的单作用气缸。张力控制装置还包括电气比例阀,电气比例阀连接动力源的进气管,电气比例阀用于控制动力源的气压大小。杠杆机构包括两块相同的三角板,两块三角板所处平面相互平行并且两块三角板之间的每对内角均一一相对,两块三角板用作杠杆。摇臂辊的中轴两端分别贯穿并固定于两块三角板的其中一对内角处,支点轴分别贯穿并固定于两块三角板的第二对内角处,两块三角板的第三对内角处贯穿并固定一根连接轴,连接轴的中间位置与动力源的输出端旋转连接。动力源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一个连接块,连接块与连接轴的中间位置旋转连接。张力控制装置还包括机架、轴承座和活动板,两个导辊的中轴两端、支点轴两端均固定在轴承座内,每个轴承座均通过一个活动板安装于机架上。活动板最大面与安装平面相对,轴承座固定在活动板上;活动板通过至少两对调整螺栓及调整螺母固定于安装平面上,调整螺栓及调整螺母用于调整活动板与安装平面之间的距离。活动板上设有两块垂直于活动板的竖板,轴承座安装在活动板上的位置处于两块竖板之间,两块竖板分别相对拧入一个螺钉,两个螺钉贯穿竖板并抵顶轴承座,两个螺钉用于调整轴承座在两块竖板之间的位置。张力控制装置还包括角度传感器,支点轴与角度传感器的输入轴共轴且同步转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动力源和杠杆机构来调整摇臂辊所产生的张力,使得张力可以直接调节,无需拆卸更换摇臂辊,使用方便性更高,而又由于张力并不是由摇臂辊重力产生,也适用于垂直卷材的张力结构中,使用范围得到扩展,结构也更轻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张力控制装置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张力控制装置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张力控制装置立体图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张力控制装置电气连接图。图5为本技术张力控制装置的导辊安装结构图。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视图所示产品均为适应图纸大小及视图清楚而进行了适当的缩小/放大,并不对视图所示产品大小加以限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本实施例为一种卷材张力控制装置,可以适用于水平卷材、垂直卷材的张力结构中。如图1-4所示的结构是本实施例的张力控制装置应用于垂直卷材的张力结构中。在其他实施例中,应用类似图1-4的结构设计也可以在水平卷材中产生出可调节的张力。如图1所示,张力控制装置包括有机架10,机架10用作安装基础。机架10下方通过四个脚杯11安装固定在平面上。如图1、2所示,机架10的一侧设有两个平行的导辊21和22。机架10中间设置一个摇臂辊23。摇臂辊23与导辊21、22相互平行,摇臂辊23与导辊21、22所处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零。卷材100从导辊21绕过后绕过摇臂辊23,最后从导辊22绕过。机架10内设有用于控制摇臂辊23产生张力的杠杆机构。杠杆机构包括动力源44、一个支点轴41、一个连接轴43和上下两块相同的三角板42。两块三角板42所处平面相互平行并且两块三角板42之间的每对内角均一一相对,两块三角板42用作杠杆。摇臂辊23设在杠杆机构的受力端,摇臂辊23可绕着支点轴41旋转使得摇臂辊23与导辊21、22所处平面之间距离产生变化。摇臂辊23的中轴两端分别贯穿并固定于两块三角板42的其中一对内角处,支点轴41分别贯穿并固定于两块三角板42的第二对内角处。连接轴43贯穿并固定于两块三角板42的第三对内角处。动力源44设在杠杆机构的施力端。动力源4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一个连接块45,连接块45与连接轴43的中间位置旋转连接。动力源44与机架10上的一个安装座12销轴连接。动力源44与安装座12连接的旋转轴与支点轴41相互平行。动力源44为只具有推力的单作用气缸并且输出力可调的。如图2所示,动力源44的推力为方向A,卷材100对摇臂辊23产生的拉力为方向B,方向A推力与方向B拉力在杠杆机构里可以形成力矩平衡,而摇臂辊23对卷材100的张力方向便是方向B的反向。如图3所示,机架10在支点轴41下方设有角板13,角板13上设有一个角度传感器14,角度传感器14设在支点轴41正下方。支点轴41与角度传感器14的输入轴共轴且同步转动。角度传感器14用于检测支点轴41的转动角度,也即是检测摇臂辊23绕支点轴41的转动角度。如图4所示,张力控制装置还包括电气比例阀52、张力控制器53、变频器54和减速器马达55。张力控制器53分别与变频器54、角度传感器14电连接。电气比例阀52连接动力源44的进气管,电气比例阀52用于控制动力源44的气压大小,也即是电气比例阀52可以控制动力源44输出的推力大小。减速机马达55用于驱动卷材的速度。当动力源44的推力变化,使摇臂辊23绕支点轴41转动,角度传感器14检测到角度位移则向张力控制器43传输信号,张力控制器53基于角度传感器的信号向变频器54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变频器54则控制减速器马达55变快或者变慢,进而改变卷材对摇臂辊23的拉力,使得摇臂辊23重新回到力平衡状态。譬如,当卷材规格改变时,主控51通过给电气比例阀52改变动力源44的推力增大,摇臂辊23绕支点轴41逆时针旋转,角度传感器14检测到逆时针的角度位移,张力控制器53接收到角度传感器14的信号,张力控制器53通过变频器54让减速器马达55加速,使得卷材对摇臂辊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卷材张力控制装置,其包括两个导辊及摇臂辊,所述摇臂辊、两个导辊为相互平行,所述摇臂辊与两个导辊所处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零,卷材从其中一个导辊绕过后绕过摇臂辊,最后从另一导辊绕过;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摇臂辊产生张力的杠杆机构,所述杠杆机构的施力端连接一个输出力可调的动力源,所述摇臂辊设在受力端,所述摇臂辊可绕着杠杆机构的支点轴旋转使得摇臂辊与两个导辊所处平面之间距离产生变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材张力控制装置,其包括两个导辊及摇臂辊,所述摇臂辊、两个导辊为相互平行,所述摇臂辊与两个导辊所处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零,卷材从其中一个导辊绕过后绕过摇臂辊,最后从另一导辊绕过;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摇臂辊产生张力的杠杆机构,所述杠杆机构的施力端连接一个输出力可调的动力源,所述摇臂辊设在受力端,所述摇臂辊可绕着杠杆机构的支点轴旋转使得摇臂辊与两个导辊所处平面之间距离产生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材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只具有推力的单作用气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材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机构包括两块相同的三角板,两块三角板所处平面相互平行并且两块三角板之间的每对内角均一一相对,两块三角板用作杠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材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辊的中轴两端分别贯穿并固定于两块三角板的其中一对内角处,所述支点轴分别贯穿并固定于两块三角板的第二对内角处,两块三角板的第三对内角处贯穿并固定一根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中间位置与动力源的输出端旋转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材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一个连接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伯仲周龙
申请(专利权)人:俊杰机械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