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垃圾分类收集的垃圾桶,其涉及垃圾分类回收技术领域,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盖体和壳体,盖体一侧与壳体一侧铰接;盖体顶部设置有四个垃圾投放口,壳体内腔设置有桶体,桶体内设置有四个分隔板,且分隔板底部与桶体底部可拆卸连接,桶体内设置有垃圾袋,垃圾袋包括有四个相连接的第一分装袋体,第一分装袋体开口朝向盖体设置,且相邻两个第一分装袋体位于分隔板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采用一体式的分类回收垃圾桶,可以同时分类回收四种垃圾,相对于原来分放四种类型的分类回收垃圾桶占地面积较小,且回收四种垃圾只需要更换一次垃圾袋,从而便于商场内的垃圾分类回收和清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垃圾分类收集的垃圾桶
本技术涉及垃圾分类回收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垃圾分类收集的垃圾桶。
技术介绍
目前垃圾桶,又名废物箱或垃圾箱,是指装放垃圾的地方。多数以金属或塑胶制,用时放入塑料袋,当垃圾一多便可扎起袋丢掉。多数垃圾桶都有盖或者门板以防垃圾的异味四散。家居的垃圾桶多数放于厨房,以便放置厨余,商场内的垃圾桶多数放置人流量较多的地方。现有的商场中的垃圾桶大多设置有两个腔体,一个是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收集桶,另一个是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收集桶。为了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垃圾分类逐渐的从原来的两种分类,转变为四种分类,即分为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目前大多数地区的社区等公共场所开始推行四种分类的垃圾分类回收,在垃圾回收区采用四种分类的垃圾回收桶回收垃圾。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商场内的格局分布都较为紧凑,在同一个地方分放四种类型的分类回收垃圾桶,占地面积较大,且每次需要更换四个垃圾袋,不便于商场内的垃圾分类回收和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垃圾分类收集的垃圾桶,具有采用一体式的分类回收垃圾桶,可以同时分类回收四种垃圾,相对于原来分放四种类型的分类回收垃圾桶占地面积较小,且回收四种垃圾只需要更换一次垃圾袋,从而便于商场内的垃圾分类回收和清理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垃圾分类收集的垃圾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盖体和壳体,所述盖体一侧与所述壳体一侧铰接;所述盖体顶部设置有四个垃圾投放口,所述壳体内腔设置有桶体,所述桶体内设置有四个分隔板,且所述分隔板底部与所述桶体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桶体内设置有垃圾袋,所述垃圾袋包括有四个相连接的第一分装袋体,所述第一分装袋体开口朝向所述盖体设置,且相邻两个第一分装袋体位于所述分隔板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隔板用于将桶体分隔成四个腔体,垃圾袋也设置有四个第一分装袋体,并分别位于由分隔板分成的四个腔体内,通过盖体顶部的垃圾投放口,可以将垃圾分类投放至不同的第一分装袋体内,打开盖体即可更换垃圾袋。具有采用一体式的分类回收垃圾桶,可以同时分类回收四种垃圾,相对于原来分放四种类型的分类回收垃圾桶占地面积较小,且回收四种垃圾只需要更换一次垃圾袋,从而便于商场内的垃圾分类回收和清理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垃圾袋还包括四个相连接的第二分装袋体,所述第二分装袋体与所述第一分装袋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分装袋体开口朝向所述桶体底部设置;所述第二分装袋体口部设有粘接片,所述分隔板上沿其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滑移块,所述粘接片与所述滑移块粘接且所述第二分装袋体套设在所述分隔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接片用于与滑移块粘接,将第二分装袋体的口部套在分隔板上,推动滑移块即可使得滑移块由于自身重力,带动第二分装袋体完全套设在分隔板上,从而便于第一分装袋体被套在桶体内,便于支撑和更换垃圾袋。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分隔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板,所述滑移块为磁性材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磁铁板用于当滑移块滑移至桶体口部时固定滑移块位置,从而方便更换个粘接新的垃圾袋。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桶体口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板,所述第二磁铁板处设置有若干翻盖磁贴,且所述第二磁铁板与所述翻盖磁贴贴合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盖磁铁用于与第二磁铁板吸合,由于垃圾袋内垃圾过多易使得第一分装袋体的口部下移,不易更换垃圾袋,所以当套好垃圾袋后,翻动翻盖磁贴,翻盖磁贴和第二磁铁板可以将第一分装袋体的口部固定,便于更换垃圾袋时提拉第一分装袋体口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分装袋体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点断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点断孔用于将垃圾袋体拆分为独立的四个第一分装袋体,从而便于不同垃圾的分类回收与转运处理。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桶体底部对应所述分隔板的位置设置有插接槽,所述分隔板与所述插接槽对应插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槽便于快速拆分与连接分隔板,可以根据商场的垃圾分类的需求增减分隔板的数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分隔板朝向所述桶体底部一端侧壁一体成型有若干支撑脚,所述插接槽槽壁避让所述支撑脚设置,且所述支撑脚插入设置于所述插接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脚用于保持分隔板竖直放置的稳定性,减少分隔板受外力影响时的晃动,使得分隔板与桶体连接的稳定性更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垃圾投放口处转动连接有旋转盖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盖板用于在不投放垃圾时封闭垃圾投放口,防止垃圾的异味四处飘散影响商场内的环境。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分隔板和第一分装袋体的设置,能够起到一个垃圾桶同时分类回收四种垃圾,相对于原来分放四种类型的分类回收垃圾桶占地面积较小,且回收四种垃圾只需要更换一次垃圾袋的效果;2.通过第二分装袋体、粘接片和滑移块的设置,能够起到使第二分装袋体自动套设在分隔板上,从而便于支撑和更换垃圾袋的效果;3.通过第二磁铁板和翻盖磁贴的设置,能够起到固定第一分装袋体的口部,便于更换垃圾袋时提拉第一分装袋体口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垃圾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垃圾桶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桶体与分隔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垃圾袋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盖体;11、垃圾投放口;12、旋转盖板;2、壳体;111、插接槽;13、翻盖磁贴;3、分隔板;31、支撑脚;32、滑移块;33、第一磁铁板;4、垃圾袋;41、第一分装袋体;42、第二分装袋体;43、粘接片;44、点断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便于垃圾分类收集的垃圾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盖体1和壳体2,盖体1顶部设置有四个垃圾投放口11,为了防止垃圾异味四散,垃圾投放口11处转动连接有旋转盖板12,旋转盖板12顶部对应粘接有分类指示标志(图中未示出)便于识别和分类投放垃圾;壳体2内腔放置有桶体,桶体内套设有垃圾袋4,盖体1一侧与壳体2一侧铰接,便于打开盖体1,清理和更换新的垃圾袋4。参照图2和图3,桶体底部均匀开设有四个插接槽111,插接槽111内插设有分隔板3,分隔板3将桶体的内腔均匀分隔为四个放置垃圾的空间。为了使得分隔板3与插接槽111连接更加稳定,减少分隔板3受外力影响时的晃动,分隔板3朝向桶体底部一端侧壁一体成型有若干支撑脚31,插接槽111槽壁避让支撑脚31设置,支撑脚31用于支撑分隔板3。为了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垃圾分类收集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盖体(1)和壳体(2),所述盖体(1)一侧与所述壳体(2)一侧铰接;所述盖体(1)顶部设置有四个垃圾投放口(11),所述壳体(2)内腔设置有桶体,所述桶体内设置有四个分隔板(3),且所述分隔板(3)底部与所述桶体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桶体内设置有垃圾袋(4),所述垃圾袋(4)包括有四个相连接的第一分装袋体(41),所述第一分装袋体(41)开口朝向所述盖体(1)设置,且相邻两个第一分装袋体(41)位于所述分隔板(3)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垃圾分类收集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盖体(1)和壳体(2),所述盖体(1)一侧与所述壳体(2)一侧铰接;所述盖体(1)顶部设置有四个垃圾投放口(11),所述壳体(2)内腔设置有桶体,所述桶体内设置有四个分隔板(3),且所述分隔板(3)底部与所述桶体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桶体内设置有垃圾袋(4),所述垃圾袋(4)包括有四个相连接的第一分装袋体(41),所述第一分装袋体(41)开口朝向所述盖体(1)设置,且相邻两个第一分装袋体(41)位于所述分隔板(3)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垃圾分类收集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袋(4)还包括四个相连接的第二分装袋体(42),所述第二分装袋体(42)与所述第一分装袋体(41)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分装袋体(42)开口朝向所述桶体底部设置;所述第二分装袋体(42)口部设有粘接片(43),所述分隔板(3)上沿其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滑移块(32),所述粘接片(43)与所述滑移块(32)粘接且所述第二分装袋体(42)套设在所述分隔板(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垃圾分类收集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显,朱雪松,潘嘉凯,张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普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