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卷状货物运输的底架及包括其的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582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以卷状货物运输的底架及包括其的集装箱,所述底架包括底板、设置于底板相对两侧的底侧梁以及设置于底板上且平行于底侧梁设置的底纵梁,底板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至少一对凹陷空间,凹陷空间以底纵梁为中线成对设置,并且沿底纵梁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底架还包括对应设置于凹陷空间内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设置有支撑面;在收容状态下,支撑结构完全收容于凹陷空间内且支撑面不突出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在支撑状态下,所述支撑结构的支撑面与底板形成夹角,且支撑面相对底纵梁相互对称。从而,可将支撑结构收容在凹陷空间内,不会伸入至集装箱的运货空间,所述底架还可以运输除卷状货物以外的其他货物,底架可应用的货运场景也更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以卷状货物运输的底架及包括其的集装箱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以卷状货物运输的底架及包括其的集装箱。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卷钢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钢铁企业所出产的卷钢类产品不仅通过铁路运输,还可能通过水路、公路等运输方式才能到达客户手中。因此,为了满足多式联运的需求,且能够更好的对卷状货物进行运输,通常在集装箱内摆放货物支架,或者在箱内底部设置V形支架,以固定卷状货物,防止卷状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滚动,造成运输的不便。但是,在箱内摆放货物支架这种方式需要在使用该集装箱前作大量拆装工作,而采用在箱内底部设置V形支架这种方式的集装箱仅能运输卷状货物,而不能再做普通集装箱进行使用。因此这两种方式中,集装箱的装卸效率均很低,集装箱的使用范围也很小。因此,必须设计一种不影响集装箱使用范围且能提高装卸效率的用以卷状货物运输的底架及包括其的集装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以卷状货物运输的底架,所述底架包括底板、设置于底板相对两侧的底侧梁以及设置于底板上且平行于所述底侧梁设置的底纵梁,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至少一对凹陷空间,所述凹陷空间以底纵梁为中线成对设置,并且沿底纵梁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底架还包括对应设置于凹陷空间内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有支撑面;在收容状态下,所述支撑结构完全收容于凹陷空间内且支撑面不突出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在支撑状态下,所述支撑结构的支撑面与底板形成夹角,且支撑面相对底纵梁相互对称。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架包括自所述底板向下凹陷且一体成型的凹槽,所述凹陷空间形成于所述凹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槽口,所述底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槽口下方且与所述槽口对应装配的凹槽,所述凹陷空间形成于所述凹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承载件和支撑件,所述承载件与底侧梁枢转连接,所述支撑件与底纵梁枢转连接,所述支撑面设置于支撑件的上侧;在支撑状态下,所述承载件和支撑件相靠近的一端相互卡持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侧梁包括固定部和枢转部,所述固定部和枢转部可为一体成型也可为分体设置;所述枢转部与所述承载件枢转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形成有位于上侧的第一表面,所述枢转部形成有位于上侧的第二表面;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二表面低于所述第一表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铺设于支撑件上且向靠近承载件的一侧向外延伸;在收容状态下,所述缓冲垫抵靠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上侧,且所述缓冲垫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及底纵梁、底板的上表面相齐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铺设于支撑件上;在收容状态下,所述缓冲垫至少覆盖所述承载件的上侧,且所述缓冲垫的上表面与所述底纵梁、底板的上表面相齐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侧梁上方的加强梁,所述加强梁沿垂直于所述底纵梁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加强梁与所述凹陷空间一一对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包括底主板及铺设于所述底主板上方的地板,所述底主板上设置有所述凹陷空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底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底架在底板的下方设置凹陷空间,凹陷空间内收容有该支撑结构。一方面,若有卷状货物需要运输时,则可将支撑结构延展开并将支撑面与底板之间形成夹角,且支撑面相对底纵梁相互对称,从而可将卷状货物置于成对的两个支撑面上,支撑面可对卷状货物进行支撑并夹持,防止卷状货物滚动。并且,操作更加方便,可以提高卷状货物的装卸效率。另一方面,不对卷状货物进行运输时,可将支撑结构收容在凹陷空间内,并不会伸入至集装箱的运货空间,从而,该种底架还可以运输除卷状货物以外的其他货物,底架可应用的货运场景也更大。另外,所述凹陷空间设置于底板上,且沿底纵梁对称分布,从而所述凹陷空间横向连接底侧梁和底纵梁,在本技术中可相当于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底横梁。因此,既可以起到增加底架横向强度的作用,又可以对支撑结构进行收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集装箱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集装箱一个视角中支撑结构位于收容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圈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集装箱一个视角的支撑结构位于支撑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圈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集装箱一个视角的支撑结构位于支撑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6中C圈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集装箱一个视角的支撑结构位于支撑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集装箱的沿俯视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10为一种实施例的图9中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11为另一种实施例的图9中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12为另一种实施例的图9中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能使用重复的标号或标示。这些重复仅为了简单清楚地叙述本技术,不代表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或结构之间具有任何关联性。在本申请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申请的主题的基本结构。如图1至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以卷状货物200运输的底架100,由于本技术中的底架100设置于集装箱300中,因而以集装箱300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当然,若该底架100为单独的运输框架或运输底架,则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具体的,所述底架100包括底板1、设置于底板1相对两侧的底侧梁2以及设置于底板1上且平行于所述底侧梁2设置的底纵梁3,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至少一对凹陷空间41,所述凹陷空间41以底纵梁3为中线成对设置,并且沿底纵梁3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底架100还包括对应设置于凹陷空间41内的支撑结构5,所述支撑结构5设置有支撑面501;所述支撑面501即用以与卷状货物200相接触并用以支撑卷状货物200。在收容状态下,所述支撑结构5完全收容于凹陷空间41内,且支撑面501不突出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在支撑状态下,所述支撑结构5的支撑面501与底板1形成夹角,且支撑面501相对底纵梁3相互对称。因此,本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以卷状货物运输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底板、设置于底板相对两侧的底侧梁以及设置于底板上且平行于所述底侧梁设置的底纵梁,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至少一对凹陷空间,所述凹陷空间以底纵梁为中线成对设置,并且沿底纵梁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n所述底架还包括对应设置于凹陷空间内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有支撑面;/n在收容状态下,所述支撑结构完全收容于凹陷空间内且支撑面不突出所述底板的上表面;/n在支撑状态下,所述支撑结构的支撑面与底板形成夹角,且支撑面相对底纵梁相互对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以卷状货物运输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底板、设置于底板相对两侧的底侧梁以及设置于底板上且平行于所述底侧梁设置的底纵梁,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至少一对凹陷空间,所述凹陷空间以底纵梁为中线成对设置,并且沿底纵梁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所述底架还包括对应设置于凹陷空间内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有支撑面;
在收容状态下,所述支撑结构完全收容于凹陷空间内且支撑面不突出所述底板的上表面;
在支撑状态下,所述支撑结构的支撑面与底板形成夹角,且支撑面相对底纵梁相互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自所述底板向下凹陷且一体成型的凹槽,所述凹陷空间形成于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槽口,所述底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槽口下方且与所述槽口对应装配的凹槽,所述凹陷空间形成于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承载件和支撑件,所述承载件与底侧梁枢转连接,所述支撑件与底纵梁枢转连接,所述支撑面设置于支撑件的上侧;在支撑状态下,所述承载件和支撑件相靠近的一端相互卡持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侧梁包括固定部和枢转部,所述固定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春健赵蒙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南通中集特种物流装备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