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章艺专利>正文

一种自开口式的双饮型酸奶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551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开口式的双饮型酸奶瓶,包括:具有内胆和外胆的瓶体、以及螺纹连接与瓶体上端的瓶盖,所述瓶体的上端设有向上凸出的瓶口,所述瓶口的上端面设有第一饮用孔,且瓶口的上端面还设有第二饮用孔;所述瓶体的内胆截面呈圆状,且瓶体的内胆通过第一饮用孔与外界连通;所述瓶体的外胆截面呈环状,且瓶体的外胆通过第二饮用孔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饮用孔、第二饮用孔上分别覆盖有用于密封的铝制薄膜;第二饮用孔的打开能够被直接判断和观察,所以第二饮用孔的打开大小完全可控,且适当、准确,解决了第二饮用孔的打开无法判断和观察的难题,使用简便且用户体验度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开口式的双饮型酸奶瓶
本技术涉及食品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自开口式的双饮型酸奶瓶。
技术介绍
牛奶每100ML含糖量在4.6%-4.8%之间,饮用牛奶后如果不及时漱口,残留在口腔中的牛奶容易与唾液产生化学反应生成酸性物质造成蛀牙,儿童的刷牙习惯普遍不好,很多儿童睡前都是喝完一瓶牛奶后逐渐进入睡眠状态,据美国儿科学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8%左右的三岁儿童患有蛀牙,市场上出现了存储牛奶和水的奶瓶,喝完牛奶后通过喝水来进行漱口。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166825.0,专利名称为一种具备存储牛奶与水的复合型牛奶瓶,利用单向旋转瓶盖的方式,方便了人员进行对保护膜的刮破处理,便于人员及时喝到纯净水,但是这种方式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了缺陷:无法控制对保护膜的刮破程度,也就是说,利用单向旋转瓶盖(瓶盖将瓶口完全遮挡的情况下)无法判断或观察到保护膜的开口大小;若因刮破过度导致保护膜的开口过大,则饮用时的出水量过多,会导致儿童呛水或开口边缘漏水现象;若保护膜的开口过小,则不便于成人饮用,需要再次进行开口操作,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开口式的双饮型酸奶瓶,设置的活动片能够被外部施力从而划破第二饮用孔,并且划破程度人为可控,以使第二饮用孔的打开大小适当和准确,解决了打开大小无法判断和观察的难题,用户体验度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开口式的双饮型酸奶瓶,包括:具有内胆和外胆的瓶体、以及螺纹连接与瓶体上端的瓶盖,所述瓶体的上端设有向上凸出的瓶口,所述瓶口的上端面设有第一饮用孔,且瓶口的上端面还设有第二饮用孔;所述瓶体的内胆截面呈圆状,且瓶体的内胆通过第一饮用孔与外界连通;所述瓶体的外胆截面呈环状,且瓶体的外胆通过第二饮用孔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饮用孔、第二饮用孔上分别覆盖有用于密封的铝制薄膜,所述第二饮用孔的上方还设有活动片,活动片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饮用孔的铝制薄膜上端面,且活动片的滑动为沿瓶口周向的滑动;通过活动片沿瓶口周向的滑动,使活动片逐渐将第二饮用孔的铝制薄膜划破,从而使第二饮用孔逐渐打开。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饮用孔的截面与瓶体的内胆截面保持一致。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饮用孔呈圆弧状,且第二饮用孔的截面面积为瓶体的外胆截面面积的五分之一。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动片也呈圆弧状,且活动片的下端设有用于划破的尖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动片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能够被外部施力的拨片,且瓶口侧壁贯穿设有与活动片滑动方向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拨片与滑槽嵌接且拨片的端部伸至瓶口外;所述滑槽的截面呈向下倾斜状。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滑槽内设有阻挡活动片在滑动前位移的阻挡体。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阻挡体为固定连接在滑槽顶面的半球状的凸起,所述凸起可因外部施力而形变。本技术的一种自开口式的双饮型酸奶瓶,具备如下有益效果:设置的第二饮用孔为圆弧状,完全适合人们的饮用,且第二饮用孔的打开是在瓶口敞开的情况下,由人为控制活动片而划破形成的,也就是说,第二饮用孔的打开能够被直接判断和观察,所以第二饮用孔的打开大小完全可控,且适当、准确,解决了第二饮用孔的打开无法判断和观察的难题,使用简便且用户体验度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轴向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瓶体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活动片、尖锥、以及拨片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瓶口结构侧面示意图。图中:内胆1、外胆2、瓶盖3、瓶口4、第一饮用孔6、第二饮用孔7、活动片8、铝制薄膜9、尖锥10、拨片11、滑槽12、凸起1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设有”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相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固连、固定”均为固定连接的含义,实现固定连接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作为本文的保护范围,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开口式的双饮型酸奶瓶,包括:具有内胆1和外胆2的瓶体、以及螺纹连接与瓶体上端的瓶盖3,瓶体的上端设有向上凸出的瓶口4,瓶口4的上端面设有第一饮用孔6,且瓶口4的上端面还设有第二饮用孔7;瓶体的内胆1截面呈圆状,且瓶体的内胆1通过第一饮用孔6与外界连通;瓶体的外胆2截面呈环状,且瓶体的外胆2通过第二饮用孔7与外界连通;第一饮用孔6、第二饮用孔7上分别覆盖有用于密封的铝制薄膜9,第二饮用孔7的上方还设有活动片8,活动片8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饮用孔7的铝制薄膜9上端面,且活动片8的滑动为沿瓶口4周向的滑动;通过活动片8沿瓶口4周向的滑动,使活动片8逐渐将第二饮用孔7的铝制薄膜9划破,从而使第二饮用孔7逐渐打开;需要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内胆1的内表面、第二饮用孔7的铝制薄膜9下端面均喷涂有纳米材料以形成纳米镀膜,利用纳米镀膜减小了酸奶与内胆1、铝制薄膜9之间的摩擦力,使酸奶在不粘附的情况下顺滑倒出,也就是说,防止了酸奶挂壁残留,以减少酸奶饮用不尽产生的浪费,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度;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饮用孔6的截面与瓶体的内胆1截面保持一致,第二饮用孔7呈圆弧状,且第二饮用孔7的截面面积为瓶体的外胆2截面面积的五分之一,活动片8也呈圆弧状,且活动片8的下端设有用于划破的尖锥10,活动片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能够被外部施力的拨片11,且瓶口4侧壁贯穿设有与活动片8滑动方向相匹配的滑槽12,拨片11通过滑块与滑槽12嵌接且拨片11的端部伸至瓶口4外;再参阅图4,滑槽12的截面呈向下倾斜状,也就是说,活动片8滑动前的位置是处于滑槽12的最高位置,需要说明的,此时活动片8下端的尖锥10是悬在第二饮用孔7的铝制薄膜9上方,在活动片8滑动过程中由于滑槽12是向下倾斜状,所以活动片8的位置也在滑动过程中逐渐下降以将第二饮用孔7的铝制薄膜9逐渐划破,从而使得第二饮用孔7逐渐打开,进一步的,活动片8的下降距离必然大于尖锥10、铝制薄膜9之间的垂直距离;另外的,滑槽12内设有阻挡活动片8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开口式的双饮型酸奶瓶,包括:具有内胆和外胆的瓶体、以及螺纹连接与瓶体上端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的上端设有向上凸出的瓶口,所述瓶口的上端面设有第一饮用孔,且瓶口的上端面还设有第二饮用孔;/n所述瓶体的内胆截面呈圆状,且瓶体的内胆通过第一饮用孔与外界连通;/n所述瓶体的外胆截面呈环状,且瓶体的外胆通过第二饮用孔与外界连通;/n所述第一饮用孔、第二饮用孔上分别覆盖有用于密封的铝制薄膜,所述第二饮用孔的上方还设有活动片,活动片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饮用孔的铝制薄膜上端面,且活动片的滑动为沿瓶口周向的滑动;通过活动片沿瓶口周向的滑动,使活动片逐渐将第二饮用孔的铝制薄膜划破,从而使第二饮用孔逐渐打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开口式的双饮型酸奶瓶,包括:具有内胆和外胆的瓶体、以及螺纹连接与瓶体上端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的上端设有向上凸出的瓶口,所述瓶口的上端面设有第一饮用孔,且瓶口的上端面还设有第二饮用孔;
所述瓶体的内胆截面呈圆状,且瓶体的内胆通过第一饮用孔与外界连通;
所述瓶体的外胆截面呈环状,且瓶体的外胆通过第二饮用孔与外界连通;
所述第一饮用孔、第二饮用孔上分别覆盖有用于密封的铝制薄膜,所述第二饮用孔的上方还设有活动片,活动片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饮用孔的铝制薄膜上端面,且活动片的滑动为沿瓶口周向的滑动;通过活动片沿瓶口周向的滑动,使活动片逐渐将第二饮用孔的铝制薄膜划破,从而使第二饮用孔逐渐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开口式的双饮型酸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饮用孔的截面与瓶体的内胆截面保持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艺张英明李逸
申请(专利权)人:章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