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于不同换能器安装结构的声学线列阵拖曳系统平台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8420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适应于不同换能器安装结构的声学线列阵拖曳系统平台,包括水上部分、连接部分、水下部分,水下部分包括拖鱼、U形抱箍、水声换能器,拖鱼背部设有平衡调节机构,平衡调节机构为带若干调节孔的矩形板,连接部分一端与调节孔相接,另一端与水上部分相接,水声换能器通过U形抱箍固定于拖鱼处,U形抱箍两外侧面设有倾斜向下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设若干固定孔,固定孔与水声换能器的第一螺纹孔对应连接,螺栓经固定孔旋入第一螺纹孔,使水声换能器与U形抱箍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一种拖曳系统平台只能搭载同一固定测量设备的局限性问题,避免拖拽系统反复设计开发成本,最大程度节省科研经费支出,推动行业标准化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于不同换能器安装结构的声学线列阵拖曳系统平台
本技术涉及海洋测量勘探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满足机构互换性的声学线列阵拖曳系统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海洋开发的日益深入,海洋拖曳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的海洋探测平台,已广泛地被应用于海洋环境、海底地貌和海水参数的测量检验等诸多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一套拖曳系统平台一般只能匹配搭载固定的测量设备或者装置,例如,为了测量海底地貌研发了一种设备,而为了测量海洋声场环境又研发了另外一种设备,这两套设备又需要匹配专门的拖曳系统,正常情况下这一套产品的设计制造保守计算也需要20万以上,扩大了科研经费的支出。虽然不同的测量设备虽然核心的电子技术不一样,但它们所使用的搭载平台和辅助设施却是存在共性的,因此,我们可以研发设计这样一套完整的拖曳系统平台,不管搭载什么样的测量设备或者装置,从流体结构、电子装置安装、水声学换能器安装、通信电子线缆、电子舱安装和拖曳方式上都能实现可互换性。这样,通过这一套声学线列阵拖曳系统平台,即可搭载不同设备进行多种海洋科学实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匹配搭载不同类型测量设备进行多种海洋科学实验的声学线列阵拖曳系统平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应于不同换能器安装结构的声学线列阵拖曳系统平台,包括水上部分、连接部分、水下部分,所述水下部分包括拖鱼、U形抱箍、水声换能器,所述拖鱼背部设有平衡调节机构,所述平衡调节机构为带有若干调节孔的矩形板,所述连接部分一端与所述调节孔相接,另一端与所述水上部分进行连接,所述水声换能器通过U形抱箍固定于拖鱼处,所述U形抱箍两外侧面分别设有倾斜向下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水声换能器的第一螺纹孔对应连接,螺栓通过所述固定孔旋入所述第一螺纹孔中,使水声换能器与所述U形抱箍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水上部分包括拖曳船,所述拖曳船上设有水密电子舱,所述连接部分包括钢丝绳、水密电缆,所述拖曳船通过所述钢丝绳与所述平衡调节机构相连,对所述拖鱼实现载重吊放,所述水密电子舱通过水密电缆与所述拖鱼上的水密插座相连,所述水密电子舱通过水密电缆对拖鱼进行供电和信号传输。优选的,所述U形抱箍分为上抱箍和下抱箍,所述上抱箍、下抱箍的两端折边处均设有第二螺纹孔,螺栓旋入所述第二螺纹孔处,使上抱箍和下抱箍组合夹紧所述拖鱼。优选的,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下抱箍两外侧面。优选的,所述下抱箍外侧底部中分线位置刻有第一基准线,所述拖鱼腹部中轴线位置刻有第二基准线。优选的,所述矩形板位于所述拖鱼背部中轴线上,所述调节孔等间距地设置于所述矩形板上,且所述调节孔大小相同。优选的,所述钢丝绳一端设有岸端钢丝扣环,另一端设有承重铰链,所述岸端钢丝扣环与水上部分的拖曳船相连接,所述承重铰链与矩形板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承重铰链为圆柱状,所述圆柱末端形成两个相同片板,所述两个片板上设有位置相同的通孔,所述矩形板设于所述片板之间,所述通孔与所述调节孔相连通,所述螺栓分别穿过通孔与调节孔,进而将所述承重铰链与所述矩形板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水密电缆包括若干支缆以及主缆,所述支缆均与主缆固定连接,所述支缆包括供电组缆,弱信号通信组缆和高压控制信号组缆。优选的,所述主缆由若干支缆经三合一硫化集成所得,所述主缆包括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外护套、电缆芯,所述电缆芯包括6芯接收机线缆、8芯发射机线缆、2芯电源线缆、2芯网线线缆、2芯串口线线缆,所述6芯接收机线缆位于第一级屏蔽层内,所述8芯发射机线缆、2芯电源线缆、2芯网线线缆、2芯串口线线缆位于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之间,所述外护套位于第二屏蔽层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适应于不同换能器安装结构的声学线列阵拖曳系统平台,通过在拖鱼上设置带有若干调节孔的矩形板,当调节连接部分与不同调节孔相连时,可以有效解决因更换不同类型水声换能器造成的拖鱼前后失衡问题;本技术还通过U型抱箍使得拖鱼能匹配不同类型的水声换能器;同时通过在U形抱箍两外侧面设置倾斜向下并且带有若干固定孔的的固定板,当存在不同的使用场合时,水声换能器可选择与固定板上的不同固定孔进行连接,可以减小拖鱼体本身运动噪声对水声换能器的影响,或者解决水声换能器与拖鱼体之间产生空气气泡造成混响的问题,通过以上设计,声学线列阵拖曳系统平台可以匹配搭载不同类型的水声换能器,同时确保整套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完成各项海洋科学实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整套拖曳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拖鱼结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拖鱼结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上抱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下抱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承重铰链主视图;图7是本技术承重铰链俯视图;图8是本技术主缆横截面示意图;附图中,1-拖曳船、2-水密电子舱、3-钢丝绳、4-水密电缆、41-支缆、411-供电组缆、412-弱信号通信组缆、413-高压控制信号组缆、42-主缆、421-接收机线缆、422-发射机线缆、423-电源线缆、424-网线线缆、425-串口线线缆、426-第一屏蔽层、427-第二屏蔽层、428-外护套、5-拖鱼、51-平衡调节机构、511-矩形板、512-调节孔、6-U形抱箍、61-上抱箍、611-折边、612-第二螺纹孔、62-下抱箍、621-固定板、622-固定孔、623-第一基准线、7-水声换能器、8-承重铰链、81-通孔、9-岸端钢丝扣环、10-水密插头、11-水密插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图8,一种适应于不同换能器安装结构的声学线列阵拖曳系统平台,包括水上部分、连接部分、水下部分,所述水下部分包括拖鱼5、U形抱箍6、水声换能器7,所述拖鱼5背部设有平衡调节机构51,所述平衡调节机构51为带有若干调节孔512的矩形板511,所述连接部分一端与所述调节孔512相接,另一端与所述水上部分进行连接,所述水声换能器7通过U形抱箍6固定于拖鱼5处,所述U形抱箍6两外侧面分别设有倾斜向下的固定板621,所述固定板621上设有若干固定孔622,所述固定孔622与所述水声换能器7的第一螺纹孔对应连接,螺栓通过所述固定孔622旋入所述第一螺纹孔中,使水声换能器7与所述U形抱箍6固定连接。在水声换能器7上通常会设置有便于安装的第一螺纹孔,不同水声换能器7的第一螺纹孔位置不同,而U形抱箍6可根据所安装的水声换能器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应于不同换能器安装结构的声学线列阵拖曳系统平台,包括水上部分、连接部分、水下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部分包括拖鱼、U形抱箍、水声换能器,所述拖鱼背部设有平衡调节机构,所述平衡调节机构为带有若干调节孔的矩形板,所述连接部分一端与所述调节孔相接,另一端与所述水上部分进行连接,所述水声换能器通过U形抱箍固定于拖鱼处,所述U形抱箍两外侧面分别设有倾斜向下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水声换能器的第一螺纹孔对应连接,螺栓通过所述固定孔旋入所述第一螺纹孔中,使水声换能器与所述U形抱箍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于不同换能器安装结构的声学线列阵拖曳系统平台,包括水上部分、连接部分、水下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部分包括拖鱼、U形抱箍、水声换能器,所述拖鱼背部设有平衡调节机构,所述平衡调节机构为带有若干调节孔的矩形板,所述连接部分一端与所述调节孔相接,另一端与所述水上部分进行连接,所述水声换能器通过U形抱箍固定于拖鱼处,所述U形抱箍两外侧面分别设有倾斜向下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水声换能器的第一螺纹孔对应连接,螺栓通过所述固定孔旋入所述第一螺纹孔中,使水声换能器与所述U形抱箍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于不同换能器安装结构的声学线列阵拖曳系统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部分包括拖曳船,所述拖曳船上设有水密电子舱,所述连接部分包括钢丝绳、水密电缆,所述拖曳船通过所述钢丝绳与所述平衡调节机构相连,对所述拖鱼实现载重吊放,所述水密电子舱通过水密电缆与所述拖鱼上的水密插座相连,所述水密电子舱通过水密电缆对拖鱼进行供电和信号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于不同换能器安装结构的声学线列阵拖曳系统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抱箍分为上抱箍和下抱箍,所述上抱箍、下抱箍的两端折边处均设有第二螺纹孔,螺栓旋入所述第二螺纹孔处,使上抱箍和下抱箍组合夹紧所述拖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应于不同换能器安装结构的声学线列阵拖曳系统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下抱箍两外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应于不同换能器安装结构的声学线列阵拖曳系统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抱箍外侧底部中分线位置刻有第一基准线,所述拖鱼腹部中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健郭新新沈斌坚刘国顺吕成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