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红外的疲劳驾驶检测装置固定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8323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的疲劳驾驶检测装置固定结构,具体涉及行车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智能检测设备本体,所述固定座内腔的顶部嵌设有螺纹帽,且螺纹帽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壁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底部嵌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座,顶部挤压板的第一弹簧能够利用自身弹力降低传导至固定座的冲击力,保证了固定座一侧连接的智能检测设备本体固定的稳定,能够适配多种尺寸的汽车后视镜,满足了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红外的疲劳驾驶检测装置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行车辅助用具
,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基于红外的疲劳驾驶检测装置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驾驶员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由于过度疲劳有可能会产生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产生,导致驾驶员可能会出现意外,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用来提醒驾驶员的疲劳驾驶检测装置。但现有技术多通过胶粘底座将检测装置粘接在汽车前面板上,车辆行驶时会产生高温烘烤,装置本身固定不稳,在车辆行驶产生晃动时可能会导致装置掉落,给驾驶人员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不能很好满足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红外的疲劳驾驶检测装置固定结构,通过当需要对壳体进行固定时,将固定座卡入车辆后视镜本体内,通过正向拧动把手带动螺纹柱在螺纹帽内转动下向下移动,螺纹柱向下移动带动连接板向下带动挤压垫与后视镜本体贴合,弹簧能够利用自身弹力降低传导至壳体的冲击力,同时方便了工作人员对壳体进行安装固定,能够适配多种尺寸的汽车后视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红外的疲劳驾驶检测装置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智能检测设备本体,所述固定座内腔的顶部嵌设有螺纹帽,且螺纹帽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壁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底部嵌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所述固定座内腔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连接板位于放置槽内,所述连接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放置槽内腔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滑块顶部嵌设有滑套,所述滑套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与滑槽内腔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杆外侧壁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套和滑槽内腔顶部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内腔底部也固定连接有挤压板,且两个挤压板相对面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滑垫为硅胶垫板,且防滑垫的宽度与固定座内腔的宽度相等,且防滑垫外侧壁开设有防滑纹。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轴截面形状为U形。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内腔一侧开设有三个通风槽,且通风槽为通槽,所述固定座为导热塑胶构件。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滑杆和滑套的轴截面形状均为矩形。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滑槽和滑块的横截面形状均为矩形。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座,当需要对壳体进行固定时,将固定座卡入车辆后视镜后侧内,通过拧动把手带动螺纹柱向下移动带动连接板向下拉动滑块在滑槽以及滑套在滑杆外移动,滑套移动的同时第二弹簧利用自身弹力伸长对第二滑块进行限位,同时连接板带动第一弹簧和顶部的挤压板与车辆后视镜顶部贴合,同时固定座底部的挤压板对车辆后视镜底部相贴合,顶部挤压板的第一弹簧能够利用自身弹力降低传导至固定座的冲击力,保证了固定座一侧连接的智能检测设备本体固定的稳定,能够适配多种尺寸的汽车后视镜,满足了使用需要;2、本技术通过设置转轴、轴承和防滑垫,螺纹柱底端通过转轴在轴承内转动,当挤压板和防滑垫与后视镜接触后,螺纹柱仍能够继续转动对挤压板进行挤压限位,保证了固定座与后视镜固定的稳定性,防滑垫能够填充挤压板与弧形后视镜之间的缝隙,保证了固定座固定贴合的稳定性,满足了使用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部分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2中B部分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挤压垫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固定座、2通风槽、3螺纹帽、4螺纹柱、5把手、6转轴、7轴承、8连接板、9滑槽、10第一弹簧、11挤压板、12防滑垫、13滑块、14滑套、15第二弹簧、16滑杆、17智能检测设备本体、18放置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基于红外的疲劳驾驶检测装置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座1,所述固定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智能检测设备本体17,所述固定座1内腔的顶部嵌设有螺纹帽3,且螺纹帽3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4,所述螺纹柱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外侧壁套设有轴承7,所述轴承7的底部嵌设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0,所述第一弹簧10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板11;所述固定座1内腔顶部开设有放置槽18,所述连接板8位于放置槽18内,所述连接板8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3,所述放置槽18内腔两侧均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块13滑动连接在滑槽9内,所述滑块13顶部嵌设有滑套14,所述滑套14内滑动连接有滑杆16,所述滑杆16的两端分别与滑槽9内腔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杆16外侧壁套设有第二弹簧15,所述第二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滑套14和滑槽9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1轴截面形状为U形,所述滑杆16和滑套14的轴截面形状均为矩形,把手5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滑槽9和滑块13的横截面形状均为矩形。实施方式具体为:当需要对壳体进行固定时,将固定座1卡入车辆后视镜后侧内,通过正向拧动把手5带动螺纹柱4在螺纹帽3内转动下向下移动,螺纹柱4向下移动带动连接板8向下拉动滑块13在滑槽9以及滑套14在滑杆16外移动,滑套14移动的同时第二弹簧15利用自身弹力伸长对第二滑块13进行限位,保证连接板8移动的稳定性,避免底部挤压板11发生偏移,同时连接板8带动第一弹簧10和顶部的挤压板11与车辆后视镜顶部贴合,同时固定座1底部的挤压板11对车辆后视镜底部相贴合,当车辆移动发生晃动时,顶部挤压板11的第一弹簧10能够利用自身弹力降低传导至固定座1的冲击力,减少了固定座11的晃动,同时方便了工作人员对固定座1进行安装固定,能够适配多种尺寸的汽车后视镜安装,满足了使用需要。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和图4所示的一种基于红外的疲劳驾驶检测装置,还包括固定座1,所述固定座1内腔底部也固定连接有挤压板11,且两个挤压板11相对面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12,所述防滑垫12为硅胶垫板,且防滑垫12的宽度与固定座1内腔的宽度相等,且防滑垫12外侧壁开设有防滑纹,所述固定座1内腔一侧开设有三个通风槽2,且通风槽2为通槽,所述固定座1为导热塑胶构件;实施方式具体为:螺纹柱4底端通过转轴6在轴承7内转动,当挤压板11和防滑垫12与后视镜接触后,螺纹柱4仍能够继续转动对挤压板11进行挤压限位,保证了固定座1与后视镜固定的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红外的疲劳驾驶检测装置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智能检测设备本体(17),所述固定座(1)内腔的顶部嵌设有螺纹帽(3),且螺纹帽(3)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4),所述螺纹柱(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外侧壁套设有轴承(7),所述轴承(7)的底部嵌设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0),所述第一弹簧(10)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板(11);/n所述固定座(1)内腔顶部开设有放置槽(18),所述连接板(8)位于放置槽(18)内,所述连接板(8)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3),所述放置槽(18)内腔两侧均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块(13)滑动连接在滑槽(9)内,所述滑块(13)顶部嵌设有滑套(14),所述滑套(14)内滑动连接有滑杆(16),所述滑杆(16)的两端分别与滑槽(9)内腔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杆(16)外侧壁套设有第二弹簧(15),所述第二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滑套(14)和滑槽(9)内腔顶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红外的疲劳驾驶检测装置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智能检测设备本体(17),所述固定座(1)内腔的顶部嵌设有螺纹帽(3),且螺纹帽(3)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4),所述螺纹柱(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外侧壁套设有轴承(7),所述轴承(7)的底部嵌设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0),所述第一弹簧(10)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板(11);
所述固定座(1)内腔顶部开设有放置槽(18),所述连接板(8)位于放置槽(18)内,所述连接板(8)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3),所述放置槽(18)内腔两侧均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块(13)滑动连接在滑槽(9)内,所述滑块(13)顶部嵌设有滑套(14),所述滑套(14)内滑动连接有滑杆(16),所述滑杆(16)的两端分别与滑槽(9)内腔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杆(16)外侧壁套设有第二弹簧(15),所述第二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滑套(14)和滑槽(9)内腔顶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的疲劳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超斌邓世荣梁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基鸿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