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汗抗起球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19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汗抗起球针织面料,包括抗皱层和复合在抗皱层下方的吸湿层,抗皱层为高捻度的纱线采用平针织法混纺针织而成,吸湿层为多层吸湿纱线针织后复合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抗皱层采用平针织法,使得抗皱层面料表面具有较高的平整度,不易起球,配合高捻度的纱线,使得纤维间抱合越紧密,单纤维间的摩擦阻力增大,起毛起球较少;抗皱层表面还浸润有树脂层,保证了抗起球性能;设置中间织物密度大、上下端面料的织物密度小,使得具有较好保暖效果同时能够方便排汗吸湿,同时热量也不易完全透过吸湿基底层,设置第一吸湿层也能够使得与抗皱层具有较大的透气孔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汗抗起球针织面料
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吸汗抗起球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在服装大世界里,服装的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衣物用品的舒适度及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人们对面料使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型服装面料的开发与应用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目前市场上的面料绝大部分由单一原料织成,在长期穿着后容易出现起球,吸湿影响用户的穿着体验,很难达到高端功能性面料的性能及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吸汗抗起球针织面料,整体以棉为主要原料,并且多种面料进行复合,在具有较好吸汗效果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抗起球效果,并且整体手感较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吸汗抗起球针织面料,包括抗皱层和复合在抗皱层下方的吸湿层,所述抗皱层为高捻度的纱线采用平针织法混纺针织而成,所述吸湿层为多层吸湿纱线针织后复合而成。进一步的,所述抗皱层中的纱线为涤纶和棉。进一步的,所述抗皱层中捻系数为330-360。进一步的,在所述抗皱层表面浸润有树脂层。进一步的,所述吸湿层包括吸湿基底层和分别复合在吸湿基底层上方、下方的第一吸湿层和第二吸湿层。进一步的,所述吸湿基底层、第一吸湿层和第二吸湿层均采用同规格的棉、锦纶混纺针织而成,且所述吸湿基底层的织物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吸湿层和第二吸湿层的织物密度。本技术中的有益效果:抗皱层通过采用平针织法,使得抗皱层面料表面具有较高的平整度,因此更不易起球,配合高捻度的纱线,即使得纤维间抱合越紧密,单纤维间的摩擦阻力增大,降低了纤维在纱线内的滑移,起毛起球较少;另外,抗皱层表面还浸润有树脂层,进一步保证了抗起球性能;抗皱层选用涤纶和棉混纺针织,能够综合涤纶和棉的优点,使得抗皱层具有较好耐磨性;设置中间织物密度大、上下端面料的织物密度小,使得具有较好保暖效果同时,相对较小的织物密度的第二吸湿层能够方便排汗吸湿,同时热量也不易完全透过吸湿基底层,设置第一吸湿层也能够使得与抗皱层具有较大的透气孔隙。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吸汗抗起球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抗皱层;2-吸湿层;21-吸湿基底层;22-第一吸湿层;23-第二吸湿层;3-树脂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一种吸汗抗起球针织面料,包括抗皱层1和复合在抗皱层1下方的吸湿层2,热压复合工艺为复合面料中常规的工艺,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抗皱层1为高捻度的纱线采用平针织法混纺针织而成,平针织法为常规针织方法,使得抗皱层面料表面具有较高的平整度,因此更不易起球,配合高捻度的纱线,即使得纤维间抱合越紧密,单纤维间的摩擦阻力增大,降低了纤维在纱线内的滑移,起毛起球较少;吸湿层2为多层吸湿纱线针织后复合而成。需要说明的是,抗皱层1中,纱线为涤纶和棉,其中涤纶含量占抗皱层面料总质量的55-65%,余量为棉,当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配比也可,选用涤纶和棉混纺针织,能够综合涤纶和棉的优点,使得抗皱层1具有较好耐磨性;同时,抗皱层1中捻系数为330-360,使得抗皱层1纱线间纤维具有较高强度,不易脱落引起起毛起球,同时,纱线的软硬度适中。另外,为了使得抗皱层1中成圈针织的纱线能够具有更好的抗皱防起球性能,在抗皱层1表面浸润有树脂层3,当然,树脂层3为市售抗起球树脂,如市售水性聚氨酯,可均匀地交链凝聚在纱线的表层,使纤维端粘附于纱线上,摩擦时不易起球。吸湿层2包括吸湿基底层21和分别复合在吸湿基底层21上方、下方的第一吸湿层22和第二吸湿层23,其中吸湿基底层21、第一吸湿层22和第二吸湿层23均采用同规格的棉、锦纶混纺针织而成(纱支数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即可),且吸湿基底层21的织物密度(横密、纵密,线圈数/10cm;本实施例中,横密35/10cm,纵密55/10cm)大于第一吸湿层22和第二吸湿层23的织物密度(本实施例中第一吸湿层22和第二吸湿层23的织物密度相同,横密25/10cm,纵密48/10cm),使得具有较好保暖效果同时,相对较小的织物密度的第二吸湿层23能够方便排汗吸湿,同时热量也不易完全透过吸湿基底层21,设置第一吸湿层22也能够使得与抗皱层1具有较大的透气孔隙。本申请中,未详细说明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均为现有技术,其结构及原理已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汗抗起球针织面料,包括抗皱层和复合在抗皱层下方的吸湿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皱层为高捻度的纱线采用平针织法混纺针织而成,所述吸湿层为多层吸湿纱线针织后复合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汗抗起球针织面料,包括抗皱层和复合在抗皱层下方的吸湿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皱层为高捻度的纱线采用平针织法混纺针织而成,所述吸湿层为多层吸湿纱线针织后复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汗抗起球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皱层中的纱线为涤纶和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汗抗起球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皱层中捻系数为330-36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正杰柳玲罗平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源茂针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