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螺旋对向双桨叶混合出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8048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卧式螺旋对向双桨叶混合出料装置,包括其上带进、出料管的壳体,转动穿设于壳体中的主轴,其特征在于主轴上以主轴中点为对称点,对向设置有至少二个搅拌桨叶组,每个搅拌桨叶组包括若干个螺旋设置的板式双叶桨,每个板式双叶桨均包括与主轴固连的板式下叶桨,固定在板式下叶桨端部并与其构成夹角的板式上叶桨,且板式上叶桨的宽度大于板式下叶桨的宽度,板式上叶桨与主轴轴线构成夹角。使物料搅拌混匀并向壳体下端中部聚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出料快速、稳定可靠,大幅提高搅拌效率与混料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螺旋对向双桨叶混合出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材料加工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卧式螺旋对向双桨叶混合出料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搅拌混合是建筑领域的基础工艺与需求,目前行业相关技术与搅拌混合设备的浆叶主要有螺旋面叶、搅拌杆叶、轮叶等几种结构,这些结构普遍存在大小固定、浆叶和间隙固定、搅拌动作和空间利用不充分、出料速度慢、不同物料或流量适应差、功能单一、搅拌过程震动大及故障率高等问题。因此,研究制造一种结构科学合理、搅拌动作和空间利用充分、搅拌混合效率高,混合效果好,可调节适应多种流量和物料的拌合,出料滞留少速度快,结构稳定,性能可靠,易于制造和使用的搅拌混合装置,就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卧式螺旋对向双桨叶混合出料装置。以解决目前物料搅拌混合装置普遍存在的搅拌动作和空间利用不充分、物料混合效率不高、对不同物料、工艺、流量的拌合需求适应性差、出料滞留、搅拌过程震动大及故障率高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卧式螺旋对向双桨叶混合出料装置,包括其上带进、出料管的壳体,转动穿设于壳体中的主轴,其特征在于主轴上以主轴中点为对称点,对向设置有至少二个搅拌桨叶组,每个搅拌桨叶组包括若干个螺旋设置的板式双叶桨,每个板式双叶桨均包括与主轴固连的板式下叶桨,固定在板式下叶桨端部并与其构成夹角的板式上叶桨,且板式上叶桨的宽度大于板式下叶桨的宽度,板式上叶桨与主轴轴线构成夹角,以便主轴转动时,带动对向设置至少二个搅拌桨叶组同步转动,进而通过板式上叶桨抄起边缘物料、再通过板式下叶桨抄起次边缘物料以不同角度向壳体中部聚拢。优选的是,所述板式下叶桨与板式上叶桨构成的夹角为30°—90°。优选的是,所述板式上叶桨与主轴轴线构成的夹角为0°—70°。优选的是,所述壳体截面为U形,壳体上端设有顶盖、下端中部设置出料管,顶盖上设有进料管,主轴两端穿过壳体壁向外延伸后通过带座轴承固定在机架上,主轴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减速电机相连,以便物料自进料管进入壳体内,通过减速电机、联轴器带动主轴转动,进而带动若干个螺旋设置的板式双叶桨抄起物料完成物料混匀并向壳体中部聚拢,从出料管排出。优选的是,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可启闭的观察门。优选的是,所述出料管上设有阀门,该阀门采用插板阀,所述壳体下端设置驱动插板阀启闭的气缸。优选的是,所述板式上叶桨通过螺栓连接于板式下叶桨端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装置功能结构科学合理,其不同规格可广泛适用于混凝土、建筑材料生产线等多种行业和应用场合;2.本技术适用于多种物料、不同工艺需求、不同流量大小的混合拌料;3.上下双叶的搅拌桨叶结构和对称螺旋对向布局方式使搅拌效率与混料效果大幅提高,同时解决传统搅拌装置拌叶容易刚性折损或变形的问题;4.同步搅拌过程物料趋向出料口的方式和结果彻底解决当前设备普遍存在的出料滞留和效率问题;5.本技术整体对称螺旋对向的结构受力均衡、与物料拌触充分、运行流畅,降低能耗噪音的同时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幅提升;6.整机功能一体化程度高,解决当前设备普遍在搅拌或进放料环节人工参与程度高的现状,有利于自动化产线集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主轴的立体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技术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以附图为基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图1-2所示的卧式螺旋对向双桨叶混合出料装置,包括其上带进、出料管8、14的壳体6,该壳体6截面为U形,壳体6上端设有顶盖7、下端中部设置出料管14,顶盖7上设有进料管8,主轴3两端穿过壳体6壁向外延伸后,通过带座轴承2固定在机架1上,主轴3右端通过联轴器11与减速电机10相连,主轴3上以主轴3中点为对称点,对向设置有二个搅拌桨叶组15、16,每个搅拌桨叶组包括八个螺旋设置的板式双叶桨,每个板式双叶桨均包括与主轴3固连的板式下叶桨4,通过螺栓固定在板式下叶桨4外端并与其构成90°夹角的板式上叶桨5,且板式上叶桨5的宽度大于板式下叶桨4的宽度,板式上叶桨与主轴3轴线构成的夹角为45°,通过板式上叶桨5抄起边缘物料、再通过板式下叶桨4抄起次边缘物料以不同角度搅拌混匀并向壳体6中部聚拢后再排料。本实施例中,顶盖7上设置进料管8,该顶盖7两侧处均设置有可启闭的观察门9,具体的是,观察门9的一侧与壳体6铰接,另一侧与壳体6通过锁扣连接;观察门9在确保装置密封性、安全性的同时,必要时可灵活开启观察门9,方便观察工况和处理问题,解决传统混合拌料装置由于完全封闭导致的不便和问题。本实施例中,出料管14上设有阀门13,该阀门13采用插板阀,壳体6下端设置驱动插板阀开或闭的气缸12,通过气缸12实现插板阀的开与闭。显然也可采用其它阀门,如电动阀门等。阀门的启闭依据物料、工艺、时间、流量等要求控制混合物料的出料。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板式上叶桨5及板式下叶桨4的相对位置,实现与壳体6内壁面间隙的调整,以适应不同物理性质和规格大小的物料混合,满足不同物料搅拌工艺或需求的同时也保护了设备,减少卡滞、摩擦发热甚至刮损等情况导致的设备故障损坏或物料性质改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工艺质量。本实施例中,基于数个螺旋对向分布的板式双叶桨4、5及其各自存在的相对夹角以及与壳体6内壁面的夹角,在实现对物料的高效翻抄混合的同时,使物料形成趋向位于壳体6中部出料管14处的物料流向,很好地解决了出料滞留和效率低的问题。其工作过程如下:物料由壳体6上方进料管8进料,减速电机10驱动主轴3转动,板式双叶桨4、5随主轴3转动,从而对物料进行整体对向的翻抄混合和局部反向错向的均匀混合,在旋转搅拌混合物料的同时也推动物料对向居中汇聚至壳体6中部下料管14处,由气缸12带动插板阀开合控制出料。本技术可根据场地搭设机架1或安装基础进行安装。通过本技术的以主轴3中点为对称点,对向设置有二个搅拌桨叶组15、16,每个搅拌桨叶组包括八个螺旋设置的板式双叶桨,每个板式双叶桨均包括与主轴3固连的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螺旋对向双桨叶混合出料装置,包括其上带进、出料管的壳体,转动穿设于壳体中的主轴,其特征在于主轴上以主轴中点为对称点,对向设置有至少二个搅拌桨叶组,每个搅拌桨叶组包括若干个螺旋设置的板式双叶桨,每个板式双叶桨均包括与主轴固连的板式下叶桨,固定在板式下叶桨端部并与其构成夹角的板式上叶桨,且板式上叶桨的宽度大于板式下叶桨的宽度,板式上叶桨与主轴轴线构成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螺旋对向双桨叶混合出料装置,包括其上带进、出料管的壳体,转动穿设于壳体中的主轴,其特征在于主轴上以主轴中点为对称点,对向设置有至少二个搅拌桨叶组,每个搅拌桨叶组包括若干个螺旋设置的板式双叶桨,每个板式双叶桨均包括与主轴固连的板式下叶桨,固定在板式下叶桨端部并与其构成夹角的板式上叶桨,且板式上叶桨的宽度大于板式下叶桨的宽度,板式上叶桨与主轴轴线构成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螺旋对向双桨叶混合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下叶桨与板式上叶桨构成的夹角为30°—9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卧式螺旋对向双桨叶混合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荣李艳华母艳昌李源李森马谡熊海陈猛杨金雄鲜春桥余康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