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灾害信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7294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灾害信息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模块、设置在公路上的影像采集器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和影像采集器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采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依据公路的设计信息形成三维模型,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将展示后的信息与现有导航平台进行融合,在所述影像采集器上安装有用于保持影像采集器镜头洁净的自清洁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传感器和影像采集器采集地质灾害的传感数据和可视化数据,以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全面监控,在使用导航平台进行导航时即可获得相应公路上的详细信息,以指导行驶的汽车和维护单位,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数据的实时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灾害信息系统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公路灾害监控
,具体涉及一种公路灾害信息系统。
技术介绍
公路地质灾害按发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为突发性和渐进性两大类。突发性公路灾害如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洪水等,具历时短,爆发力强,成灾快,危害大的特征。渐进性公路灾害如黄土湿陷、软土沉变,膨胀土胀缩,冻土融沉等,特点是危害程度逐渐加重,其后果或损失有时与前述灾害相比较,一般不会造成人员伤亡、但灾害更严重,更难防治、费用更高。因此公路的灾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而在公路灾害防治过程中,获取公路灾害信息的实时性显得十分重要。现有技术中如一种公路灾害信息系统,包括公路灾害信息采集系统、控制终端以及云端服务器……所述公路灾害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受灾的公路进行影像采集,并将采集到公路灾害影像传送至控制终端。影像采集依赖摄像设备的质量和工况,常见的如路边的监控摄像头,监控摄像头的镜头长期暴露,容易附着灰尘污渍,导致监控画面模糊,从而影响公路地质灾害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另外,在现有技术中无法将监测的信息转换成实际可用的信息供驾驶员和维护单位使用,往往存在监测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出来,但是在应用阶段需要对数据再次进行处理,存在滞后性,使得实时采集的数据无法进行实时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公路灾害信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实时数据及时应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布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灾害信息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模块、设置在公路上的多个影像采集器和多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和影像采集器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采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依据公路的设计信息形成三维模型,且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将采集数据经过处理后实时显示在所述三维模型上以展示公路的实际路况和潜在隐患,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将展示后的信息与现有导航平台进行融合,并将融合后的实际路况和潜在隐患标识在导航平台上;不同类型的所述传感器通过不同的外设组件安装在公路指定位置上,且在所述影像采集器上安装有用于保持影像采集器镜头洁净的自清洁装置。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传感器和影像采集器均通过表示采集类型的字母和表示序号的阿拉伯数字组成的序列号进行标识。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包括水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位移变化传感器、应力变化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三维模型中将公路依据公路的设计信息和地质信息通过人为标识的方式划分为不同安全等级的区段,并且在安全等级越低的区段设置更密集的传感器和影像采集器。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影像采集器通过捆绑的方式设置在一起形成测试体,并且相邻测试体之间的距离根据不同的安全等级设置为千米至百米。进一步地,所述自清洁装置包括围绕安装在所述影像采集器镜头周围的多个喷头,所述喷头连接有增压罐,所述增压罐上安装有增压气泵,在所述增压罐顶部通过单向阀安装有清洗液采集漏斗,且在所述清洗液采集漏斗内固定安装有水量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清洗液采集漏斗的开口端安装有多组相交的金属网,所述金属网向所述清洗液采集漏斗内凹陷,且在相邻所述金属网的连接处安装有竖直向下的金属悬锥,所述水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金属悬锥下方的所述清洗液采集漏斗底部。进一步地,所述影像采集器的镜头周围安装有护圈,所述喷头固定安装在所述护圈内侧,所述护圈内开设有一端与所述增压罐相连通的管腔,所述喷头通过所述管腔与所述增压罐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增压罐连接有安装在所述影像采集器上的备用水箱,所述备用水箱通过下供水管与所述增压罐连接,所述备用水箱通过上进水管与所述清洗液采集漏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通过外设组件安装在所述影像采集器的周边或者安装在所述影像采集器上,且所述影像采集器通过云台固定安装在支撑组件上,设置在所述影像采集器周边的传感器均以支撑组件为中心标识其自身的位置,并且当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发生突变时,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将通过指令驱动所述云台使所述影像采集器转移到指定的角度进行影像采集,在影像采集完成后归位。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传感器和影像采集器采集地质灾害的传感数据和可视化数据,以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全面监控,同时将采集的结果通过数据处理后形成三维模型,并将三维模型中的信息融合在导航平台上,在使用导航平台进行导航时即可获得相应公路上的详细信息,以指导行驶的汽车和维护单位,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数据的实时应用,另外为了获得更好的可视化效果,通过采集自然水对影响采集器进行主动的清洁,以防止灰尘等对可视化的影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自清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数据处理模块;2-影像采集器;3-传感器;4-无线传输模块;5-三维模型;6-自清洁装置;7-测试体;8-云台;9-支撑组件;601-喷头;602-增压罐;603-增压气泵;604-清洗液采集漏斗;605-金属网;606-金属悬锥;607-护圈;608-管腔;609-备用水箱;610-下供水管;611-上进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公路灾害信息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模块1、设置在公路上的多个影像采集器2和多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3,所述传感器3和影像采集器2通过无线传输模块4将采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1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1依据公路的设计信息形成三维模型5,且所述数据处理模块1将采集数据经过处理后实时显示在所述三维模型5上以展示公路的实际路况和潜在隐患,所述数据处理模块1将展示后的信息与现有导航平台进行融合,并将融合后的实际路况和潜在隐患标识在导航平台上。所述三维模型5中将公路依据公路的设计信息和地质信息通过人为标识的方式划分为不同安全等级的区段,并且在安全等级越低的区段设置更密集的传感器3和影像采集器2。在本专利技术中,首先依据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灾害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处理模块(1)、设置在公路上的多个影像采集器(2)和多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3),所述传感器(3)和影像采集器(2)通过无线传输模块(4)将采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1)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1)依据公路的设计信息形成三维模型(5),且所述数据处理模块(1)将采集数据经过处理后实时显示在所述三维模型(5)上以展示公路的实际路况和潜在隐患,所述数据处理模块(1)将展示后的信息与现有导航平台进行融合,并将融合后的实际路况和潜在隐患标识在导航平台上;/n不同类型的所述传感器(3)通过不同的外设组件安装在公路指定位置上,且在所述影像采集器(2)上安装有用于保持影像采集器(2)镜头洁净的自清洁装置(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灾害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处理模块(1)、设置在公路上的多个影像采集器(2)和多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3),所述传感器(3)和影像采集器(2)通过无线传输模块(4)将采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1)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1)依据公路的设计信息形成三维模型(5),且所述数据处理模块(1)将采集数据经过处理后实时显示在所述三维模型(5)上以展示公路的实际路况和潜在隐患,所述数据处理模块(1)将展示后的信息与现有导航平台进行融合,并将融合后的实际路况和潜在隐患标识在导航平台上;
不同类型的所述传感器(3)通过不同的外设组件安装在公路指定位置上,且在所述影像采集器(2)上安装有用于保持影像采集器(2)镜头洁净的自清洁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灾害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传感器(3)和影像采集器(2)均通过表示采集类型的字母和表示序号的阿拉伯数字组成的序列号进行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灾害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3)包括水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位移变化传感器、应力变化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灾害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模型(5)中将公路依据公路的设计信息和地质信息通过人为标识的方式划分为不同安全等级的区段,并且在安全等级越低的区段设置更密集的传感器(3)和影像采集器(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灾害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3)和所述影像采集器(2)通过捆绑的方式设置在一起形成测试体(7),并且相邻测试体(7)之间的距离根据不同的安全等级设置为2千米至2百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灾害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清洁装置(6)包括围绕安装在所述影像采集器(2)镜头周围的多个喷头(601),所述喷头(601)连接有增压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