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杆连接机构、移相器和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7071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拉杆连接机构、移相器和天线,其中,所述拉杆连接机构用于设置在移相器的腔体上并将移相器的介质板与拉杆连接起来,所述腔体包括分设于厚度方向两端的顶壁和底壁,以及分设于宽度方向两端的两个侧壁,所述拉杆连接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用于设置在腔体外的连接部和可从所述顶壁或者底壁穿入腔体内并与腔体内的介质板连接的驱动部,所述连接部设有拉杆固定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拉杆连接机构中,用于与拉杆连接的连接件可从移相器腔体的顶壁或者底壁穿入腔体内与介质板连接,即通过所述连接件可将拉杆设置在腔体的侧面,从而减少移相器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方便实现天线的小型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杆连接机构、移相器和天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杆连接机构、采用所述拉杆连接机构的移相器和天线。
技术介绍
目前,在移动通信
,随着新制式、新频谱的不断引入,要求天线设备需要支持更多频谱,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在基站天线中的移相设备不断增加,馈电网络的布局越来越复杂,移相器的尺寸不断增大。在现有的移相器中,通常在腔体的前端设置拉杆来驱动腔体内的介质板的移动,从而调节移相电路被介质板所覆盖的面积,改变移相电路的介电常数,进而实现相位调节。这种移相调节方式必然会占用移相器前端的空间,当天线内部空间有限时,就会给移相器的布局带来困难,难以腾出足够的相位调节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减少移相器占用空间的拉杆连接机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拉杆连接机构的移相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移相器的天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作为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杆连接机构,用于设置在移相器的腔体上并将移相器的介质板与拉杆连接起来,所述腔体包括分设于厚度方向两端的顶壁和底壁,以及分设于宽度方向两端的两个侧壁,所述拉杆连接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腔体外的连接部和可从所述腔体的顶壁或者底壁穿入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腔体内的介质板连接的驱动部,所述连接部设有拉杆固定结构。优选地,所述拉杆固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连接部上的限位柱和两个限位块,所述限位柱用于穿设所述拉杆,所述两个限位块分设于所述拉杆的预设移动方向的两侧并共同构成用于嵌设所述拉杆的限位空间。更优地,所述限位柱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卡槽,所述拉杆连接机构还包括卡接于所述卡槽上并用于将所述拉杆抵紧于所述连接部上的卡件。更优地,所述限位柱沿其直径方向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卡件包括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内的限位销。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腔体的顶壁或者底壁上的第一连接段和用于设置在所述腔体的侧壁上的第二连接段,所述拉杆固定结构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上。优选地,所述连接件设有两个,其中一个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段用于设置在所述腔体的顶壁,另一个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段用于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底壁,且两个连接件的第二连接段位于所述腔体的同一侧壁上并用于与同一拉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相对所述腔体的宽度方向具有夹角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段相对所述腔体的厚度方向具有夹角,以使两个所述连接件的第二连接段于所述侧壁上错位设置。作为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移相器,包括腔体、均设于所述腔体内的移相电路和介质板,所述介质板覆设于所述移相电路上并可沿腔体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移相器还包括拉杆和上述拉杆连接机构,所述腔体的顶壁和底壁中的至少一个开设有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孔,所述拉杆设于所述腔体外,所述连接件的连接部与所述拉杆连接,驱动部通过所述导向孔穿入所述腔体内与所述介质板连接。优选地,所述腔体的顶壁和底壁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并用于限定所述连接件沿所述长度方向移动。优选地,所述移相器还包括同轴线缆和线缆固定件,所述同轴线缆与所述移相电路连接并穿出所述腔体外,所述线缆固定件安装于所述腔体上并设有用于穿设所述同轴线缆的线缆限位孔,所述线缆固定件还设有用于穿设所述拉杆的拉杆限位孔。优选地,所述腔体还包括由所述顶壁、底壁和两个侧壁围合形成的空腔,以及设于所述空腔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分隔成沿所述厚度方向排布的两个收容腔,每个收容腔内均设有所述移相电路和介质板,且两个收容腔内的介质板均与所述拉杆连接机构连接。可选地,所述隔板对应所述导向孔的位置处开设有避让孔,所述连接件的驱动部通过所述避让孔穿设于所述两个收容腔内并同时与两个收容腔内的介质板连接。作为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天线,包括上述移相器。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拉杆连接机构中,用于与拉杆连接的连接件可从移相器腔体的顶壁或者底壁穿入腔体内与介质板连接,即通过所述连接件可将拉杆设置在腔体的侧面,从而减少移相器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方便实现天线的小型化设计。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拉杆连接机构中,连接件上设有限位柱和两个限位块,可通过限位柱穿设拉杆实现与拉杆连接的同时,采用两个限位块对拉杆进行限位固定,从而保证连接件与拉杆的紧密连接,避免拉杆相对连接件发生晃动或者转动,进而使拉杆上的驱动力可精准传递至所述连接件上,保证移相调节的稳定性和准确性。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拉杆连接机构中,连接件的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可将所述连接部从腔体的顶壁或者底壁延伸至侧壁上,使拉杆可设于所述侧壁上,无需增加移相器的厚度。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拉杆连接机构可设有两个连接件,当腔体内沿厚度方向分设有两套移相电路和介质板时,采用两个连接件分别从所述顶壁和底壁穿入腔体内与两个介质板一一对应连接,再将两个连接件的第二连接段设于腔体的同一侧壁上并与同一拉杆连接,一根拉杆便可驱动两个介质板的移动,装配结构简单且传动效果好。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相器中,腔体的顶壁和底壁中的至少一个限位结构,通过所述限位结构限定连接件的移动方向,可保证连接件能够带动介质板沿预设方向移动的同时,在拉杆或者拉杆连接机构受到其他方向上的作用力时,还能通过所述限位结构进行阻挡及受力,避免其他方向上的作用力直接传递至介质板上带动介质板沿非正常方向移动,有效保护介质板及移动电路。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相器中,在线缆固定件上设有拉杆限位孔,通过一个配件可同时对同轴线缆和拉杆进行限位固定,保证拉杆在移相调节过程中能够平稳移动,进一步提升移相调节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移相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移相器沿长度方向上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移相器中拉杆连接机构的连接件的立体图;图4为图3所示的连接件正对第二连接段方向的主视图;图5为图1所示的移相器中拉杆连接机构的卡件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移相器的立体图;图7为图6所示的移相器沿长度方向上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的移相器中拉杆连接机构的连接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杆连接机构,用于设置在移相器的腔体上并将移相器的介质板与拉杆连接起来,所述腔体包括分设于厚度方向两端的顶壁和底壁,以及分设于宽度方向两端的两个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连接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腔体外的连接部和可从所述腔体的顶壁或者底壁穿入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腔体内的介质板连接的驱动部,所述连接部设有拉杆固定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杆连接机构,用于设置在移相器的腔体上并将移相器的介质板与拉杆连接起来,所述腔体包括分设于厚度方向两端的顶壁和底壁,以及分设于宽度方向两端的两个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连接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腔体外的连接部和可从所述腔体的顶壁或者底壁穿入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腔体内的介质板连接的驱动部,所述连接部设有拉杆固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固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连接部上的限位柱和两个限位块,所述限位柱用于穿设所述拉杆,所述两个限位块分设于所述拉杆的预设移动方向的两侧并共同构成用于嵌设所述拉杆的限位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杆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卡槽,所述拉杆连接机构还包括卡接于所述卡槽上并用于将所述拉杆抵紧于所述连接部上的卡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杆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沿其直径方向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卡件包括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内的限位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腔体的顶壁或者底壁上的第一连接段和用于设置在所述腔体的侧壁上的第二连接段,所述拉杆固定结构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杆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有两个,其中一个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段用于设置在所述腔体的顶壁,另一个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段用于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底壁,且两个连接件的第二连接段位于所述腔体的同一侧壁上并用于与同一拉杆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段相对所述腔体的宽度方向具有夹角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段相对所述腔体的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苑辉李明杰文海能杨仲凯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