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实验用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6786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实验用混合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至罐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的左侧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杆,所述搅拌轴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弧形杆,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有内筒,所述搅拌杆位于内筒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机带动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转动,而搅拌轴和搅拌杆与弧形杆同步跟随第二转盘转动即可对内筒内部的生物溶剂进行混合搅拌,而底部的弧形杆设置成弧形结构,可以增加底部搅拌的均匀度,不会出现残留,提高了混合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实验用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实验
,具体为一种生物实验用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无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还是在生物科研或者其它的生物教研场所,通过培养装置进行微生物或者生物的培养都几乎是必须科目之一,在这些培养过程中,需要控制诸多的培养参数,如气体组份、温度、湿度、光照等等参数,相应的,对应的生物实验装置上就会配有对应的气体组份控制组件、温度控制组件、湿度控制组件等等结构,在生物实验上,为了某些反应更为充分,通常需要使用分离纯化技术,分离纯化技术即在工业中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与装备,耗费一定的能量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过程,但是在对生物溶剂进行搅拌混合时底部容易出现残留,导致混合不彻底,影响生物实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实验用混合装置,具备混合彻底的优点,解决了在对生物溶剂进行搅拌混合时底部容易出现残留,导致混合不彻底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实验用混合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至罐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的左侧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杆,所述搅拌轴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弧形杆,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有内筒,所述搅拌杆位于内筒的内部,所述罐体顶部的左侧贯穿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下端与内筒的顶部连通,所述罐体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优选的,所述罐体内腔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加热片,所述加热片的一侧与内筒的表面相接触。优选的,所述内筒背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横向定位杆,所述横向定位杆的一侧与罐体的内壁固定安装。优选的,所述罐体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架,所述搅拌轴的一端贯穿至防护架的外部。优选的,所述第二转盘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轴,且支撑轴的上端嵌入至罐体的内壁并通过轴承进行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电机带动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转动,而搅拌轴和搅拌杆与弧形杆同步跟随第二转盘转动即可对内筒内部的生物溶剂进行混合搅拌,而底部的弧形杆设置成弧形结构,可以增加底部搅拌的均匀度,不会出现残留,提高了混合效率和质量,同时解决了在对生物溶剂进行搅拌混合时底部容易出现残留,导致混合不彻底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加热片可对内筒的内壁进行加热,使内部的生物溶剂保持恒温状态,有利于储存,通过横向定位杆可对内筒进行安装固定,而防护架可对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进行防护,防止搅拌时溶剂迸溅出对其造成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筒局部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弧形杆结构俯视图。图中:1、罐体;2、电机;3、第一转盘;4、第二转盘;5、搅拌轴;6、搅拌杆;7、弧形杆;8、内筒;9、进料管;10、加热片;11、横向定位杆;12、防护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生物实验用混合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内腔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加热片10,加热片10的一侧与内筒8的表面相接触,通过加热片10可对内筒8的内壁进行加热,使内部的生物溶剂保持恒温状态,有利于储存,通过横向定位杆11可对内筒8进行安装固定,而防护架12可对第一转盘3和第二转盘4进行防护,防止搅拌时溶剂迸溅出对其造成损坏,罐体1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架12,搅拌轴5的一端贯穿至防护架12的外部,罐体1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贯穿至罐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盘3,第一转盘3的左侧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二转盘4,第二转盘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轴,且支撑轴的上端嵌入至罐体1的内壁并通过轴承进行连接,第二转盘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搅拌轴5,搅拌轴5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杆6,搅拌轴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弧形杆7,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筒8,内筒8背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横向定位杆11,横向定位杆11的一侧与罐体1的内壁固定安装,搅拌杆6位于内筒8的内部,罐体1顶部的左侧贯穿设置有进料管9,进料管9的下端与内筒8的顶部连通,罐体1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通过电机2带动第一转盘3和第二转盘4转动,而搅拌轴5和搅拌杆6与弧形杆7同步跟随第二转盘4转动即可对内筒8内部的生物溶剂进行混合搅拌,而底部的弧形杆7设置成弧形结构,可以增加底部搅拌的均匀度,不会出现残留,提高了混合效率和质量,同时解决了在对生物溶剂进行搅拌混合时底部容易出现残留,导致混合不彻底的问题。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本申请文件中各部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使用时,通过外设控制器启动电机2带动第一转盘3和第二转盘4转动,而搅拌轴5和搅拌杆6与弧形杆7同步跟随第二转盘4转动即可对内筒8内部的生物溶剂进行混合搅拌,而底部的弧形杆7设置成弧形结构,可以增加底部搅拌的均匀度,不会出现残留,提高了混合效率和质量。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实验用混合装置,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贯穿至罐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盘(3),所述第一转盘(3)的左侧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二转盘(4),所述第二转盘(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搅拌轴(5),所述搅拌轴(5)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杆(6),所述搅拌轴(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弧形杆(7),所述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筒(8),所述搅拌杆(6)位于内筒(8)的内部,所述罐体(1)顶部的左侧贯穿设置有进料管(9),所述进料管(9)的下端与内筒(8)的顶部连通,所述罐体(1)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实验用混合装置,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贯穿至罐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盘(3),所述第一转盘(3)的左侧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二转盘(4),所述第二转盘(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搅拌轴(5),所述搅拌轴(5)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杆(6),所述搅拌轴(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弧形杆(7),所述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筒(8),所述搅拌杆(6)位于内筒(8)的内部,所述罐体(1)顶部的左侧贯穿设置有进料管(9),所述进料管(9)的下端与内筒(8)的顶部连通,所述罐体(1)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实验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晓芳郝伟黄海娟陈词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