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移液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6580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生物学试验的一次性移液管。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其特征是装在带有吸液嘴2的移液筒1内装有吸液杆3,移液筒上标有刻度。经还氧乙烷或同位素辐射除菌、除热原后,直接用于生物学试验,可提高实验效率,降低能耗,方法简便,易于推广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专一性强,可操作性好,适用于医疗用品、药品、试剂、食品和超纯水等产品的生物学试验。(*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生物学试验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微生物实验和热原初试即细菌内毒素检测的一次性移液器。目前实验用的移液管以玻璃制品为主,实验前需清洗和高温消毒,费时、费力,能耗大,不利于高效节能。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供了一种提高生物学试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一次性移液管。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次性移液管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一次性移液管,包括移液筒、吸液杆,其特征是装在带有吸液咀的移液筒内装有吸液杆。原材料经注塑成型、包装及还氧乙烷或同位素辐射除菌、除热原后制成。成品的生物学质量指标要求为无菌和热原用鲎试剂法检测要求内毒素试验不大于0.05EU/ml。本技术的移液筒上标有刻度为0.1、0.2、0.5、1.0、1.5和2.0ml,5、10和20ml的一次性移液管的刻度为0.5、1、2、5、10和20ml。共有6个规格,用一次性移液管做生物学试验,解决了生物学检测过程的耗时相对过长,能源消耗大及实验前准备工作繁琐,从而导致检验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如医疗用品、药品和超纯水等产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测的时间由原来的8小时可缩短为2小时。 附图说明图1为一次性移液管的结构图图中1移液筒、2吸液咀、3吸液杆根据附图对实施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施例以细菌内毒素检测为例 1)使用的鲎试剂试剂管的规格及内毒素灵敏度为0.5EU/0.1ml。2)所有样品处理液无须汇集,单个样品处理液为一个单位的供试液。3)一次性移液管由带有吸液咀2的移液筒1和吸液杆3组成。鲎试剂试剂管中用一次性移液管,加入不同的二个单位样品供试液各0.1ml,37℃、2小时后,观察鲎试剂试剂管中的凝胶形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方便快捷,试验效率高,专一性强,方法可操作性好。主要用于医疗用品、药品、试剂、食品和超纯水等产品的生物学试验。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移液管,包括移液筒1、吸液杆3,其特征是装在带有吸液咀2的移液筒1内装有吸液杆3。2.根据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移液管,其特征在于移液筒1上标有刻度。3.根据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移液管,其特征在于移液筒1上标有刻度为0.1、0.2、0.5、1.0、1.5和2.0ml,5、10和20ml的一次性移液管的刻度为0.5、1、2、5、10和20ml。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生物学试验的一次性移液管。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其特征是装在带有吸液嘴2的移液筒1内装有吸液杆3,移液筒上标有刻度。经还氧乙烷或同位素辐射除菌、除热原后,直接用于生物学试验,可提高实验效率,降低能耗,方法简便,易于推广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专一性强,可操作性好,适用于医疗用品、药品、试剂、食品和超纯水等产品的生物学试验。文档编号G01N1/10GK2463817SQ0120511公开日2001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21日专利技术者李学哲 申请人:山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移液管,包括移液筒1、吸液杆3,其特征是装在带有吸液咀2的移液筒1内装有吸液杆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哲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