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板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6434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滤板清洗装置,包括具有行走轮的清洗车,左右两侧的行走轮之间的横向间距大于滤板的宽度;清洗车底部设有干洗单元和湿洗单元,干洗单元包括刷辊以及沿刷辊周向间隔设置的多组刷排,湿洗单元包括药液分配管以及沿药液分配管轴向依次设置的多个药洗喷头,清洗车上设有与刷辊传动连接的刷辊驱动结构以及与药液分配管连通的配药箱。采用清洗车装载清洗设备,操作方便,清洗效率可显著提高。采用干洗单元与湿洗单元配合,刷辊转动带动各组刷排依次与滤板接触,对滤板的干洗效果较好,可去除滤板上的绝大部分大粒度杂质污物,减轻后续的湿洗负担,提高后续的湿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板清洗装置
本技术属于清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滤板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污水处理行业中,滤池应用较多,滤池中的滤板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下,污水中的青苔、藻类等容易在滤板表面附着生长,长时间使用会影响滤板的滤速及过滤效果。目前,滤板的清洗单纯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不仅效率低,人工成本高,而且人工洗刷效果较差,无法匹配青苔生长的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滤板清洗装置,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本技术涉及一种滤板清洗装置,包括具有行走轮的清洗车,车体左侧行走轮与车体右侧行走轮之间的横向间距大于滤板的宽度;所述清洗车底部设有干洗单元和湿洗单元,所述干洗单元包括刷辊以及沿所述刷辊周向间隔设置的多组刷排,所述湿洗单元包括药液分配管以及沿所述药液分配管轴向依次设置的多个药洗喷头,所述药液分配管沿清洗车行进方向布置于所述刷辊后方并且二者的轴向均垂直于清洗车行进方向,所述清洗车上设有与所述刷辊传动连接的刷辊驱动结构以及与所述药液分配管连通的配药箱。作为实施方式之一,各所述刷排中,包括多组第一刷排和至少一组第二刷排,所述第二刷排中的刷洗构件硬度小于所述第一刷排中的刷洗构件硬度。作为实施方式之一,各刷洗构件均沿对应位置处的刷辊径向向外侧延伸,并且第二刷排中的刷洗构件长度大于第一刷排中的刷洗构件长度。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每组第二刷排的相邻两组刷排均为第一刷排。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湿洗单元还包括清水分配管以及沿所述清水分配管轴向依次设置的多个水洗喷头,所述清水分配管沿清洗车行进方向布置于所述药液分配管后方,所述清水分配管的轴向垂直于清洗车行进方向,所述清洗车上还设有与所述清水分配管连通的储水箱。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清洗车上还设有药剂储箱,所述药剂储箱通过供药管与所述配药箱连接,于所述供药管上设有供药泵和第一控制阀。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储水箱通过供水管与所述配药箱连接,于所述供水管上设有供水泵和第二控制阀。作为实施方式之一,各所述药洗喷头的喷吹方向均朝向清洗车前侧并且向下倾斜,各所述水洗喷头的喷吹方向均朝向清洗车后侧并且向下倾斜。作为实施方式之一,各所述药洗喷头及各所述水洗喷头均为扇形喷嘴。作为实施方式之一,该滤板清洗装置还包括行车轨道,所述清洗车行走于该行车轨道上,于所述行车轨道的两条道轨之间设有传送带,并于所述传送带上设有滤板夹持机构。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清洗车装载清洗设备,操作方便,清洗效率可显著提高。采用干洗单元与湿洗单元配合,刷辊转动带动各组刷排依次与滤板接触,对滤板的干洗效果较好,可去除滤板上的绝大部分大粒度杂质污物,减轻后续的湿洗负担,提高后续的湿洗效果;采用药洗方式清洗滤板,对青苔、藻类等附着物的清洗去除效果较好,降低滤板再次使用时青苔生长的速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滤板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刷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刷辊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滤板清洗装置,包括具有行走轮11的清洗车1,车体1左侧行走轮11与车体1右侧行走轮11之间的横向间距大于滤板的宽度;一般地,行走轮11的数量为4个,车体1前侧分布有两个、车体1后侧分布有两个,则车体1前侧两个行走轮11即分布于车体1左右两侧并且该两个前侧行走轮11之间的间距大于滤板的宽度,车体1后侧两个行走轮11也分布于车体1左右两侧并且该两个后侧行走轮11之间的间距也大于滤板的宽度,保证该清洗车1能够跨越滤板并位于滤板上方从而对滤板进行清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行走轮11为万向轮,可由人工推动清洗车1跨越滤板。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滤板清洗装置还包括行车轨道,所述清洗车1行走于该行车轨道上,对于上述设置有行走轮11的清洗车1,该行车轨道的两条道轨可采用槽式道轨;于所述行车轨道的两条道轨之间设有传送带,并于所述传送带上设有滤板夹持机构。通过行车轨道对清洗车1的行走路径进行限定,保证清洗车1与滤板之间的良好对位,从而保证清洗效果;通过配置传送带可以实现滤板清洗的流水线式控制,有效地提高清洗效率。其中,上述滤板夹持机构可采用卡扣式夹紧结构等适于夹紧板体的机械结构,此处不作一一详述。如图1,所述清洗车1底部设有干洗单元2和湿洗单元,所述干洗单元2包括刷辊21以及沿所述刷辊21周向间隔设置的多组刷排,所述湿洗单元包括药液分配管32以及沿所述药液分配管32轴向依次设置的多个药洗喷头31,所述药液分配管32沿清洗车1行进方向布置于所述刷辊21后方并且二者的轴向均垂直于清洗车1行进方向,所述清洗车1上设有与所述刷辊21传动连接的刷辊21驱动结构以及与所述药液分配管32连通的配药箱51。易知地,以清洗车1行进方向为X向,则车体1左右方向即为Y向;在上述设置有行车轨道的实施方式中,行车轨道的两条道轨即平行于X向。以清洗车1逐渐靠近某参照物为例对本实施例中的前后方向进行说明,该清洗车1的靠近该参照物的一端即为其前端,其另一端则为其后端;上述药液分配管32即位于刷辊21的远离车体1前端的一侧。可以理解地,为保证清洗效果,上述刷辊21的长度不小于滤板的宽度,刷排的长度也以不小于滤板的宽度为佳;同样地,药液分配管32的长度优选为不小于滤板的宽度,各药洗喷头31的喷淋范围叠加之后优选为能覆盖滤板的宽度。可设置各药洗喷头31均为扇形喷嘴,相邻两个药洗喷头31之间的喷淋范围可适当地重叠,保证对滤板的全宽度范围覆盖。如图2和图3,各组刷排优选为沿刷辊21的周向环设,进一步优选为均匀间隔环设;每组刷排包括沿刷辊21长度方向(轴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刷洗构件。在刷辊21转动时,各组刷排可依次与滤板接触而实现对滤板的干洗,可去除滤板上的绝大部分大粒度杂质污物,减轻后续的湿洗负担,提高后续的湿洗效果。对于上述的刷辊21驱动结构,可采用常规的电机驱动,而刷辊21驱动结构与刷辊21之间的传动连接,则可采用链轮链条传动、齿轮传动等常规传动方式,此处不作赘述。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如图2和图3,各所述刷排中,包括多组第一刷排22和至少一组第二刷排23,所述第二刷排23中的刷洗构件硬度小于所述第一刷排22中的刷洗构件硬度。进一步优选为设计第二刷排23较第二刷排23更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板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行走轮的清洗车,车体左侧行走轮与车体右侧行走轮之间的横向间距大于滤板的宽度;/n所述清洗车底部设有干洗单元和湿洗单元,所述干洗单元包括刷辊以及沿所述刷辊周向间隔设置的多组刷排,所述湿洗单元包括药液分配管以及沿所述药液分配管轴向依次设置的多个药洗喷头,所述药液分配管沿清洗车行进方向布置于所述刷辊后方并且二者的轴向均垂直于清洗车行进方向,所述清洗车上设有与所述刷辊传动连接的刷辊驱动结构以及与所述药液分配管连通的配药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板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行走轮的清洗车,车体左侧行走轮与车体右侧行走轮之间的横向间距大于滤板的宽度;
所述清洗车底部设有干洗单元和湿洗单元,所述干洗单元包括刷辊以及沿所述刷辊周向间隔设置的多组刷排,所述湿洗单元包括药液分配管以及沿所述药液分配管轴向依次设置的多个药洗喷头,所述药液分配管沿清洗车行进方向布置于所述刷辊后方并且二者的轴向均垂直于清洗车行进方向,所述清洗车上设有与所述刷辊传动连接的刷辊驱动结构以及与所述药液分配管连通的配药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板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刷排中,包括多组第一刷排和至少一组第二刷排,所述第二刷排中的刷洗构件硬度小于所述第一刷排中的刷洗构件硬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板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刷洗构件均沿对应位置处的刷辊径向向外侧延伸,并且第二刷排中的刷洗构件长度大于第一刷排中的刷洗构件长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板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第二刷排的相邻两组刷排均为第一刷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板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洗单元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辰孙超张敏李瑰玮张愿龙彭汉来
申请(专利权)人:都市环保武汉水务有限公司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