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污水管网的净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641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污水管网的净化处理装置,其包括依次连通的粉碎池、沉降池以及污泥池,所述污泥池底端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排泥槽,各个所述排泥槽均一端贯穿所述污泥池的侧壁,并连通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侧壁上连接有出泥管,内部设置有控制出泥管使用的排泥组件;所述排泥组件包括可匹配封堵于排泥管内的管塞、与管塞连接的连杆以及设置于连杆周向的螺纹块,所述连杆沿排泥管的长度方向设置,并通过螺纹块与排泥管螺纹连接,且远离管塞的一端自排泥管内伸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排泥彻底、实用性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市政污水管网的净化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净化处理装置的
,尤其是涉及市政污水管网的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市政污水管网的建设也越来越大,这些污水管网内的污水主要来源于厨房洗涤、厕所冲洗、洗浴、洗衣水等,并且,内部含有大量的有机氮、氨氮等有害杂质,直接排放至户外,会对环境以及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目前,城市中主要是将污水管网内的污水汇流至一处,并通过污水处理装置对污水进行集中的净化处理,最后实现废料的排放以及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污水处理装置主要包括粉碎池、沉降池、污泥池以及连接于各个处理池之间的相关输送管路;使用时,污水将输送到粉碎池进行粉碎,并进入沉降池中沉降,沉降出的污泥输送到污泥池进行二次沉降,并最终自污泥池排送至污泥回收池中;沉降池中沉降出的污水会被输送至生物降解池中进行消毒处理,以实现回收利用。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虽然能够对污水进行回收消毒处理,减少污水外排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仍存有一定的问题。污泥池中的污泥经过二次沉降后,最终通过设置于污泥池侧壁上的排泥管排出,这种排泥方式排泥效果差,极易造成污泥池中污泥的残留;并且,残留的污泥往往需要人工进行清理,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排泥彻底、实用性强的市政污水管网的净化处理装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市政污水管网的净化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粉碎池、沉降池以及污泥池,所述污泥池底端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排泥槽,各个所述排泥槽均一端贯穿所述污泥池的侧壁,并连通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侧壁上连接有出泥管,内部设置有控制出泥管使用的排泥组件;所述排泥组件包括可匹配封堵于排泥管内的管塞、与管塞连接的连杆以及设置于连杆周向的螺纹块,所述连杆沿排泥管的长度方向设置,并通过螺纹块与排泥管螺纹连接,且远离管塞的一端自排泥管内伸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泥池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低于其底部端面的排泥槽,排泥槽的外侧连通有排泥管,在进行排泥操作时,污泥会自动的流动至排泥槽中排出,且排泥彻底,不易于污泥池中发生堆积,省去了人工清理的过程。并且,本技术中排泥管的一侧设置有出泥管,内部设置有控制出泥管使用的排泥组件,通过调整排泥组件于排泥管内的相对位置,可控制排泥管与排泥槽连通,进行排泥操作,排泥组件由管塞、连杆和螺纹块组成,转动螺纹块即可对管塞进行位置调节,实用性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若干所述排泥槽于污泥池的底部均匀排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泥槽的数量不限于一个,均匀排布于污泥池的底部,均匀的将污泥池中的污泥排出,避免污泥大量堆积于污泥池的一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泥管设置于排泥管的底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泥管设置于排泥管的底端,排泥顺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管塞可匹配封堵于排泥槽与排泥管的连接处,且周向设置有密封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塞可以封堵于排泥管内以及排泥管与排泥槽的连接处,且周向设置有密封圈,在污泥池未进行排泥操作时,污泥不会流动至排泥管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杆的直径小于所述排泥管的内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杆与排泥管之间的空间用于污泥的流通,其直径小于排泥管的内径,确保自污泥池内排出的污泥能够顺利流动至出泥管排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纹块靠近管塞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套设于连杆的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块靠近管塞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块,橡胶块起到密封的作用,使流动至连杆外侧的污泥不易溢流至螺纹块处,保证螺纹块能够正常的使用。并且在向污泥池内拧动螺纹块时,橡胶块能够清洁排泥管的侧壁,使螺纹块的移动过程更加顺利。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杆伸出排泥管的一端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远离连杆的一端设置有转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杆的一端连接有转轮和手柄,在需要移动排泥组件时,操作人员可以转动转轮或转柄,省力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污泥池的顶端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支撑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顶盖上端的驱动装置以及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的搅拌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泥池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由驱动装置和搅拌组件组成,能够对污泥池内沉积的污泥进行搅拌,使污泥具有一定的流速,从而更加顺利的自排泥管和出泥管排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的减速器,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设置于减速器输出端的搅拌轴以及与搅拌轴固定连接的若干搅拌叶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由驱动电机和减速器组成,减速器连接搅拌轴,并带动搅拌轴转动,能够防止搅拌组件转速过快造成污泥于污泥池内飞溅的情况发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各个所述搅拌叶片远离搅拌轴的一端均未设置于排泥槽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个搅拌叶片均未设置于排泥槽的上方,在搅拌过程中不会与管塞、连杆发生碰撞。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中污泥池的底端设置有若干排泥槽,排泥槽的外侧连通有排泥管,在进行排泥操作时,污泥会自动的流动至排泥槽中排出,且排泥彻底,不易于污泥池中发生堆积,省去了人工清理的过程;2.本技术中排泥管底端设置有出泥管,内部设置有控制出泥管使用的排泥组件,通过转动螺纹块,可调整管塞于排泥管内的相对位置,控制排泥管与排泥槽的连通,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污泥池的截面图。附图标记:1、粉碎池;2、沉降池;3、污泥池;31、排泥槽;32、排泥管;321、出泥管;33、顶盖;41、管塞;411、密封圈;42、连杆;421、转轮;422、转柄;43、螺纹块;431、橡胶块;51、驱动装置;511、驱动电机;512、减速器;52、搅拌组件;521、搅拌轴;522、搅拌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市政污水管网的净化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粉碎池1、沉降池2以及污泥池3。污水输送至粉碎池1内粉碎后,进入沉降池2内进行沉降操作,并最终于沉淀池的底端形成污泥。沉降出来的污泥将会排送至污泥池3收集,并进行二次沉降,最后排出至特定收集区域回收利用。参照图图1和图2,污泥池3的底部端面上均布有若干排泥槽31,在本实施例中排泥槽31的数量为四个。各个排泥槽31均朝向污泥池3底部端面的中心处设置,且一端贯穿污泥池3的侧壁,并连通有排泥管32。排泥管32与污泥池3的侧壁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市政污水管网的净化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粉碎池(1)、沉降池(2)以及污泥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池(3)底端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排泥槽(31),各个所述排泥槽(31)均一端贯穿所述污泥池(3)的侧壁,并连通有排泥管(32),所述排泥管(32)的侧壁上连接有出泥管(321),内部设置有控制出泥管(321)使用的排泥组件;所述排泥组件包括可匹配封堵于排泥管(32)内的管塞(41)、与管塞(41)连接的连杆(42)以及设置于连杆(42)周向的螺纹块(43),所述连杆(42)沿排泥管(32)的长度方向设置,并通过螺纹块(43)与排泥管(32)螺纹连接,且远离管塞(41)的一端自排泥管(32)内伸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市政污水管网的净化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粉碎池(1)、沉降池(2)以及污泥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池(3)底端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排泥槽(31),各个所述排泥槽(31)均一端贯穿所述污泥池(3)的侧壁,并连通有排泥管(32),所述排泥管(32)的侧壁上连接有出泥管(321),内部设置有控制出泥管(321)使用的排泥组件;所述排泥组件包括可匹配封堵于排泥管(32)内的管塞(41)、与管塞(41)连接的连杆(42)以及设置于连杆(42)周向的螺纹块(43),所述连杆(42)沿排泥管(32)的长度方向设置,并通过螺纹块(43)与排泥管(32)螺纹连接,且远离管塞(41)的一端自排泥管(32)内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污水管网的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排泥槽(31)于污泥池(3)的底部均匀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污水管网的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泥管(321)设置于排泥管(32)的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污水管网的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塞(41)可匹配封堵于排泥槽(31)与排泥管(32)的连接处,且周向设置有密封圈(4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污水管网的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42)的直径小于所述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同张晓红刘春卫张军鲁林林李豪萃李梦洋杨美玲刘德重张志枫路伟伟张博赵青松闪治春白兵岳国成武宝春王永旺孙福荣杨朝博王希成李青怀于立旺张绍臣王宇航杨丽民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