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639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6
一种背光模块包括背板、发光元件、第一反射机构与第二反射机构。背板具有反射底面。发光元件设置于背板上,且发光元件用于提供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第一反射机构与第二反射机构分别设置于反射底面,且位于发光元件的相对两侧。第一反射机构与第二反射机构之间设有出光口,且来自发光元件的第一光束直接穿过出光口。第一反射机构与第二反射机构各自具有朝向反射底面的第一反射面。第一反射机构的第一反射面、反射底面与出光口设置在来自发光元件的第二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一种采用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亦被提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具有混光效果佳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为光源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因LED的效率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提升,因此可使用较少数量的LED即可达到直下式背光模块所欲提供的光学辉度的要求。然而,因使用LED数量减少,且直下式背光模块厚度不可过厚的限制下,会衍生出直下式背光模块画面亮暗不均的问题。一般来说,为了解决直下式背光模块画面亮暗不均的问题,可于LED上方设置发散透镜,如此一来可降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厚度,并使画面较为均匀。然而,此类直下式背光模块的整体厚度仍与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厚度相差甚多。因此,如何更进一步地实现直下式背光模块的轻薄化,已成为相关厂商的开发重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型化的背光模块,其混光效果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背光均匀度佳且兼具成本优势。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包括背板、发光元件、第一反射机构与第二反射机构。背板具有反射底面。发光元件设置于背板上,且发光元件用于提供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第一反射机构与第二反射机构分别设置于反射底面,且位于发光元件的相对两侧。第一反射机构与第二反射机构之间设有出光口,且来自发光元件的第一光束直接穿过出光口。第一反射机构与第二反射机构各自具有朝向反射底面的第一反射面。第一反射机构的第一反射面、反射底面与出光口设置在来自发光元件的第二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块与显示模块。背光模块包括背板、发光元件、第一反射机构与第二反射机构。背板具有反射底面。发光元件设置于背板上,且发光元件用于提供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第一反射机构与第二反射机构分别设置于反射底面且位于发光元件的相对两侧。第一反射机构与第二反射机构之间设有出光口,且来自发光元件的第一光束直接穿过出光口。第一反射机构与第二反射机构各自具有朝向反射底面的第一反射面。第一反射机构的第一反射面、反射底面与出光口设置在来自发光元件的第二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显示模块配置于背光模块上。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中,位于发光元件相对两侧的两反射机构与发光元件并列于背板的反射底面上,且透过其中一反射机构的第一反射面与背板的反射底面将来自发光元件的部分光束反射并传递至两反射机构间的出光口,由于增加光源的行进路线,有助于提升背光模块的混光效果与整体的出光均匀度,因此可有效减少背光模块的厚度,达到轻薄化。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因采用上述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在不使用扩散板的情况下仍可具有良好的混光效果,因此可进一步达到轻薄化的效果,且能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2及图3分别是图1的显示装置在不同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2及图3分别是图1的显示装置在不同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图2与图3分别对应图1的剖线A-A’与剖线B-B’。需说明的是,为清楚呈现起见,图1省略了图2的光学膜片150的绘示。请参照图1及图2,显示装置10包括背光模块100与显示模块200,其中显示模块200配置于背光模块100上。举例而言,来自背光模块100的光束在通过显示模块200后,可形成影像光束并传递至人眼中以产生显示画面。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块200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但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模块200也可以是电泳(electrophoretic)显示面板、或其他非自发光型显示面板。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00例如是直下式背光模块(directbacklitmodule),且包括背板101与多个发光元件110,其中发光元件110设置于背板101上,且用于提供光束。举例来说,背板101可以是印刷电路板,且这些发光元件110可接合(bonding)于背板101上,并透过设置在背板101上的驱动电路来控制。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根据其他实施例,发光元件110与背板101之间也可设有额外的电路板,其中发光元件110接合于电路板,且电路板配置用于驱动发光元件110。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10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晶粒,但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10也可以是冷阴极灯管(coldcathodefluorescentlamp,CCFL)。进一步而言,背光模块100还包括设置于背板101上的多个反射机构120。如图1所示,这些反射机构120可沿着方向D1排列于背板101上,且在方向D2上延伸。任两相邻的反射机构120间设有出光口130与至少一发光元件110,其中出光口130也可在方向D2上延伸,且配置用于让来自发光元件110的光束通过。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背板101在朝向出光口130的一侧具有反射底面101s,且反射机构120具有朝向反射底面101s与发光元件110的第一反射面120a,其中背板101的反射底面101s与反射机构120的第一反射面120a设置在来自发光元件110的部分光束的传递路径上。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反射机构120的数量以两个(例如第一反射机构121与第二反射机构122)为例进行示范性地说明,并不表示本专利技术以附图揭示内容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反射机构120可设置于背板101的反射底面101s上,但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此。根据其他实施例,反射底面101s也可只占据背板101朝向出光口130的一侧表面的局部区域,而反射机构120也可设置于反射底面101s以外的背板101表面上。特别说明的是,不论反射机构120是否设置在反射底面101s上,只要反射机构120与发光元件110并列设置在背板101朝向出光口130的一侧表面上即可,亦即,反射机构120与发光元件110都位于同一设置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反射机构120的材质可包括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另一方面,反射机构120于背板101的法线方向上可重叠于对应的发光元件110。更具体地说,反射机构120的第一反射面120a于背板101的法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背板、发光元件以及第一反射机构与第二反射机构,其中:/n所述背板具有反射底面;/n所述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背板上,且所述发光元件用于提供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以及/n所述第一反射机构与第二反射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反射底面且位于所述发光元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反射机构与所述第二反射机构之间设有出光口,且来自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光束直接穿过所述出光口,/n其中所述第一反射机构与所述第二反射机构各自具有朝向所述反射底面的第一反射面,且所述第一反射机构的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反射底面与所述出光口设置在来自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二光束的传递路径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背板、发光元件以及第一反射机构与第二反射机构,其中:
所述背板具有反射底面;
所述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背板上,且所述发光元件用于提供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以及
所述第一反射机构与第二反射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反射底面且位于所述发光元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反射机构与所述第二反射机构之间设有出光口,且来自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光束直接穿过所述出光口,
其中所述第一反射机构与所述第二反射机构各自具有朝向所述反射底面的第一反射面,且所述第一反射机构的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反射底面与所述出光口设置在来自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二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为曲面或由多个反射面组成的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背板的法线方向上,所述第一反射机构重叠于所述发光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机构的所述第一反射面重叠于所述发光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机构与所述第二反射机构各自还具有第二反射面,且所述第一反射机构的所述第一反射面朝向所述第二反射机构的所述第二反射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还用于提供第三光束,且所述第一反射机构的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机构的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出光口设置在来自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威尹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