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参数确定方法、参数确定装置及直流并联电缆
本申请涉及直流输配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参数确定方法、参数确定装置及直流并联电缆。
技术介绍
在直流输配电技术中,随着用电负荷的持续上升,为满足低压直流线路输送能力的要求,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可对单极线路采取多根单芯电缆并联的运行方式。但是,经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在采用多根单芯电缆并联进行支流输配电时,容易出现电缆被击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参数确定方法、参数确定装置及直流并联电缆,以改善现有的支流并联输配电技术中容易出现电缆被击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参数确定方法,用于对直流并联电缆的布置参数进行确定,该方法包括:获得待布置的直流并联电缆的电缆数量,其中,该直流并联电缆至少包括两条支路电缆,且每一条支路电缆包括正极电缆和负极电缆;基于所述电缆数量确定不同电缆与大地之间的回路的电压降关系,其中,该电压降关系包括电压降矩阵、阻抗矩阵和电流矩阵;基于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参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对直流并联电缆的布置参数进行确定,该方法包括:/n获得待布置的直流并联电缆的电缆数量,其中,该直流并联电缆至少包括两条支路电缆,且每一条支路电缆包括正极电缆和负极电缆;/n基于所述电缆数量确定不同电缆与大地之间的回路的电压降关系,其中,该电压降关系包括电压降矩阵、阻抗矩阵和电流矩阵;/n基于预设条件和所述电压降关系得到不同电缆与大地之间回路之间的互阻抗关系,其中,该预设条件包括各支路电缆之间的电流相同,且所述正极电缆和所述负极电缆之间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n基于所述互阻抗关系确定不同电缆之间的布置参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参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对直流并联电缆的布置参数进行确定,该方法包括:
获得待布置的直流并联电缆的电缆数量,其中,该直流并联电缆至少包括两条支路电缆,且每一条支路电缆包括正极电缆和负极电缆;
基于所述电缆数量确定不同电缆与大地之间的回路的电压降关系,其中,该电压降关系包括电压降矩阵、阻抗矩阵和电流矩阵;
基于预设条件和所述电压降关系得到不同电缆与大地之间回路之间的互阻抗关系,其中,该预设条件包括各支路电缆之间的电流相同,且所述正极电缆和所述负极电缆之间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基于所述互阻抗关系确定不同电缆之间的布置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条电缆包括导体与屏蔽层,所述基于所述电缆数量确定不同电缆与大地之间的回路的电压降关系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导体与大地之间的第一回路的第一自阻抗;
确定所述屏蔽层与大地之间的第二回路的第二自阻抗;
确定所述第一回路与同极的所述第二回路之间的第一互阻抗,其中,同极的所述第二回路为,屏蔽层与第一回路中的导体同极的第二回路;
确定所述第一回路与不同极的所述第二回路之间的第二互阻抗,其中,不同极的所述第二回路为,屏蔽层与第一回路中的导体不同极的第二回路;
确定不同的所述第一回路之间的第三互阻抗;
确定不同的所述第二回路之间的第四互阻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参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互阻抗、所述第三互阻抗和所述第四互阻抗基于以下公式确定:
其中,Zm为所述第二互阻抗、所述第三互阻抗或所述第四互阻抗,Rg为大地等值电阻,a为感抗等值系数,Dg为大地回路的等值深度,D为不同电缆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参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条电缆包括导体与屏蔽层,所述基于预设条件和所述电压降关系得到不同电缆与大地之间回路之间的互阻抗关系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屏蔽层的接地状态是否属于单点接地;
若属于所述接地状态属于所述单点接地,则基于流经所述屏蔽层的电流为零的关系,将所述电压降关系进行降阶处理;
基于预设条件和降阶处理后的电压降关系得到不同电缆与大地之间回路之间的互阻抗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参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条件和降阶处理后的电压降关系得到不同电缆与大地之间回路之间的互阻抗关系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直流并联电缆包括第一条支路电缆和第二条支路电缆时,基于降阶后的电压将关系得到四阶的电压矩阵方程;
基于并联电缆两端的电位差相等的关系,对所述四阶的电压矩阵方程进行处理,得到二阶的电压矩阵方程;
基于预设条件和所述二阶的电压矩阵方程得到不同电缆与大地之间回路之间的互阻抗关系,其中,该阻抗关系包括:
所述第一条支路电缆中正极电缆和大地之间的回路与负极电缆和大地之间的回路之间的互阻抗,等于所述第二条支路电缆中正极电缆和大地之间的回路与负极电缆和大地之间的回路之间的互阻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参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条件和降阶处理后的电压降关系得到不同电缆与大地之间回路之间的互阻抗关系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直流并联电缆包括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特,姚大伟,杨超,包维瀚,李伟起,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