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能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6317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能表,包括壳体,与壳体底部连接的接线端子座,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剩余电流互感器、继电器、分流器和主板;所述分流器对流过相线的电压和/或电流进行实时采样;所述剩余电流互感器对流过零线的电压和/或电流进行实时采样;所述分流器和剩余电流互感器将测试结果反馈至主板;继电器根据主板的指令,控制相线的通断。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能够对测量用户的剩余电量进行实时检测,从而对漏电风险进行检测、排出和预警,提高用户的用电安全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能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能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实施检测漏电风险的电能表。
技术介绍
剩余电流是指配电线路中各相电流矢量和不为零的电流,大部分情况下是由设备或线路的漏电引起的,漏电严重时会烧毁电气设备或线路,引起火灾。因此在低压电网中进行剩余电流检测和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是防止人身触电、电气火灾及电气设备损坏的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世界各国和国际电工委员会通过制订相应的电气安装规程和用电规程在低压电网中大力推广使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但是剩余电流保护器只能在剩余电流发生超限故障时进行跳闸保护,无法进行预警及实时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实施检测漏电风险的电能表。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能表,包括壳体,与壳体底部连接的接线端子座,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剩余电流互感器、继电器、分流器和主板;所述分流器对流过相线的电压和/或电流进行实时采样;所述剩余电流互感器对流过零线的电压和/或电流进行实时采样;所述分流器和剩余电流互感器将测试结果反馈至主板;继电器根据主板的指令,控制相线的通断;所述接线端子座上设有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和第四接线端子;由第一接线端子进入的相线电流依次流经第一导电片、分流器、第二导电片、继电器、第四导电片、剩余电流互感器和第三导电片后,由第二接线端子流出;由第三接线端子进入的零线电流依次流经第五导电片、剩余电流互感器和第六导电片后,由第四接线端子流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片由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处沿水平方向伸出,并沿竖直方向向上弯折;所述第二导电片由所述继电器处沿水平方向伸出,并沿竖直方向向上弯折;所述分流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所述分流器上的采样电阻片与水平面保持平行。进一步的,所述分流器的第一相线采样脚和第二相线采样脚分别位于采样电阻片的对角线上;所述采样电阻片的引脚设置于靠近第一相线采样脚的位置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相线采样脚、第二相线采样脚和引脚均具有由所述分流器的上表面竖直向上伸出并沿水平方向弯折的直角弯折结构;所述主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相线采样脚位置对应的第一开口槽、与所述第二相线采样脚位置对应的第二开口槽和与所述引脚位置对应的第三开口槽。进一步的,所述主板的两端设有耳部;所述壳体的两端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所述第一相线采样脚伸入所述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二相线采样脚伸入所述第二开口槽;所述引脚伸入所述第三开口槽;所述主板的耳部放置于所述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剩余电流互感器的上方设有电压采样脚、第一零线采样通道和第二零线采样通道;所述第一零线采样通道和第二零线采样通道之间设有导线板。进一步的,所述导线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的上端面保持齐平,并且所述导线板与所述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共同对所述主板进行支撑。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第五导电片、和第六导电片均采用金属导电片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相线采样脚、第二相线采样脚和引脚的高度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导电片靠近所述继电器的一端设有继电器检测脚。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首先,本专利技术能够对测量用户的剩余电量进行实时检测,从而对漏电风险进行检测、排出和预警,提高用户的用电安全程度;其次,本专利技术采用导电金属板代替导线,既减弱了导线布线不固定问题带来的磁场干扰,又省略了电能表内部的对导线进行固定的结构;最后,本专利技术便于主板的安装固定以及其与其他元件的焊接。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所述电能表第一方向的立体图。图2:本专利技术所述电能表第二方向的立体图。图3:本专利技术所述电能表的导线板的局部放大图。图4:本专利技术所述电能表的剩余电流互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所述电能表的剩余电流互感器的磁芯的横截面示意图。壳体-1;主板-2;剩余电流互感器-3;继电器-4;分流器-5;第一导电片-6;第二导电片-7;第三导电片-8;第一接线端子-9;第二接线端子-10;第三接线端子-11;第四接线端子-12;导线板-13;第四导电片-14;第五导电片-15;第六导电片-16;第一挡壁-101;第二挡壁-102;第一开口槽-21;第二开口槽-22;第三开口槽-23;耳部-24;电压采样脚-31;第一零线采样通道-32;第二零线采样通道-33;左平衡线圈-34;右平衡线圈-35;磁屏蔽盒-36;上盖-361;下盖-362;继电器检测脚-41;采样电阻片-51;第一相线采样脚-52;第二相线采样脚-53;引脚-54;横向环形导线槽-131;纵向环形导线槽-132;第一环形凸起-133;第二环形凸起-134;固线卡扣-13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能表,包括壳体1,与壳体1底部连接的接线端子座,以及设置于壳体1内的剩余电流互感器3、继电器4、分流器5和主板2;所述分流器5对流过相线的电压和/或电流进行实时采样;所述剩余电流互感器3对流过零线的电压和/或电流进行实时采样;所述分流器5和剩余电流互感器3将测试结果反馈至主板2;继电器4根据主板8的指令,控制相线的通断。分流器5可以采用锰铜分流器。所述分流器5上设有第一相线采样脚52、第二相线采样脚53和引脚54。所述第四导电片14靠近所述继电器4的一端设有继电器检测脚41。第一相线采样脚52、第二相线采样脚53、引脚54和检测脚41与主板2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继电器4的线圈输入端和线圈输出端分别与主板2通过导线电学相连。剩余电流互感器3上设有第一零线采样脚32、第二零线采样脚33和电压采样脚31,第一零线采样脚32、第二零线采样脚33和电压采样脚31与主板2通过导线电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中,剩余电流互感器3用于对剩余电流进行测量;继电器4用于控制相线的通断;分流器5用于对流过相线的电压和/或电流进行实时采样;主板2首先将剩余电流互感器3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随后主板2将经过放大器6放大后的剩余电流互感器3的输出信号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并输出比较结果信号,最后,主板2根据比较结果信号,对继电器4的连通或断开进行控制。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电能表后,主板2根据剩余电流值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对继电器4进行控制。当剩余电流值没有超过预设阈值主板2,不断开继电器4;当剩余电流值超过预设阈值,主板2控制继电器4断开相线。因此,本专利技术能够实时检测用户供电系统中的剩余电流,一旦剩余电流超出阈值则进行相应的保护和预警操作,通过实时和主动地对漏电风险进行排查,提高用户的用电安全程度。所述接线端子座上设有第一接线端子9、第二接线端子10、第三接线端子11和第四接线端子12;由第一接线端子9进入的相线电流依次流经第一导电片6、分流器5、第二导电片7、继电器4、第四导电片14、剩余电流互感器3和第三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能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与壳体(1)底部连接的接线端子座,以及设置于壳体(1)内的剩余电流互感器(3)、继电器(4)、分流器(5)和主板(2);所述分流器(5)对流过相线的电压和/或电流进行实时采样;所述剩余电流互感器(3)对流过零线的电压和/或电流进行实时采样;所述分流器(5)和剩余电流互感器(3)将测试结果反馈至主板(2);所述继电器(4)根据主板(8)的指令,控制相线的通断;所述接线端子座上设有第一接线端子(9)、第二接线端子(10)、第三接线端子(11)和第四接线端子(12);由第一接线端子(9)进入的相线电流依次流经第一导电片(6)、分流器(5)、第二导电片(7)、继电器(4)、第四导电片(14)、剩余电流互感器(3)和第三导电片(8)后,由第二接线端子(10)流出;由第三接线端子(11)进入的零线电流依次流经第五导电片(15)、剩余电流互感器(3)和第六导电片(16)后,由第四接线端子(12)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能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与壳体(1)底部连接的接线端子座,以及设置于壳体(1)内的剩余电流互感器(3)、继电器(4)、分流器(5)和主板(2);所述分流器(5)对流过相线的电压和/或电流进行实时采样;所述剩余电流互感器(3)对流过零线的电压和/或电流进行实时采样;所述分流器(5)和剩余电流互感器(3)将测试结果反馈至主板(2);所述继电器(4)根据主板(8)的指令,控制相线的通断;所述接线端子座上设有第一接线端子(9)、第二接线端子(10)、第三接线端子(11)和第四接线端子(12);由第一接线端子(9)进入的相线电流依次流经第一导电片(6)、分流器(5)、第二导电片(7)、继电器(4)、第四导电片(14)、剩余电流互感器(3)和第三导电片(8)后,由第二接线端子(10)流出;由第三接线端子(11)进入的零线电流依次流经第五导电片(15)、剩余电流互感器(3)和第六导电片(16)后,由第四接线端子(12)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6)由所述第一接线端子(9)处沿水平方向伸出,并沿竖直方向向上弯折;所述第二导电片(7)由所述继电器(4)处沿水平方向伸出,并沿竖直方向向上弯折;所述分流器(5)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片(6)和第二导电片(7)之间,所述分流器(5)上的采样电阻片(51)与水平面保持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能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5)的第一相线采样脚(52)和第二相线采样脚(53)分别位于采样电阻片(51)的对角线上;所述采样电阻片(51)的引脚(54)设置于靠近第一相线采样脚(52)的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能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线采样脚(52)、第二相线采样脚(53)和引脚(54)均具有由所述分流器(5)的上表面竖直向上伸出并沿水平方向弯折的直角弯折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伟陈欢李有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