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医用激光手具机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620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腔医用激光手具机头,包括管状机身和管状适配器,管状机身内设置有单模光纤和光学准直器,将传入手具机头的发散激光束转换成准直激光束,管状适配器前端设置有反射镜,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与所述管状适配器的中心轴线成45度角,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穿过所述单模光纤,进入光学准直器,最后经由所述反射镜反射后转向90度安全射入口腔,所述管状机身的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管状适配器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管状机身和适配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管状适配器的起始端标有标识激光方向的标识点,便于医生识别激光束传输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腔医用激光手具机头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口腔医用激光手具机头。
技术介绍
目前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通常选择放、化射疗法治疗方式,约79%的病人放化疗治疗后会发生急性口腔粘膜溃烂损伤。既往治疗仅包括抗炎、消肿止痛等全身和局部支持疗法,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近几年开始应用口腔钕激光的光热效应、光动力和光生物效应干预治疗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口腔粘膜损伤,因钕激光有很好的抗炎止痛消肿作用,治疗获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当前应用在口腔临床的钕激光手具头直接连接在激光仪器输出的光纤,手具头输出的钕激光属于发散光纤束,到达口腔内治疗界面的有效能量密度会明显降低,而且口内操作环境狭窄,手具输出激光束方向通常和口腔内黏膜损伤平行,不能垂直照射在口腔颊部、咽侧壁等组织损伤面,也不便利医生操作,会明显制约口内损伤黏膜的治疗精确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口腔医用激光手具机头,解决激光束在口腔内的发散和不能垂直照射在口腔侧壁的技术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口腔医用激光手具机头,包括管状机身和管状适配器,其特征在于,管状机身内设置有单模光纤和光学准直器,将激光器传入手具机头的发散激光束转换成准直激光束,管状适配器的前端设置有反射镜,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与所述管状适配器的中心轴线成45度角,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穿过所述单模光纤,进入光学准直器,最后经由所述反射镜反射后转向90度安全射入口腔,所述管状机身的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管状适配器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管状机身和适配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管状适配器的起始端标有标识激光方向的标识点,便于医生识别激光束传输方向。具体地,所述反射镜由高强度铝合金制成。具体地,所述机身和适配器由医用不锈钢制成。具体地,所述光学准直器由透明玻璃制成。具体地,还包括位于所述机身一端的前端保护盖。具体地,所述口腔医用激光手具机头使得激光束在距离输出口100mm范围内保持直径10mm准直状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现有应用在临床的口腔钕激光输出手具头结构,通常直接和光纤束连接,输出端光纤束是发散光束性质,激光自光纤尖开始到达口内黏膜治疗界面,距离越长,发散面积越大,所以单位面积输出能量会明显降低,减少了钕激光能量密度,影响治疗效果;且因口内操作环境狭窄,黏膜损伤面积大,范围广,传统手具输出激光束方向通常和口腔内黏膜损伤面平行,不便利医生口腔内多方向和角度完成操作,制约了口内损伤黏膜的治疗精确度和效率。本技术的口腔医用激光手具机头,首先能够在应用钕激光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急性口腔粘膜溃烂损伤过程中,改变钕激光光纤输出模式,减少口内黏膜损伤单位面积激光能量的损失;其次通过改变传统手具的垂直光纤输出方向,应用适配器顶端45度反射镜,将钕激光准直光速变向90度,可便利口腔医师调整手具头,垂直照射损伤黏膜表面,配合手具机头可距离输出口100mm范围内,输出直径10mm准直激光,可全方位照射到口内任何位置的创面,提高治疗效果;另外,在适配器和机身旋转连接处有一定位标示点,标示点和适配器内置45度反光镜面保持在一条直线,医生在操作时可准确定向手具端激光输出方向,术中能显著提高了治疗效率和操作激光安全性;该手具头还具有设计精巧、结构简单合理的优点,拟可广泛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口腔医用激光手具机头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口腔医用激光手具机头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口腔医用激光手具机头内的激光束传播示意图。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机身;2、适配器;3、反射镜;4、激光束;5、前端保护盖;6、标识点;7、单模光纤;8、光学准直器;9、激光器;10、激光束;11、发散激光束;12、准直激光束。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口腔医用激光手具机头,包括管状机身1和管状适配器2,管状机身1内设置有单模光纤7和光学准直器8,将激光器9传入手具机头的发散激光束11转换成准直激光束12,管状适配器2的前端设置有反射镜3,所述反射镜3的反射面与所述管状适配器2的中心轴线成45度角,激光器9发出的激光束10穿过所述单模光纤7,进入光学准直器8,最后经由所述反射镜3反射后转向90度安全射入口腔,所述管状机身1的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管状适配器2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管状机身1和适配器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管状适配器2的起始端标有标识激光方向的标识点6,便于医生识别激光束传输方向。优选地,所述反射镜3由高强度铝合金制成。优选地,所述机身1和适配器2由医用不锈钢制成。优选地,所述光学准直器8由透明玻璃制成。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机身一端的前端保护盖5。优选地,所述口腔医用激光手具机头使得激光束4在距离输出口100mm范围内保持直径10mm准直状态。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该技术的口腔医用激光手具机头包括机身和适配器两部分,它们通过螺丝旋转方式连接。机身内安装的光学准直器,可将单模光纤传导的发散性质的钕激光光束转换成准直激光束,传导至相连接的适配器。适配器顶端设有由高强度铝合金制成的反射器,与适配器固定在一起且呈45度角,能够将接收的准直钕激光束转向90度,通过手具末端输出,应用于口内治疗。同时在适配器起始端有和激光输出端方向一致的标示点(图2所示),方便口腔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不需要拿出口内手具末端,即可快速判断出钕激光的输出端激光光束方向,可显著增加治疗效率、临床激光操作安全性和使用便利性。手具机身和适配器均由医用不锈钢组成,适配器在保护盖(图1所示)封闭后适合蒸汽灭菌(耐温至少138℃,抵抗足够的蒸汽渗透性),且可充分抵抗机械损伤。手具机身内因含聚光光学准直器,不适合蒸汽灭菌。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化疗治疗后黏膜损伤患者,经口颌面消毒、口内喷涂地卡因局麻下,依据口腔医生术前专科检查和影像学诊断后制定的钕激光照射治疗急性口腔粘膜溃烂损伤计划:打开口腔钕激光仪器电源,激发形成激光束,调整治疗参数。连接在激光仪器端的单模光纤传出散射光束,通过光纤端口连接到本技术手具机头的机身前端,散射光束经手具机身内置的光学准直器转换成准直光束,该光束继续传导至和机身连接的适配器顶端的呈45度反射镜,光束呈90度转向后经手具末端输出到口内,口腔医生可参照标示点,明晰口内光源照射方向,依照治疗需求转动手具适配器,用于口内黏膜损伤照射治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应用该技术手具头,可在规定范围内(100mm),输出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腔医用激光手具机头,包括管状机身(1)和管状适配器(2),其特征在于,管状机身(1)内设置有单模光纤(7)和光学准直器(8),将激光器(9)传入手具机头的发散激光束(11)转换成准直激光束(12),管状适配器(2)的前端设置有反射镜(3),所述反射镜(3)的反射面与所述管状适配器(2)的中心轴线成45度角,激光器(9)发出的激光束(10)穿过所述单模光纤(7),进入光学准直器(8),最后经由所述反射镜(3)反射后转向90度安全射入口腔,所述管状机身(1)的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管状适配器(2)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管状机身(1)和适配器(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管状适配器(2)的起始端标有标识激光方向的标识点(6),便于医生识别激光束传输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医用激光手具机头,包括管状机身(1)和管状适配器(2),其特征在于,管状机身(1)内设置有单模光纤(7)和光学准直器(8),将激光器(9)传入手具机头的发散激光束(11)转换成准直激光束(12),管状适配器(2)的前端设置有反射镜(3),所述反射镜(3)的反射面与所述管状适配器(2)的中心轴线成45度角,激光器(9)发出的激光束(10)穿过所述单模光纤(7),进入光学准直器(8),最后经由所述反射镜(3)反射后转向90度安全射入口腔,所述管状机身(1)的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管状适配器(2)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管状机身(1)和适配器(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管状适配器(2)的起始端标有标识激光方向的标识点(6),便于医生识别激光束传输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洪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