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即热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612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体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液体即热组件,包括若干根并排设置的电热管,还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进水部、出水部,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平行设置,若干根所述电热管安装在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之间,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内部均设有阻隔部,使得与所述阻隔部相邻的电热管内液体流向相反,所述液体从所述进水部至所述出水部经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电热管形成“S”形流动方式的液体加热通路。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装配,降低制造成本,水流冲击的耐压性好,设备使用寿命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体即热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体加热
,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即热组件。
技术介绍
液体快速加热应用越来越广泛,一般液体即热设备中,直接将电热管设计成S形弯曲的结构,该种结构成型比较困难,也有部分即热设备中将电热管设计成单根管状结构,然后通过单独的软管或者硬管将多根电热管相互连通,该种结构装配比较麻烦,同时连接结构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管路即热组件制造装配麻烦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液体即热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体即热组件,包括若干根并排设置的电热管,还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进水部、出水部,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相对设置,若干根所述电热管安装在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之间,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内部均设有阻隔部,使得与所述阻隔部相邻的电热管内液体流向相反,所述液体从所述进水部至所述出水部经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电热管形成“S”形流动方式的液体加热通路。所述液体加热通路包括若干个相连通的加热单元,每个所述加热单元至少包括两根电热管,每个所述加热单元具有液体流向相反的电热管,每个所述加热单元中液体流向相反的相邻电热管之间的进冷水口与热出水口之间设有一个阻隔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单元定义为第一加热单元、第二加热单元,且液体先经过第一加热单元后经过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加热单元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与第二加热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一加热单元、第二加热单元相邻的两个电热管一端通过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相连通,第一加热单元、第二加热单元相邻的两个电热管另一端通过阻隔部隔断。所述阻隔部以隔板的形式,所述阻隔部一体成型在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内壁或者所述阻隔部与所述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固定设置。所述液体即热组件包括第二封堵部,所述第二封堵部沿管道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端部,所述进水部或出水部包括沿其管道径向设置的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第二封堵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之间,所述第二封堵部与所述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内壁密封设置,所述第二封堵部与所述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之间形成流水腔,所述流水腔连通所述进水孔、出水孔与所述电热管;所述第二封堵部的一部分为所述阻隔部。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上一体成型有若干个用于安装电热管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电热管两端套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包括圆筒部,所述圆筒部一端一体成型有向其轴心延伸的内缘,所述电热管插设在圆筒部内并抵在内缘上,所述密封套插设在安装座内并抵在第一台阶部上。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安装有若干个加强支架,所述加强支架包括支撑杆,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上均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支撑杆两端贯穿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上的贯穿孔、且贯穿的两端通过螺母锁紧。所述进水部、出水部同时设置在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上;或者所述进水部、出水部中的一个设置在第一管道,所述进水部、出水部中的另一个设置在第二管道。所述进水部和出水部上均设有与外界设备连接的接口部。所述接口部为圆筒形结构,所述圆筒形结构内壁或外壁设有螺纹或卡扣。所述电热管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垂直设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液体即热组件,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装配,降低制造成本,水流冲击的耐压性好,设备使用寿命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液体即热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水流方向结构示意图,其中加热单元为双管式;图2为本专利技术液体即热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水流方向结构示意图,其中加热单元为三管式;图3为本专利技术液体即热组件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加热单元为双管式;图4为图3所示第一管道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图3所示第一管道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图3所示第一管道半剖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所示第一堵头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3所示双管式加热单元半剖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3所示第二管道结构示意图一;图10为图3所示第二管道结构示意图二;图11为图3所示第二堵头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3所示第二管道半剖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3所示双管式加热单元半剖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插板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密封套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管道1、安装座2、固定座3、插板4、支撑杆5、电热管6、进水部7、第二管道8、出水部9、第一堵头10、阻隔部11、密封套12、第一封堵部13、第二封堵部14、流水腔15、安装槽16、第一圆柱段17、第二圆柱段18、第一外缘19、第二外缘20、第三圆柱段21、第二堵头22、插片部23、限位臂24、内缘25、圆筒部26、螺母安装槽27、插孔28、贯穿孔29、第一台阶部30、第二台阶部31、第三台阶部32、第四台阶部33、进水孔34、出水孔3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参考图1,一种液体即热组件,包括若干根并排设置的电热管6,还包括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8、进水部7、出水部9,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8平行设置,若干根电热管6安装在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8之间,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8内部均设有阻隔部11,使得与阻隔部相邻的电热管内液体流向相反,液体从进水部7至出水部9经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8、电热管6形成“S”形流动方式的液体加热通路。液体加热通路包括若干个相连通的加热单元,每个加热单元至少包括两根电热管6,每个加热单元具有液体流向相反的电热管,每个加热单元中液体流向相反的相邻电热管6之间的进冷水口与热出水口之间设有一个阻隔部11,相邻的两个加热单元定义为第一加热单元、第二加热单元,且液体先经过第一加热单元后经过第二加热单元,第一加热单元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1或第二管道8与第二加热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一加热单元、第二加热单元相邻的两个电热管6一端通过第一管道1或第二管道8相连通,第一加热单元、第二加热单元相邻的两个电热管6另一端通过阻隔部11隔断。阻隔部以隔板的形式,阻隔部11一体成型在第一管道1或第二管道8内壁或者阻隔部与第一管道1或第二管道8固定设置。进水部7、出水部9同时设置在第一管道1或第二管道8上;或者进水部7、出水部9中的一个设置在第一管道1,进水部7、出水部9中的另一个设置在第二管道8。进水部7和出水部9上均设有与外界设备连接的接口部。接口部为圆筒形结构,圆筒形结构内壁或外壁设有螺纹或卡扣。电热管6与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8垂直设置。实施例二:参考图2,一种液体即热组件,包括若干根并排设置的电热管6,还包括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8、进水部7、出水部9,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8平行设置,若干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即热组件,包括若干根并排设置的电热管(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8)、进水部(7)、出水部(9),所述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8)相对设置,若干根所述电热管(6)安装在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8)之间,所述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8)内部均设有阻隔部(11),使得与所述阻隔部相邻的电热管内液体流向相反,所述液体从所述进水部(7)至所述出水部(9)经所述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8)、电热管(6)形成“S”形流动方式的液体加热通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即热组件,包括若干根并排设置的电热管(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8)、进水部(7)、出水部(9),所述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8)相对设置,若干根所述电热管(6)安装在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8)之间,所述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8)内部均设有阻隔部(11),使得与所述阻隔部相邻的电热管内液体流向相反,所述液体从所述进水部(7)至所述出水部(9)经所述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8)、电热管(6)形成“S”形流动方式的液体加热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即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通路包括若干个相连通的加热单元,每个所述加热单元至少包括两根电热管(6),每个所述加热单元具有液体流向相反的电热管,每个所述加热单元中液体流向相反的相邻电热管(6)之间的进冷水口与热出水口之间设有一个阻隔部(11),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单元定义为第一加热单元、第二加热单元,且液体先经过第一加热单元后经过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加热单元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1)或第二管道(8)与第二加热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一加热单元、第二加热单元相邻的两个电热管(6)一端通过第一管道(1)或第二管道(8)相连通,第一加热单元、第二加热单元相邻的两个电热管(6)另一端通过阻隔部(11)隔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液体即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部以隔板的形式,所述阻隔部(11)一体成型在第一管道(1)或第二管道(8)内壁或者所述阻隔部与所述第一管道(1)或第二管道(8)固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液体即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即热组件包括第二封堵部(14),所述第二封堵部沿管道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端部,所述进水部或出水部包括沿其管道径向设置的进水孔(34)和出水孔(35),所述第二封堵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进水孔(34)和出水孔(35)之间,所述第二封堵部与所述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如国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