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陈昌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水龙头上的防滴漏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6038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水龙头上的防滴漏接头,包括接管,接管上端相对的内壁上成型有贯穿螺纹孔底面的燕尾槽,接管的上端插设有圆形的冲击板,冲击板相对的两侧外壁上成型有辐杆,辐杆的外端成型有燕尾型的导向块,导向块插接在接管的燕尾槽内;燕尾槽下侧的接管内壁上成型有圆形的凸环,冲击板下端面的中部固定有竖直的主活塞轴,主活塞轴的下端穿过圆形的阀板插接在管状的主缸体,主缸体两侧的阀板下端面上固定有T型的副活塞轴,副活塞轴插接在管状的副缸体上,副缸体和主缸体的下端插接固定有连通管,副缸体和主缸体相连通,连通管的两端插接固定在接管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水龙头上的防滴漏接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龙头的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水龙头上的防滴漏接头。
技术介绍
水龙头是水阀的通俗称谓,用来控制水流的大小开关,有节水的功效。通常水龙头在经过长期使用后,其水龙头上阀门的阀芯容易磨损,磨损的阀芯会导致水龙头阀门无法有效关闭,即在阀门关闭后,水龙头的出水口还是会流出水滴,导致水资源的浪费,需要维修水龙头,但水龙头内的阀芯更换很不方便,通常只能更换水龙头,其维修成本大,需要设计一种可以与水龙头直接连接,并可以防止滴漏的接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水龙头上的防滴漏接头,其所设计的接头方便与水龙头直接连接,安装后能避免水龙头滴漏情况的发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用于水龙头上的防滴漏接头,包括圆形的接管,接管的上端成型有正六边形的旋钮头,旋钮头内成型有接管内孔相连通的螺纹孔,所述接管上端相对的内壁上成型有贯穿螺纹孔底面的燕尾槽,接管的上端插设有圆形的冲击板,冲击板相对的两侧外壁上成型有辐杆,辐杆的外端成型有燕尾型的导向块,导向块插接在接管的燕尾槽内;燕尾槽下侧的接管内壁上成型有圆形的凸环,冲击板下端面的中部固定有竖直的主活塞轴,主活塞轴的下端穿过圆形的阀板插接在管状的主缸体,主缸体两侧的阀板下端面上固定有T型的副活塞轴,副活塞轴插接在管状的副缸体上,副缸体和主缸体的下端插接固定有连通管,副缸体和主缸体相连通,连通管的两端插接固定在接管上;所述阀板的外边压靠在凸环的上端面上;所述的冲击板采用永磁铁,接管上燕尾槽的下端插接固定有磁铁块,磁铁块和导向块相斥,导向块的上面端面抵靠在挡圈上,挡圈螺接在旋钮头的螺纹孔内。优选的,所述冲击板的直径小于接管内孔的孔径,接管的中心轴线和冲击板的中心轴线相重合。优选的,所述主活塞轴的长度大于冲击板至阀板之间的间距,阀板的下端面上固定有密封圈,密封圈夹持在阀板和凸环之间。优选的,所述挡圈上成型有若干个拨孔。优选的,所述挡圈的上、下端面均粘贴固定有密封垫圈,挡圈下侧的密封垫圈夹持在螺纹孔的底面和挡圈的下端面之间。优选的,所述连通管的两端成型有封板,接管一侧的侧壁上成型有与连通管相对的凹孔,接管另一侧的侧壁上成型有凹孔相对的插孔,插孔内螺接有顶丝,所述连通管的一端插设在接管的凹孔内,连通管的另一端插设在接管的插孔内并抵靠在顶丝上。优选的,所述插孔上侧的接管外壁上成型有截面呈半圆形的卡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所设计的接头方便与水龙头直接连接,安装后,在关闭阀门的情况下,能避免水龙头滴漏情况的发生;而开启阀门后,水流可以从接头内流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正视方向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侧视方向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中:1、接管;11、旋钮头;12、螺纹孔;13、燕尾槽;14、凸环;15、卡环;16、插孔;17、凹孔;2、冲击板;21、辐杆;22、导向块;3、阀板;4、磁铁块;5、挡圈;51、拨孔;6、主活塞轴;7、主缸体;8、副活塞轴;9、副缸体;91、挡环;10、连通管;20、密封圈;30、顶丝。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见图1至5所示,一种应用于水龙头上的防滴漏接头,包括圆形的接管1,接管1的上端成型有正六边形的旋钮头11,旋钮头11内成型有接管1内孔相连通的螺纹孔12,所述接管1上端相对的内壁上成型有贯穿螺纹孔12底面的燕尾槽13,接管1的上端插设有圆形的冲击板2,冲击板2相对的两侧外壁上成型有辐杆21,辐杆21的外端成型有燕尾型的导向块22,导向块22插接在接管1的燕尾槽13内;燕尾槽13下侧的接管1内壁上成型有圆形的凸环14,冲击板2下端面的中部固定有竖直的主活塞轴6,主活塞轴6的下端穿过圆形的阀板3插接在管状的主缸体7,主缸体7两侧的阀板3下端面上固定有T型的副活塞轴8,副活塞轴8插接在管状的副缸体9上,副缸体9和主缸体7的下端插接固定有连通管10,副缸体9和主缸体7相连通,连通管10的两端插接固定在接管1上;所述阀板3的外边压靠在凸环14的上端面上;所述的冲击板2采用永磁铁,接管1上燕尾槽13的下端插接固定有磁铁块4,磁铁块4和导向块22相斥,导向块22的上面端面抵靠在挡圈5上,挡圈5螺接在旋钮头11的螺纹孔12内。所述冲击板2的直径小于接管1内孔的孔径,接管1的中心轴线和冲击板2的中心轴线相重合。所述主活塞轴6的长度大于冲击板2至阀板3之间的间距,阀板3的下端面上固定有密封圈20,密封圈20夹持在阀板3和凸环14之间。所述挡圈5上成型有若干个拨孔51。所述挡圈5的上、下端面均粘贴固定有密封垫圈,挡圈5下侧的密封垫圈夹持在螺纹孔12的底面和挡圈5的下端面之间。所述连通管10的两端成型有封板,接管1一侧的侧壁上成型有与连通管10相对的凹孔17,接管1另一侧的侧壁上成型有凹孔17相对的插孔16,插孔16内螺接有顶丝30,所述连通管10的一端插设在接管1的凹孔17内,连通管10的另一端插设在接管1的插孔16内并抵靠在顶丝30上。所述插孔16上侧的接管1外壁上成型有截面呈半圆形的卡环15。主缸体7和副缸体9和连通管10内均填充有液体,主活塞轴6的下端位于主缸体7的上部,副活塞轴8的下端位于副缸体9的下部,副缸体上端的内壁上成型有环形的挡环91。阀板3的直径小于接管1内孔的孔径。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为水龙头上的防滴漏接头,其防滴漏接头可以螺接在水龙头的出水口,当水龙头的阀门关闭时,从磨损的阀芯泄漏出来的水滴从水龙头的出水口流入防滴漏接头内,水滴先沿冲击板2和接管1之间的间隙流入接管1并积聚在接管1内,当接管1和水龙头的出水口内充满水后,磨损的阀芯处就不会在泄漏(水滴是缓慢积聚的,积聚过程中,冲击板2上、下侧的压力几乎相等,同时受磁性作用,冲击板2不会动);从而能防止滴漏现象的发生;而当水龙头的阀门开启时,其水龙头内的水流从出水口冲出,水流正面冲击冲击板2,驱使冲击板2下移,冲击板2带动主活塞轴6下移,主缸体7、副缸体9和连通管10内的压力变化,将副活塞轴8顶出副缸体9,进而驱使阀板3上移,从而水流可以绕过阀板3从接管1的下端流出;从而安装该防滴漏接头,不会影响水龙头的使用。所述实施例用以例示性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所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水龙头上的防滴漏接头,包括圆形的接管(1),接管(1)的上端成型有正六边形的旋钮头(11),旋钮头(11)内成型有接管(1)内孔相连通的螺纹孔(1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1)上端相对的内壁上成型有贯穿螺纹孔(12)底面的燕尾槽(13),接管(1)的上端插设有圆形的冲击板(2),冲击板(2)相对的两侧外壁上成型有辐杆(21),辐杆(21)的外端成型有燕尾型的导向块(22),导向块(22)插接在接管(1)的燕尾槽(13)内;燕尾槽(13)下侧的接管(1)内壁上成型有圆形的凸环(14),冲击板(2)下端面的中部固定有竖直的主活塞轴(6),主活塞轴(6)的下端穿过圆形的阀板(3)插接在管状的主缸体(7),主缸体(7)两侧的阀板(3)下端面上固定有T型的副活塞轴(8),副活塞轴(8)插接在管状的副缸体(9)上,副缸体(9)和主缸体(7)的下端插接固定有连通管(10),副缸体(9)和主缸体(7)相连通,连通管(10)的两端插接固定在接管(1)上;/n所述阀板(3)的外边压靠在凸环(14)的上端面上;所述的冲击板(2)采用永磁铁,接管(1)上燕尾槽(13)的下端插接固定有磁铁块(4),磁铁块(4)和导向块(22)相斥,导向块(22)的上面端面抵靠在挡圈(5)上,挡圈(5)螺接在旋钮头(11)的螺纹孔(1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水龙头上的防滴漏接头,包括圆形的接管(1),接管(1)的上端成型有正六边形的旋钮头(11),旋钮头(11)内成型有接管(1)内孔相连通的螺纹孔(1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1)上端相对的内壁上成型有贯穿螺纹孔(12)底面的燕尾槽(13),接管(1)的上端插设有圆形的冲击板(2),冲击板(2)相对的两侧外壁上成型有辐杆(21),辐杆(21)的外端成型有燕尾型的导向块(22),导向块(22)插接在接管(1)的燕尾槽(13)内;燕尾槽(13)下侧的接管(1)内壁上成型有圆形的凸环(14),冲击板(2)下端面的中部固定有竖直的主活塞轴(6),主活塞轴(6)的下端穿过圆形的阀板(3)插接在管状的主缸体(7),主缸体(7)两侧的阀板(3)下端面上固定有T型的副活塞轴(8),副活塞轴(8)插接在管状的副缸体(9)上,副缸体(9)和主缸体(7)的下端插接固定有连通管(10),副缸体(9)和主缸体(7)相连通,连通管(10)的两端插接固定在接管(1)上;
所述阀板(3)的外边压靠在凸环(14)的上端面上;所述的冲击板(2)采用永磁铁,接管(1)上燕尾槽(13)的下端插接固定有磁铁块(4),磁铁块(4)和导向块(22)相斥,导向块(22)的上面端面抵靠在挡圈(5)上,挡圈(5)螺接在旋钮头(11)的螺纹孔(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龙头上的防滴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板(2)的直径小于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陈昌
申请(专利权)人:何陈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