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天敏专利>正文

一种中药熬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600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熬制设备,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上侧固定连接有两对支撑杆,每对所述支撑杆相对的一侧上端分别对应的铰接煎药桶的一侧上部的销轴,对应两个所述煎药桶下方在所述底板上侧分别对应的固定有燃气灶,中部的一个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矩形框的下端,所述矩形框内侧两端分别对应的铰接丝杠的一端,所述丝杠的上端铰接穿过所述矩形框的上端并固定连接转盘的一侧中部,矩形框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螺纹连接所述丝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熬制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中药熬制设备。本装置可以实现在煎制过程中对药物不断搅拌,促使煎制的中草药将药性全部析出,达到最佳药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熬制设备
本技术涉及熬制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中药熬制设备。
技术介绍
中草药汤剂是中国传统药物,临床需求很大,中药在煎制时,传统的煎药机在煎药时,大部分中草药在锅底中相对静止,从而导致底层的药物难以将成分全部分解或煎煮不透彻,达不到最佳药性,中药的煎制时间十分漫长,人工煎制时若持续搅拌中草药,加大了工作强度,且中草药煎制时,室内长期高温,环境恶劣,且煎煮后的砂锅表层持续高温,人工手动倒出汤药易烫伤,所以亟于制作一种中药熬制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药熬制设备,用于中草药的熬制。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中药熬制设备,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上侧固定连接有两对支撑杆,每对所述支撑杆相对的一侧上端分别对应的铰接煎药桶的一侧上部的销轴,对应两个所述煎药桶下方在所述底板上侧分别对应的固定有燃气灶,中部的一个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矩形框的下端,所述矩形框内侧两端分别对应的铰接丝杠的一端,所述丝杠的上端铰接穿过所述矩形框的上端并固定连接转盘的一侧中部,矩形框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螺纹连接所述丝杠,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块的一侧,所述滑块的另一侧固定有一个圆盖,所述连接块的另一侧固定有另一个所述圆盖。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圆盖上侧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电机,两个所述电机的驱动端分别铰接穿过对应的所述圆盖且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主动轮的一侧中部,两个所述圆盖下侧偏心处分别铰接有两个从动轮,每个所述主动轮分别与对应的两个所述从动轮相啮合,两对所述从动轮下侧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旋转杆的上端,两个所述旋转杆下部分别对应的固定连接一组均匀排布的搅拌杆。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对应所述底板中部的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的上部设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两侧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对应的所述煎药桶的一侧销轴,所述连接块一侧一段固定连接连接杆的一侧上部,所述连接杆的一侧下部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每个所述搅拌杆均为圆柱杆。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圆盖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煎药桶上侧外沿匹配。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圆盖上侧分别对应的设有一组出气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装置可以实现在中药熬制过程中对药物不断搅拌,促使熬制的中草药将药性全部析出,达到最佳药性。2、本装置可以实现药物煎制结束后可通过转盘配合丝杠带动煎药桶旋转,将汤汁倒出,防止烫伤。3、本装置可以实现两个煎药桶可同时煎制不同的药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煎药桶7剖切后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部分零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转盘,2、矩形框,3、圆盖,4、电机,5、旋转杆,6、搅拌杆,7、煎药桶,8、支撑杆,9、底板,10、燃气灶,11、齿轮,12、连接杆,13、丝杠,14、滑块,15、连接块,16、齿条,17、主动轮,18、从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底板9,所述底板9上侧固定连接有两对支撑杆8,每对所述支撑杆8相对的一侧上端分别对应的铰接煎药桶7的一侧上部的销轴,对应两个所述煎药桶7下方在所述底板9上侧分别对应的固定有燃气灶10,中部的一个所述支撑杆8的上端固定连接矩形框2的下端,所述矩形框2内侧两端分别对应的铰接丝杠13的一端,所述丝杠13的上端铰接穿过所述矩形框2的上端并固定连接转盘1的一侧中部,矩形框2内设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螺纹连接所述丝杠13,所述滑块14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块15的一侧,所述滑块14的另一侧固定有一个圆盖3,所述连接块15的另一侧固定有另一个所述圆盖3。两个所述圆盖3上侧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电机4,两个所述电机4的驱动端分别铰接穿过对应的所述圆盖3且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主动轮17的一侧中部,两个所述圆盖3下侧偏心处分别铰接有两个从动轮18,每个所述主动轮17分别与对应的两个所述从动轮18相啮合,两对所述从动轮18下侧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旋转杆5的上端,两个所述旋转杆5下部分别对应的固定连接一组均匀排布的搅拌杆6。对应所述底板9中部的两个所述支撑杆8之间的上部设有齿轮11,所述齿轮11的两侧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对应的所述煎药桶7的一侧销轴,所述连接块15一侧一段固定连接连接杆12的一侧上部,所述连接杆12的一侧下部固定连接有齿条16,所述齿条16与所述齿轮11啮合。每个所述搅拌杆6均为圆柱杆。两个所述圆盖3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煎药桶7上侧外沿匹配。两个所述圆盖3上侧分别对应的设有一组出气孔。本技术的工作流程为:在使用前,两个圆盖3处于中上位置,两个煎药桶7处于水平位置,如图1所示。使用本装置时,使用者将药物分别放入至两个煎药桶7内,倒入适量的水,转动转盘1,转盘1带动丝杠13旋转,丝杠13通过滑块14及连接块15分别带动两个圆盖3、电机4和旋转杆5等同时下降,当两个圆盖3下侧分别贴合对应的煎药桶7的上侧外沿时,停止转动转盘1,启动两个电机4,两个电机4的驱动端分别带动对应的主动轮17旋转,两个主动轮17分别带动对应的与之啮合的一组从动轮18旋转,两组从动轮18分别带动对应的一组旋转杆5上对应的一组搅拌杆6旋转,防止中草药静止堆积在两个煎药桶7的底部,同时,接通并开启外部燃气,打开两个燃气灶10,燃气灶10产生的火焰分别对对应的煎药桶7的底部进行加热,加热的同时搅拌中草药,使中草药的成分更加充分的融入至汤汁内,煮沸时,蒸汽由两个圆盖3对应的一组出气孔排出,当使用结束后,关闭燃气,关闭两个电机4,反向转动转盘1至初始位置,静置一会儿,使药渣沉淀,同时,两组旋转杆5及对应的一组搅拌杆6上的汤汁不再滴落时,将盛药容器放在对应的煎药桶7前方,反向旋转转盘1,滑块14带动连接块15上升,连接块15带动连接杆12上的齿条16上升,齿条16通过啮合带动齿轮11旋转,齿轮11带动两个煎药桶7旋转,两个煎药桶7旋转将汤汁倒入至对应的盛药器皿内,当汤汁盛放好之后,将药渣取出处理,对装置进行清洗后,恢复至初始位置。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熬制设备,包括底板(9),其特征是:所述底板(9)上侧固定连接有两对支撑杆(8),每对所述支撑杆(8)相对的一侧上端分别对应的铰接煎药桶(7)的一侧上部的销轴,对应两个所述煎药桶(7)下方在所述底板(9)上侧分别对应的固定有燃气灶(10),中部的一个所述支撑杆(8)的上端固定连接矩形框(2)的下端,所述矩形框(2)内侧两端分别对应的铰接丝杠(13)的一端,所述丝杠(13)的上端铰接穿过所述矩形框(2)的上端并固定连接转盘(1)的一侧中部,所述矩形框(2)内设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螺纹连接所述丝杠(13),所述滑块(14)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块(15)的一侧,所述滑块(14)的另一侧固定有一个圆盖(3),所述连接块(15)的另一侧固定有另一个所述圆盖(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熬制设备,包括底板(9),其特征是:所述底板(9)上侧固定连接有两对支撑杆(8),每对所述支撑杆(8)相对的一侧上端分别对应的铰接煎药桶(7)的一侧上部的销轴,对应两个所述煎药桶(7)下方在所述底板(9)上侧分别对应的固定有燃气灶(10),中部的一个所述支撑杆(8)的上端固定连接矩形框(2)的下端,所述矩形框(2)内侧两端分别对应的铰接丝杠(13)的一端,所述丝杠(13)的上端铰接穿过所述矩形框(2)的上端并固定连接转盘(1)的一侧中部,所述矩形框(2)内设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螺纹连接所述丝杠(13),所述滑块(14)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块(15)的一侧,所述滑块(14)的另一侧固定有一个圆盖(3),所述连接块(15)的另一侧固定有另一个所述圆盖(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熬制设备,其特征是:两个所述圆盖(3)上侧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电机(4),两个所述电机(4)的驱动端分别铰接穿过对应的所述圆盖(3)且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主动轮(17)的一侧中部,两个所述圆盖(3)下侧偏心处分别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敏卜庆芳
申请(专利权)人:李天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