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床患者用手持式肢体按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98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床患者用手持式肢体按摩器,包括横向设置的圆柱形壳体,与所述圆柱形壳体末端垂直固定的手持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圆柱形壳体前端的按摩组件;在所述手持部内自下而上分别设置有电源组件和电路板,在所述圆柱形壳体内设置有震动马达,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震动马达、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同时所述震动马达的输出端延伸出圆柱形壳体内并通过一连接件与所述按摩组件末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通过震动马达提供电动式按摩,提高按摩效果,增加工作效率,减少医护人员疲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床患者用手持式肢体按摩器
本技术属于按摩器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卧床患者用手持式肢体按摩器。
技术介绍
重症病人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快,两个以上气管系统功能不稳定,减退或衰竭病情发展可能会危及到病人的生命我们称这一类病人为重症病人,由于病人的变化不稳定,病症较重,多为长期卧床状态,所以在对这类病人护理时,防止长时间躺卧造成的肌肉萎缩,行动能力欠缺,血液循环受阻产生的褥疮等次生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往常的护理工作中,均为人工为病人进行按摩,效率较低,按摩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卧床患者用手持式肢体按摩器,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有效增加按摩面,提高按摩效果,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增加工作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床患者用手持式肢体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设置的圆柱形壳体,与所述圆柱形壳体末端垂直固定的手持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圆柱形壳体前端的按摩组件;在所述手持部内自下而上分别设置有电源组件和电路板,在所述圆柱形壳体内设置有震动马达,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震动马达、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同时所述震动马达的输出端延伸出圆柱形壳体内并通过一连接件与所述按摩组件末端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按摩组件包括若干个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且相互平行设置的弧形杆;每个弧形杆的外弧面中心点均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并在每个弧形杆的内弧面设置有若干个弹性按摩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个弹性按摩器均包括设置于所述弧形杆内弧面上的弹性杆,以及设置于所述弹性杆顶端的按摩球。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杆与所述弧形杆的内弧面通过连接块固定。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圆柱形壳体顶部设置有控制键,所述控制键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为T型连接件。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圆柱形壳体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口。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上的弧形杆等间隔设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弧形杆上的弹性按摩器等间隔设置。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的卧床患者用手持式肢体按摩器,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相互平行设置的弧形杆上设置有多个弹性按摩器,同时通过震动马达提供电动式按摩,有效增加按摩面,提高按摩效果,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增加工作效率,减少医护人员疲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其中:1圆柱形壳体,2手持部,3弧形杆,4弹性杆,5按摩球,6连接块,7电源组件,8电路板,9震动马达,10连接件,11控制键,12散热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实施例:参照图1至2所示,一种卧床患者用手持式肢体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设置的圆柱形壳体1,与圆柱形壳体1末端垂直固定的手持部2,以及设置于圆柱形壳体1前端的按摩组件;在手持部2内自下而上分别设置有电源组件7和电路板8,在圆柱形壳体1内设置有震动马达9,电路板8分别与震动马达9、电源组件7电连接;同时震动马达9的输出端延伸出圆柱形壳体1内并通过一连接件10(该连接件10为T型连接件)与按摩组件末端固定连接。本实施例的按摩组件包括若干个等间隔设置于连接件10上且相互平行设置的弧形杆3;每个弧形杆3的外弧面中心点均与连接件10固定连接,并在每个弧形杆3的内弧面等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弹性按摩器,其中每个弹性按摩器均包括设置于弧形杆3内弧面上的弹性杆4,以及设置于弹性杆4顶端的按摩球5,且弹性杆4与弧形杆3的内弧面通过连接块6固定;本实施例中相互平行设置的弧形杆3上设置有多个弹性按摩器,同时通过震动马达9提供电动式按摩,有效增加按摩面,提高按摩效果,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增加工作效率,减少医护人员疲劳。本实施例在圆柱形壳体1顶部设置有控制键11,控制键11与电路板8电连接,用于控制震动马达9的开启或关闭。本实施例在圆柱形壳体1的下部设置有一个散热口12,有效提高按摩器的散热效果,防止震动马达9超长工作造成过热带来的机械损伤。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床患者用手持式肢体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设置的圆柱形壳体,与所述圆柱形壳体末端垂直固定的手持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圆柱形壳体前端的按摩组件;在所述手持部内自下而上分别设置有电源组件和电路板,在所述圆柱形壳体内设置有震动马达,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震动马达、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同时所述震动马达的输出端延伸出圆柱形壳体内并通过一连接件与所述按摩组件末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床患者用手持式肢体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设置的圆柱形壳体,与所述圆柱形壳体末端垂直固定的手持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圆柱形壳体前端的按摩组件;在所述手持部内自下而上分别设置有电源组件和电路板,在所述圆柱形壳体内设置有震动马达,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震动马达、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同时所述震动马达的输出端延伸出圆柱形壳体内并通过一连接件与所述按摩组件末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患者用手持式肢体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组件包括若干个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且相互平行设置的弧形杆;每个弧形杆的外弧面中心点均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并在每个弧形杆的内弧面设置有若干个弹性按摩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床患者用手持式肢体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弹性按摩器均包括设置于所述弧形杆内弧面上的弹性杆,以及设置于所述弹性杆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敏敏陈晓艳石慧袁进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