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建筑变形缝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建筑变形缝防水构造。
技术介绍
地下建筑变形缝防水施工,目前施工方法为变形缝中置或外贴橡胶止水带,内置型钢可拆卸式橡胶止水带;因地下室结构位移变形引起橡胶止水带滑脱,或橡胶止水带老化,变形缝渗漏情况在全埋地下室工程中较普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地下建筑变形缝防水构造,用以解决现有止水带容易老化脱落,以及密封效果差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建筑变形缝防水构造,相邻的结构板之间存在缝隙,包括:第一填缝板,其设置在两块相邻结构板之间的缝隙中;第一止水带,其设置在所述结构板竖直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填缝板对应所述第一止水带位置断开,所述第一止水带设置的方向与所述结构板缝隙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止水带垂直于两块所述结构板相对的侧面;两块所述结构板内侧面接缝处设置防水背包,所述防水背包对应两块所述结构板接缝处断开设置,所述防水背包断开的缝隙中密封设置第二填缝板。r>优选的,两块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建筑变形缝防水构造,相邻的结构板之间存在缝隙,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填缝板,其设置在两块相邻结构板之间的缝隙中;/n第一止水带,其设置在所述结构板竖直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填缝板对应所述第一止水带位置断开,所述第一止水带设置的方向与所述结构板缝隙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止水带垂直于两块所述结构板相对的侧面;/n两块所述结构板内侧面接缝处设置防水背包,所述防水背包对应两块所述结构板接缝处断开设置,所述防水背包断开的缝隙中密封设置第二填缝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建筑变形缝防水构造,相邻的结构板之间存在缝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填缝板,其设置在两块相邻结构板之间的缝隙中;
第一止水带,其设置在所述结构板竖直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填缝板对应所述第一止水带位置断开,所述第一止水带设置的方向与所述结构板缝隙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止水带垂直于两块所述结构板相对的侧面;
两块所述结构板内侧面接缝处设置防水背包,所述防水背包对应两块所述结构板接缝处断开设置,所述防水背包断开的缝隙中密封设置第二填缝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变形缝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结构板外侧面相邻的边角均开设直角缺口,所述直角缺口中均预埋角钢,所述结构板中预埋螺栓,所述螺栓穿过角钢,所述螺栓头端设置压片,螺栓尾端焊接加强钩,两个所述角钢对接面覆盖第二止水带,所述第二止水带设置在所述角钢和压片之间;所述角钢和压片之间还设置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和第二止水带位于所述螺栓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变形缝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角钢的最外边通过封口板进行封口,所述第一填缝板与两块所述角钢之间的缝隙通过第二密封条密封,所述第二密封条粘接在所述第一填缝板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变形缝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背包为凸出结构板的块状结构,所述防水背包中设置若干条横纵交错的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变形缝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背包竖直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第三止水带,所述第三止水带设置的方向与所述防水背包的缝隙方向相同,所述第三止水带垂直于所述防水背包缝隙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变形缝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方铭,张国灿,谢重磊,陈屹,俞文龙,饶骋毅,江洪潮,罗丽娜,张叶胜,
申请(专利权)人: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